同步测试(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0005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测试(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同步测试(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同步测试(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同步测试(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同步测试(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步测试(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测试(1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解析)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4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13) ( 时间: 30 分钟满分: 100 分 ) 姓名 _得分 _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 下图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 题。1 图 中 信 息 表 明 该 河 流( ) A19501969 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 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 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沙量年份逐一对应2比较1984 年以来径流量和输沙量

2、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 ) 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波动式下降(2011锦州模拟) 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 生态系统 ) 物质流动示意图( 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 。读图,回答34 题。3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土壤条件 B 气候条件 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4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2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3、 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56 题。5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 物质沉积6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 C稳定性D脆弱性(2011泉州联考)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A水文B地形 C气候D 植被(2011郴州四校联考)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9 10题。9图中所代

4、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10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2010海南高考) 下图中 4 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1112 题。3 11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A B C D12 若 营 养 物 质 供 应 充 足 , 则 该 湖 泊 浮 游 植 物 大 量 繁 殖 大

5、约 会 持 续( ) A1 个月B3 个月 C6 个月D12 个月二、综合题 ( 共 40 分)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 1:甲、乙两幅区域图。材料 2: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1) 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 分 ) 江汉平原宁夏平原自然带类型草原、荒漠过渡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根据当地问题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 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6 分) (3) 试解释黄河在本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 分)

6、 (4) 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 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 ) 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4 分 ) 4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 地面变干燥 C 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少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1) 完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相互关系示意图。填写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要素:(6 分) _,_,_(气候、水文、地形) (2) 运用上述原理分析下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其甲乙丙三地中甲和丙气温较低的原因。 (8 分) (3) 分析图示地区普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6 分 ) 5 解析与答案(13)1 C 解

7、析:本题考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图中19502005 年输沙量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故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 2 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84 年以来输沙量的减小幅度很大,径流量的变化幅度相 对较小,故输沙量的减小应该是由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加强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取得了明 显的效果。 3.B 4.A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是生物循环过程,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 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运动,反映了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时刻不停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5 D 解析:图示显示伴随着湖泊周围植被的减少,湖泊逐渐消亡

8、,显然是由于水土流失导 致的物质沉积造成的。 6 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因素 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7.B 8.D 解析:从图中可知林地变成了梯田,说明植被遭毁变成了耕地,水土流失加剧, 所以植被的变化是引起该地区生态变化的主要原因。9 B 解析:农业生产的灌溉,湿度增加,地表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最高温 度降低;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因此选择B项。 10 B 解析: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地

9、理环境的整体性。 11.B 1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图中提取资料信息的能力。第11 题,该地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因此四季气温变化明显,故曲线为气温年变化曲线。光照曲线的年变化趋势 大致与气温变化曲线相同,故曲线为光照的年变化曲线,由此可以判断B 项正确。第12 题,由曲线可以看出春秋两个季节浮游植物生物量较高,大致半年,即六个月。 13解析: (1) 两地中甲为江汉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农 作物为水稻,乙为宁夏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荒漠化明显,研究性学习针对当 地情况, 合理选择即可。 (2) 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对气温和降水都有

10、明显的 影响 ) ,调节河流径流的作用;能净化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 的作用。 湖泊减小, 湖泊变为陆地, 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洪涝灾害频发, 水体净化能力减弱, 生物多样性减少, 体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3) 河流出现凌汛现象的原因是有结冰期的河流, 自低纬向高纬流动, 结冰和融冰期都有可能出现。该河段自南向北流,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 因此可能出现凌汛现象。(4) 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 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 下渗减少,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加剧荒漠化的趋势。 答案: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水稻荒漠化研

11、究 (2)气候大陆性增强( 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 、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 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任答三点 ) (3)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 (4)从上至下依次为A、B 、 C。 14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1)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 联系、 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作为整 体的一部分发生、 发展和变化; 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 化。 (2) 、(3) 两题首先读图进行空间定位,确定为武夷山地区,等温线分布受地形和海陆 位置影响。南方低山丘陵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与地形和气候有关。 答案: (1) 地形气候水文 (2)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受地形(武 夷山 走向东北西南) 影响。受地形影响图中甲气温较低;受海陆位置影响丙气温较低。(3) 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多山地丘陵,地势起伏较大,夏秋多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