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779846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192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1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这学期,任一年级数学课程。本班共有 24 人,其中男生有 11 人,女生有 13 人。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

2、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二、全册教材分析二、全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 以内数的认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

3、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2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 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 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

4、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全册教学目标三、全册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

5、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3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和整数,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

6、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全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四、全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 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4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 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五、教学措施1五、教学措施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2、重视基本口算

7、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4、 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 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 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 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 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6、 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 心理特点, 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7、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8、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9、根据

8、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5本册教材共安排了约 59 课时的教学内容。一、认识图形(二) (3 课时)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0 课时)1、十几减 9.1 课时2、十几减 9 的练习课.1 课时3、十几减 8、7、6.1 课时4、十几减 9、8、7、6 的练习课.1 课时5、十几减 5、4、3、2.1 课时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 课时7、解决问题.2 课时8、整理和复习.2 课时三、分类与整理(3 课时)四、100 以内数的认识(9 课时)1、数 100 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 课时2、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 课时3、数的顺

9、序和比较大小.2 课时4、解决问题.1 课时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 课时6、摆一摆,想一想.1 课时五、认识人民币(5 课时)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 课时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 课时63、解决问题.1 课时六、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2 课时)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 课时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 课时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 课时4、小括号.1 课时5、连加.1 课时6、连减.1 课时7、整理和复习.2 课时七、找规律(4 课时)八、总复习(4 课时)七、教学进度表七、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一2 月 24 日至2 月

10、 28 日课前准备一、认识图形(二)2 课时3 课时二3 月 3 日至3 月 7 日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二、20 以内退位减法1、例 1:十几减 93 课时2 课时7三3 月 10 日至3 月 14 日2、例 2:十几减 8、7、63、例 3:用数学4、练习2 课时2 课时1 课时四3 月 17 日至3 月 21 日5.例 4 十几减 5、4、3、26.例 5、例 6:解决问题2 课时3 课时五3 月 24 日至3 月 28 日7、练习五8、练习六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1 课时1 课时3 课时六3 月 31 日至4 月 4 日三、分类与整理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3 课时2 课时七4 月 7 日至4 月

11、11 日四、100 以内数的认识1、数和数的组成2、读法和写法3、练习1 课时2 课时1 课时机动 1课时八4 月 14 日至4 月 18 日4、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5、解决问题6、摆一摆、想一想3 课时1 课时1 课时8九4 月 21 日至4 月 25 日7、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2 课时3 课时十4 月 28 日至5 月 2 日五、认识人民币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 课时2 课时劳 动 节放 假 一天十一5 月 5 日至5 月 9 日3、解决问题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六、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 课时2 课

12、时2 课时十二5 月 12 日至5 月 16 日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 13 课时2 课时十三5 月 19 日至5 月 23 日4、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 2、例 34 课时机 动 1课时9十四5 月 26 日至5 月 30 日5、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 4、例 5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3 课时2 课时十五6 月 2 日至6 月 6 日七、找规律第七单元整理和复习4 课时1 课时十六6 月 9 日至6 月 13 日八、总复习5 课时十七6 月 16 日至6 月 20 日期末总复习10 课时十八6 月 23 日至6 月 27 日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单

13、元内容及简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 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 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10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

14、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三、单元教学重点: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四、单元教学难点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单元教学措施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六、教具准备: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七、课时安排:七、课时安排:约 5 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P2P3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11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 直观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和圆。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