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概论及散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9747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9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作品概论及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文学作品概论及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文学作品概论及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文学作品概论及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文学作品概论及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概论及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概论及散文(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一卷通二稿文本 10浙江静流 重庆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全国2大河家 09全国2岳桦 08全国卷2马樱花 07广东泥泞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展示与解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体 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作品结 构,概括作品主题”侧重于理清行文的线索、发展 的脉络,并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文学作品主旨 。(2010年面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侧重于 考查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 现手法。一般考查小说中形象塑造的手法、情节安 排的特点

2、、环境描写的作用,考查散文中形与神、 情与理等方面的关系及所运用表达方式的作用。( 董师傅游湖我与地坛)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展示与解读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前者侧重于语言的思想内容,后者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形式。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 魅力。要求能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意义;要求能 分析作品的主旨、情感和审美取向;要求能依据文学作品 的具体内容,体会作品突出的艺术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 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要求对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真与假、美与丑

3、、善与恶的内 涵作出恰当评说。侧重评价文学作品所体现的价值判断、 审美取向及时代特色等。 考查时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与赏析作品的形象、内 涵和艺术魅力结合在一起进行。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展示与解读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 要求对文学作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求。可以从多个角度 、多个层面人手,对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做出 正确而深刻的把握。(碑)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要求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 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侯银匠)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

4、的前提下,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独 特感受和新颖见解。(董师傅游湖)文学作品阅读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我们没能继承先民留给我们的诗歌, 但是散文至少还使我们可以诗意的栖 息在这片大地上! 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 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桥梁 将因此而折断。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09 年全国各地高考近60篇文学类文本,散文 44篇。 2010年散文12篇,小说6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文阅 读得分率不超过50%,08年安徽高考得分 率只有49.7% 。低于小说的阅读得分率。 本大题16-18题在评卷场中是一起评分的。2007年 广东(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

5、散 文的占31.02%, ,得分率47.20%;比实用类文本 阅读少了0.49分。散文的多元考察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 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 、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 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 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 是一种泛读或略读。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 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与事。主旨即对所 写人与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典型写作思路:1、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 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 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2、为了使全文思路清晰,抒情议论含蓄蕴 藉,常常采用一些具体的物象作为线索,并且

6、 有独具匠心之处。第一类:人物记事类散文类似文本:10年全国卷灯火、上海天目山、北 京海棠花(季羡林)、浙江静流09天津老屋、福建阿庆,08上海灯笼红等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 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 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 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 ,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 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 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二类:写景状物类散文文本示例:09年高考全国卷 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 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 ,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然后状物,时 空拓展:

7、岳桦树形态,生存环境的恶劣 ,境遇的苍凉等。中间穿插对比反衬: 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突出岳 桦的顽强。最后延伸议论,升华主旨: 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了向上,岳桦就成 了一种精神。 类似文本:10年北京海棠花、江西饮一口 汨罗江、湖南一朵午荷09全国卷彩色的荒漠、湖北卷 书房的窗子,08全国阳关古 道苍凉美、天津卷敦煌,07安 徽乡村的风、天津雪野里的精 灵等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 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 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 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 (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 想议论(联系

8、点)点出道理(感悟点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第三类:议论哲思类散文文本示例:(安徽高考考试说明)09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 开头是议论由头(触发点):现代人奔走忙 碌,但奔走的激情却脆弱、渺小。然后是 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几千年 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以执着的激 情不知疲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谱写了一 首中华民族的长诗。再点出结论(感悟点 ):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量。结尾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告诫人们 :高科技时代,如果心灵缺失,没有激情 ,人会危机重重。 类似文本:10四川自然江苏谈静 09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路、江苏 上善若水,08高考湖南谈静、重 庆时间怎

9、样地行走,07高考山东 灯火的温情、广东泥泞 等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至少要 精读30篇同类文章。 建议 1、同学们在复习散文时,先拿出一些时间, 把0709年44篇散文分类通读一遍,通过 集束式阅读发现文体规律,自己找到阅读 捷径。 2、选择自己感到有阅读难度的文章做题。 重要提示:以怎样的姿态对待高考真题? 1、每一题针对是考点是什么 2、试题的题干是怎样呈现的 3、标准的答案是怎样生成的 4、检查自己的文学理论知识储备 5、形成规范的答题思路二、散文答题的知识储备你全都准备好了吗?1.表达方式 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 ,内容更

10、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 表达效果。(还没考过)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 氛围,烘托主题。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 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 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以往考查频 繁,现在几乎不考)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 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 用。抒情技巧:直

11、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 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 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 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 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 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 近年来高考热点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 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 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 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形象更

12、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 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 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 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 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3.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 体。 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 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5.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

13、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4.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 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 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 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 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 文章或段落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前后呼应;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 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呼应开头, 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 委婉含蓄。 三、快速读懂 有

14、效方法:第一步:浏览全篇,大致了解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一)梳理思路类试题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三)表达技巧类试题 (四)理解重要词、句的意思 (五)探究题散文命题点与解题方法(一)梳理思路类试题 09重庆卷瓷器的意味:16.文章 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 作者的思路。答案:由现实生活中 瓷器的雅引出话题;追溯瓷器从俗 到雅的历史过程;点出做人如瓷器 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考点解题 08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15.文章是 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 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相同题型还有09湖北 卷16题,08湖北卷19题,08江西卷17题

15、, 等。 答题提示:解答这类题,必须读懂,准确 切分全文层次。这类题答案是各层意概括 。 答题格式: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 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试题特点: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散文考查 都有这道题。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分 值安排多为6分,答案点一般为3-4个。答题提示:阅读过程中要准确切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便 于整合概括答案点。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 几点答案,必须是不同方 面的内容,必须是不同角度(层面)、不同情感 、不同事件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方面(同 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答案组织要有摘句意识: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 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 第一种类型:要求概括全文内容要点 09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2.文中说都 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 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答案:理念正确 :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方 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 旱;功效长久:至今仍在灌溉、防洪; 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相同题型还有09高考全国卷16题, 答题提示:解这类题,要把全文看作是一 个大因果复句,在“果”前面寻找多个原因 。这类题跨度涉及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