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牧、休牧对荒漠草地和家畜影响的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77068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禁牧、休牧对荒漠草地和家畜影响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禁牧、休牧对荒漠草地和家畜影响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禁牧、休牧对荒漠草地和家畜影响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禁牧、休牧对荒漠草地和家畜影响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禁牧、休牧对荒漠草地和家畜影响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禁牧、休牧对荒漠草地和家畜影响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禁牧、休牧对荒漠草地和家畜影响的研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理下,植物化学组成变化的长期效应,引起了各化学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分布和贮量的变化 3 9 l 。长期放牧会导致草地土壤硬度和紧实度增加,持水量下降,有机质和养分向土壤的输入减少【3 9 】,放牧家畜的长期践踏也影响土壤结构体和微团体,使土壤颗粒间有机胶结物减少,结构松散,稳定性交差,进而在风蚀作用下使表层土壤粗粒化【4 0 1 。张蕴薇等认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水分渗透率随之降低,而土壤容重则呈增加趋势。土壤表层( 0 一l O c m ) 的物理特性对放牧制度的反应比较敏感 4 l 】。李香真在连续自由放牧1 9 年后的羊草草原的研究表明,草地土壤

2、O - - 6 0 c m 的碳磷贮量分别损失了2 4 1 和4 9 ,0 1 0 0 c m 碳磷贮量损失2 3 和l 。磷的损失主要是有机磷 4 2 1 。放牧使土壤中铁磷占全磷的比例明显下降,钙磷占全磷的比例稍有提高。但也有一些相反的结论,M a r l e y 等研究认为,放牧1 1 年厚的混草草原比无牧的原始草地,表层3 0 c m 土壤中有更高的碳、氮含量,表明放牧实际上提高了草地土壤质量,因为在放牧地有更多的植物残体与土壤混合减少了氧化损失m J 。王艳芬等在内蒙锡林郭勒地区的研究认为,放牧强度在短期内对典型草原植被下的栗钙土有机质碳含量没有显著影N 自J 4 4 o 总体来说,

3、重度放牧对土壤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而适度的放牧干扰有利于草地土壤系统营养物质的循环,腐殖质的形成和碳的截存【4 5 】,也有利于土壤生物活性的提高,从丽有利于系统生态功能的恢复。1 2 国内外放牧管理措施家畜放牧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许多因素组成,包括牧草、家畜、土壤和气候,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这些因素中家畜和牧草是放牧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在放牧生态系统中,家畜的种类、数量、放牧时间和强度都会对草地发生影响;牧草的生产、种类以及牧草不同生长阶段也影响家畜的放牧利用,所以科学的放牧管理措旌显得尤为重要【4 6 】。放牧管理措施可能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某一环节的转化效率,同时也会引

4、起其它环节的相应变化,从而影响畜产品的最终产量,放牧强度是影响放牧系统中家畜和单位面积草地生产力的主要因子。不合理的放牧方式会使草地植物组成与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产量和质量降低,从而间接影响家畜的生产性能,因而放牧方式是制约草地生产的一个非常关键因素。因此,为了获得最大豹、持续的产量,适宜的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是必不可少的【4 7 1 。放牧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草地的第一生产力和第二生产力,而放牧管理的基本原理在于控制家畜对植物的采食频度和强度。完善的放牧制度应该能够减少放牧强度、频度、季节性等对植物不良的影响,并尽可能的为家畜提供优质的牧草,以维持较高的畜产品生产水平,保持草地放牧生态系统持续稳定

5、生产的关键在于改进生物体,同时减少生产单位所消耗的物质数量,达到最高的转化效率,主要方法是用调控的手段有计划的管理放牧系统。例如,在牧草超供应期收获贮备牧草,牧草亏缺期在保持草地质量的条件下,将超载家畜集中饲养或转4禁牧、休牧对荒漠草地和家畜影响的研究移到异地饲养,保持草畜的供求平衡。成功的放牧管理是通过日粮配备和就地转移到达供求平衡并保持草地营养和植被的构成,家畜则能高效生产。因而,放牧系统的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至关重要的问题【4 8 1 。国内外研究报道了不少放牧管理经验。H o d g s o n 把放牧管理方法分为2 大类,即连续放牧( c o n t i n u o u

6、sg r a z i n g ) 和间断放牧( i m e r m i t t a n tg r a z i n g ) 。连续放牧是指家畜在某一草地上连续地采食几周或甚至整个季节都在同一块草地上放牧。而间断放牧是指让家畜将一定区域内的草迅速吃完,然后移到一个新的区域。当进行间断放牧时,家畜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在一系列放牧地或围栏中采食和休息,二者轮换进行,这样间断放牧也称轮牧( r o t a t i o n a lg r a z i n g ) ,通常通过建立永久或临时围栏来划分放牧地【4 9 j 。K o t h m a n n 在总结了各种放牧制度在草地生产中的应用的基础上提出,采用

7、放牧制度要考虑气候、植披、家畜、野生动物和其它草地资源条件。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把放牧制度分为四个相互区别的组合,即:延长轮牧( d e f e r r e d - r o t a t i o n ) 、休闲轮牧( r e s t - r Q t a t i o n ) 、高强度低频度轮牧( h i g h - i n t e n s i t yl o w f r e q u m a y r o t a t i o n ) 和短周期轮牧( s h o r t - d u r a t i o n ) 刚。H e a d y 根据一年中放牧与非放牧的季节和时间长度,把已发表在各类文献中的各种放牧制度归

8、为不同的放牧处理的组合。这些放牧处理包括放牧处理和非放牧处理,其中放牧处理:1 ) 季节放牧( S e s o n a lg r a z i n g ) ,2 ) 晚期放牧( I a t eg r a z i n g ) ,3 ) 早期放牧( e a r l yg r a z i n g ) ,4 ) 晚期放牧( 1 a t eg r a z i n g ) ;非放牧处理有:1 ) 季节非放牧( S e a s o n a lg r a z i n g ) ,2 ) 晚期非放牧( 1 a t en o n g r z i n g ) ,3 ) 早期非放牧( e a r l yn o n g r

9、 a z i n g ) ,4 ) 短期非放牧( S h o at e r mn o n g r a z i n g ) , 5 ) 非利用( n o n u s e ) 。他认为,根据牧草的耐牧性租耐牧时期,对这些处理进行组合,建立合理的放牧制度,目的是使草地资源利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使草地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这9 类处理问不同的组合直接影响着草地生产能力,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例如,在短期非放牧和短期放牧处理组合的轮牧制中,设计非放牧期和放牧期的长短,即要考虑给牧草充分的分蘖和再生恢复生机的时间,又要考虑使牧草利用更充分和持续地供给家畜幼嫩新鲜的牧草【5 ”。近年来,我国的

10、学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也提出了放牧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思路。对于该方向的研究情况,许多学者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分析。姚爱兴对不同放牧制度及放牧强度对草地植被、土壤情况、动物生产等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综述【5 2 】。韩国栋、卫智军等在内蒙古荒漠草原进行划区轮牧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资料【5 3 】。刘忠宽等对休牧4 年后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群落a 多样性进行详细研究【州。赵刚等通过禁牧与自由放牧的对比研究。得出结论:春季禁牧对草原植被的群落特征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1 5 ”。霍德逊对放牧管理的理论和具体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为以后的放牧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2 0 世

11、纪9 0 年代至今,放牧管理的研究大多沿着组织转化和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也就是霍德逊的理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论体系的发展和延伸,更体现出信息技术在该领域的推广和应用4 9 1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所采取的放牧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草地生产潜力,提高草地管理水平,实现草土畜的平衡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常会宁等指出,各种放牧管理措施的应用在草地改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放牧制度间差别很大,对家畜行为及生产性能的影响也是如此,从显著增加到显著降低而不同。所以适于某种草地上应用的放牧方式很可能不适于在其它草地上应用 5 6 1 。1 3 禁牧、休牧

12、的研究目前,由于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多数草原载畜量过太,过度放牧超越了一些植物的再生能力,使草地植被的生物量减少群落稀疏矮化,利用价值较高的优良草群衰减,劣质草种增生【57 1 ,严重影响着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转变传统的放牧方式。禁牧、休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放牧方式。关于禁牧、休牧的概念比较混乱,含义的理解也又不同。国家开发办和农业部定义禁牧为:在一定区域内一年以上不予放牧利用;而休牧为:在一定区域内一年下不予放牧利用,使草牧场得以休养生息,恢复植被【5 9 l 。草地长年禁牧,牲畜舍饲圈养对草地植被的保护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草地生态也因此得到极大的改善。据李连树等研

13、究,经过对张家口、承德2 市围封、禁牧草地的调查结果:植被平均提高幅度达到3 5 ,最高的达到6 5 - 7 0 ;青干草平均产草量达1 5 0 k g 以上,较原产量提高4 0 以上。禁牧所取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得到绝大部分农牧民的认可【5 9 1 。在早春季节,牧草刚刚萌发返青,幼苗收到啃食后其光合营养面积迅速减少,严重影响到嗣后的生长发育。春季返青期被称为草地植被的“受害敏感期”和草地的“忌牧期”。春季休牧可以使草场免于返青期过牧和牲畜强度践踏之灾,保护植物的萌发及早期生长,使植物生长潜力大大提高,草地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李青丰等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

14、:春季休牧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经过2 个月休牧,草原植被状况明显改善;休牧期间采用低投入维持性饲养,可以显著降低饲养成本1 6 U J 。另外,春季休牧明显的效果是可以实现草畜平衡,避免“畜牧业建设一牲畜增加一草畜矛盾尖锐一对草场破坏加剧”的恶性循环。这种草畜平衡的的管理制度可以概括为“草地资源限量,时间机制调节,经济杠杆制约”的思路。其技术思路主要为:在基于草地饲草生产力( 资源量) 、家畜需求量、季节性变化,以及季节性差异等参数的基础上,确定草地可以放牧利用以及必须舍饲圈养的时间,建立以休牧时间为主要指标的草畜平衡监测和管理制度【6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在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道路

15、上,我们应走合饲与禁牧、休牧放牧互补,草料并重的道路。禁牧、休牧能够有效地解除放牧压力,减少草地载畜6蔡牧、休牧对荒漠草地和家畜影响的研究量,使草地群落得以自然恢复,并且由于其成本投入较低,是当今退化草地恢复技术中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个有效措施。禁牧、休牧后,集约化程度更高的舍饲将会成为农牧民首选的家畜饲养方式【6 2 】;这将会成为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变革,是逐步摆脱对天然草场的依赖和掠夺式利用,使多年来超载过牧的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实现草地永续利用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1 4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荒漠草原又称半荒漠草原,指在干旱气候条件下,以非常稀疏的真旱生多年生草

16、本植物为主,并混生大量旱生小灌木的植被类型。荒漠草原是草原向荒漠过渡的一类草原,是草原植被中最干旱的一类草原,它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热量比较丰富,年降水量1 5 0 2 5 0 m m ,生产力较低,平均每亩约4 5 5 k g , 多风沙,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和灰钙土,腐殖质层较薄,肥力较弱,植被构成比较简单,多数是生长期较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类草原主要由禾本科、菊科、百合科、藜科、蒺藜科、豆科、十字花科和鸢尾科等的植物组成。在我国,荒漠草原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京二线以西地区,如西苏旗等地。荒漠草原地区生态环境严酷,放牧牛、绵羊都很困难。因此,寻求一种合理的放牧制度,已成为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我国的草原工作者关于放牧制度研究最多的是划区轮牧,但在荒漠草原划区轮牧是否优越是一个争论非常激烈的论题。各种放牧制度的应用在不同地区有很大差别,这很可能与各地的气候、植被和其它草地资源条件及所采用的放牧技术和方法有关,不加任何条件地过分强调一种放牧制度优越性的观点是片面地,既使是相同的放牧方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及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