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代《鲜于璜碑》书法艺术特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6915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汉代《鲜于璜碑》书法艺术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汉代《鲜于璜碑》书法艺术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汉代《鲜于璜碑》书法艺术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汉代《鲜于璜碑》书法艺术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汉代《鲜于璜碑》书法艺术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汉代《鲜于璜碑》书法艺术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汉代《鲜于璜碑》书法艺术特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浅谈汉代鲜于璜碑艺术特点及影响李华山(天津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摘 要:汉代碑刻书法艺术是中国碑刻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东汉时期的碑刻是最为成熟、 风格最为多样的历史时期。 鲜于璜碑 书风古朴雄健, 浑厚凝重。其用笔以方为主,方整内敛,遒劲端庄,浑厚有力,斩截爽利,如佩刀贯甲的大汉将军,颇具阳刚之壮美(尤其是碑阴)。鲜于璜碑的书法艺术地位,可谓上承秦汉,下启魏晋,在汉隶中独树一帜,古朴、雄壮、稚拙于一炉,堪称书兼众美。鲜于璜碑是建国以来所发现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的名碑。对于书法的创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启示作用与广阔的再创造空间。关键词:汉碑;鲜于璜碑;书法特点On the XianYu tab

2、let of han dynasty huang calligraphy art characteristics LiHuaSha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o continue education college) Abstract: han dynasty steles calligraphy art is China inscriptions calligraphy art in the first peak.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period is the inscriptions.The most mature, the m

3、ost varied historical period style. The XianYu sulfonylurea of thick tablet. belongs to the works of MAO himself type is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Period of the calligraphy art inscriptions apotheosis. In this paper, this pillar of the calligraphy art features discussed. Key words: tablet han;The Xia

4、nYu huang pillar ; Calligraphy characteristics; 2 目录一、汉碑的简述及分类,1 汉碑简述,1 汉碑分类,2二、对鲜于璜碑的认识,2 鲜于璜碑概述,2 鲜于璜碑与其他汉碑的比较,3 三、鲜于璜碑的艺术特点,5 整体气象古朴雄浑,5 结字特点大巧若拙,6 四、鲜于璜碑的影响,6 丰富了汉碑的审美多样性,6 提供了书法研究创作的空间,7 参考文献,8 3 浅谈汉代鲜于璜碑艺术特点及影响隶书发轫于春秋末期与战国时代,孕育在秦代,形成于西汉,完善于东汉。隶书既是草篆之演化,上继东周至秦,又经西汉、东汉,下开魏晋,又为楷书之先导。是我国文字演化和书法艺术发

5、展的重要书体,所以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隶书的发展,由先秦战国到西汉前期为初创阶段,被称为“秦隶”;而由西汉后期到东汉为成熟阶段,被称为“汉隶”。后人通常把秦隶称为“古隶”,将汉隶称为“今隶”,隶书自西汉中期始, 其艺术特点基本形成, 已突破绘画线条,演变成书写的笔画,表现出汉字结构特有的丰富姿态。结体变篆书纵势为横式,形成了隶书独特体势。至东汉后期,隶书已完全成熟和完善。一、汉碑简述及分类 汉碑简述要研究汉碑艺术,首先我们要对“碑”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古代有三种器物都被称为“碑”。 一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其二是拴牲口的柱。 其三就是引棺下葬的竖石。 在此我们所说的是第三种

6、“碑”,即后来发展成为“追述君父之功美”的墓碑。“碑”原来即是辘轳引棺下葬的竖石,郑注:“丰碑,断大木为之,形如石碑,于椁前后四角树之,穿中,于间为鹿卢,下棺以乡率绕。天子六率四碑,前后各重鹿也” 。而且由于它不仅能起到引棺下葬作用,而且因为其巨大还能够起到定位和记录木主的信息的作用所以慢慢直到汉代将文字书于其上,从而形成了真正的墓碑。“碑”有许多种类,如:记事碑、功德碑、刻经碑、祭祀碑等等。今天我们说的“碑”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是指如:刻石、碑、摩崖、碣、墓志等,它是一个集合名称。另一种是狭义的,就是指上有文字和一定规格的长方形竖石。汉代碑刻书法艺术是中国碑刻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传世的西

7、汉碑刻非常少,今日所能见到的西汉刻石隶书,如现存曲阜的汉宣帝五凤二年刻石、天凤二年的莱子候刻石 等十余件。西汉隶书大多是简牍帛书, 刻石并不兴盛,可就其书体而言,对碑刻隶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五凤刻石、莱子候刻石等作品来看,可视为从简牍向碑刻过渡的一个时期。4 进入东汉,坚硬牢固的石质碑替代了木质的墓碑,加上“汉以后,天下送死者靡,多作石室、石壁、碑铭等物”。东汉盛行厚葬,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墓碑的发展成熟。进入东汉中后期,特别是恒、灵之世,墓碑的发展达到成熟、鼎盛阶段。至此,无论是形制,还是书体、文体、墓碑的发展都极尽完美,完成了由上古穿绳引棺的丰碑到“追述君父之功美”的墓碑的演变。此

8、期碑刻姿态万千。名臻其妙,不只是结构,章法之变化,且有种种不同趣味和神韵,或方整厚重,或遒劲端丽,或纵横奇肆,或疏宕飘逸,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用笔的变化,渐为丰富和成熟,因此形成不同的风格倾向。汉碑的形制,可分为碑首、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碑首称“额”,用以刊刻标题,有半圆形,圭形和方形三种类型, 四周多刻有螭龙、 蟠螭雕饰。此外,“首多有穿,穿之外或有晕者,乃墓碑施鹿虚之遗制。”碑身则为长方形竖石,正面谓“阳”,刊刻碑文;碑的反面谓“阴”,刻题名;碑的左右两面谓“侧”,也用以刻写题名。碑座称“趺”,为长方形:有龟趺、方趺等。 汉碑分类东汉时期的碑刻是最为成熟、 风格最为多样的历史时期。 从书法角度

9、来说汉碑可分为两大类:如: 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华山碑、孔宙碑、张景碑等碑,用笔轻捷,中锋圆笔为主,线条圆润、稳健,笔画偏细,但细而不弱, 似铁画银钩, 笔长势足,结体平整规范, 体态略扁而隽永秀丽。另一类如:鲜于璜碑、衡方碑、张迁碑等,此类碑刻用笔古掘,以方笔为主,线条粗重浑厚,方短劲险,笔短意长,结体方整雄伟,掘朴茂密,于平正中求变化,险峻中求严整,是成熟汉隶中雄强壮美最为典型的一类。汉碑,有“一碑一风格”的特点。而其中“字字有情性,字字如天成”显露出生命的气象与自然的意味的鲜于璜碑更是我们学隶者最可师者。二、对鲜于璜碑的认识 鲜于璜碑概述鲜于璜碑 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 ,东汉延熹

10、八年 (公元 165 年)刻。鲜于璜在东汉安帝初年任雁门太守,死于安帝延光四年 (125) ,终年 81 岁。鲜于璜墓位于天津市武清区高村乡兰城村东南。墓为中型砖室墓。1973年发现墓石碑,碑通高 2.42 米,宽 0.82米,厚 0.12 米。前后两面篆刻隶书铭文,整座石碑保存完好,通碑字迹清晰。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 行,满行 35 字;5 碑阴 15 行,满行 25 字,总计827 字,绝大部分字保存完好。碑文主要叙述了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鲜于璜初举上郡孝廉后,曾为度辽右部司马、赣榆令、太尉西曹、安边节使等,终官雁门太守。碑阳铭文颂扬死者功德,并记录了鲜于一家的世系。碑阴记载的

11、世系与碑阳有所不同,可能二者并非同一人撰写。鲜于璜碑碑文在颂扬鲜于璜“勋绩著闻”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汉代的察举征辟制度、 官职设置、 政府与匈奴及乌桓等少数民族的关系、封建门阀的形成和发展等极其珍贵的资料。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和九亲,外睦远邻”的良好愿望,对正史的记载也是一个有力的印证和补充。鲜于璜碑在目前出土的汉碑中与众不同,十分罕见。该碑上锐下方,圭首阳刻篆额十字可谓铁画银钩,秀挺崭齐。在“凸”型框内“汉故”二字居上,“雁门太守鲜于璜碑”八个字分两竖行居下。“凸”边倚角刻有简约纹饰,篆额两侧刻左青龙、右白虎,碑阴独刻一朱雀,四方之神惟少玄武一兽。据我揣测,此篆额“凸”形既为玄武,构思极其巧

12、妙。(本人推测,尚无定论)三神兽之像雕刻精美,线条明快,形神兼备,使此碑不仅典雅庄重, 更充满迷离神秘之色彩。鲜于璜碑是近来所发现的最完整,字迹最多的汉碑,具有相当的史料研究价值,很高的碑刻装饰鉴赏价值和极高书法艺术价值。此碑虽然一出土就引起部分专家学者的重视,但因为此碑出土晚,在历史文献和书法专著中少有记载,故而未能引起国内外书家像对礼器、华山、曹全、张迁诸碑一样的器重。但是, 鲜于璜碑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地位,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毫不逊色于上述名碑。鲜于璜碑是集汉隶之大成的名碑,自汉以来,可谓碑碣云起。清人王澍云“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鲜于璜碑因湮没早而面世晚,所以无法为前人所

13、重。但该碑与其它名碑立世年代相仿,甚至比著名的张迁碑还早立二十一年。 这个时期汉隶已成熟并处于登峰造极的阶段,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雄强朴厚,或秀丽飘逸。 鲜于璜碑与其他汉碑的比较鲜于璜碑 与当时的其它汉碑相比, 还有几个比较奇特的地方令人回味无穷。首先,鲜于璜碑的碑阳额两旁阴文线刻青龙和白虎,碑阴穿上阴文线刻一只朱雀,意态飞动,刚健婀娜,是汉画中的精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称6 为“四灵”,在汉代人的思想中有很深的寓意,是汉代美术中的常见题材。与石阙不同,汉碑上很少有装饰图案,即使有也是简单的几何纹饰,带有画像的,目前所见只有鲜于璜碑和一九六六年四川郫县出土的王孝渊碑。而王孝渊碑是画像石改

14、制的,情况比较特殊。由此可见,汉代人有意识地把画像作为丰碑巨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来反映自己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只有鲜于璜碑一例。其次,碑是立在墓前以昭示路人的,所以它的碑阳是主要部分, 碑阴一般没有文字。存世的汉碑碑阴有文字的大都是记录为立碑而捐资的故吏门生的姓名和所捐钱数,而鲜于璜碑的碑阴前面是赞美碑主的四言韵语,后面详列碑主的世系,多至子孙八代。碑阴的这种格式为汉碑中仅见。再次,碑阳的叙中鲜于璜的世系与碑阴所记不一样。在碑阴鲜于璜的玄祖为鲜于操,曾祖是鲜于琦, 祖父是鲜于式, 而碑阳中鲜于操是曾祖, 鲜于琦是祖父,漏掉了鲜于式。立碑是为了垂显万年,昭示后代的,而且耗资很大(与之年代相近的

15、张迁碑光门生故吏捐资就达一万七千八百钱),是一件非常之举,竟会出现这种错误,令人惊诧。因此推测,在碑阴再次详列世系,可能就是有意更正碑阳世系所出的错漏。考古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载的武清东汉鲜于璜墓简报中推测“碑文可能不是一人所撰”,不如说“碑文可能不是一时所撰”更为合理。该碑的这种“马大哈”现象在古今碑刻中是绝无仅有的。还有,传世汉碑的碑阴与碑阳书写者多为一人,只是碑阳文字比较整齐,碑阴文字书写稍为随意而已。 而此碑的碑阳与碑阴的书写者显系二人,工拙相差悬殊, 以至于有些专家认为碑阴为未经书丹, 而由刻碑工匠用工具直接凿刻而成 (从“出司边方”的“边、方”,“七年有余”的“年、有、余”,“民殷和睦”的“民”等字看,碑阴还是经过书丹的,故碑阴更显古拙,构思巧妙,其书法价值远胜于碑阳)。这种现象亦为汉碑中仅见。据张传玺先生考证, 汉碑例书先世至高祖者少见, 只有文献记载中的 汉故赵国相雍府君之阙 和绥民校尉熊君碑 二例述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