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哲学探析之文献综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6662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哲学探析之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哲学探析之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哲学探析之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哲学探析之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哲学探析之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哲学探析之文献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壁鸠鲁快乐主义哲学探析的文献综述杨梅指导老师 : 黎玉琴前言人类的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我们回顾两千多年来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物质文明领域里, 其发展速度极其惊人,科技的日新月异带动人类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然而物质文明的发展却没有带给人们精神生活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人们依然感觉到十分迷茫、 困惑、无奈、压抑、恐惧、不安,感觉自己离幸福、快乐、平等、民主、自由十分遥远。幸福是人类几千年来一直追求的永恒的话题,伊壁鸠鲁哲学十分关注人的幸福快乐,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指导人们幸福生活的,两千多年过去了, 人们对幸福依旧迷茫,这就促使人们回溯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哲

2、学中寻找答案。今天,我们致力于和谐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不仅要重视物质文明的建设,更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而精神文明建设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们的幸福感问题。幸福感或幸福指数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以及关注,在精神指导方面,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精神并没有过时,他的快乐哲学依旧具有指导意义,他给我们寻找幸福实现幸福指引了一条全新的方向。本文主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伊壁鸠鲁哲学进行了不同的研究。正文由于伊壁鸠鲁的著作散佚过多,不完整,国内外的学者和专家主要通过研究伊壁鸠鲁哲学的完美解释者卢克莱修的著作物性论(方书春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从而实现对伊壁鸠鲁哲学的不同解读。一、李艳艳从伦理学的角度对伊壁鸠鲁

3、哲学的研究在伊壁鸠鲁看来, 追求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快乐是至善。 然而,几千年以来,他的快乐伦理哲学一直受到人们的误解与批判,被视为纵欲主义或享乐主义。当代的人们大多数把快乐等同于幸福,李艳艳在幸福与快乐界限的探讨及其当代意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探究(2011)一文中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比较了快乐与幸福, 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内在构成视角: 快乐的单维性,幸福的多维性。 她认为快乐作为人的主观感受,只能通过刺激人体感觉器官产生快乐感,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生理反射在意识层面上的反映;而幸福不同,幸福是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以及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2)人生目的视角:快乐的消费

4、性与幸福的自在性。她在文中写道: 快乐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随着欲望的满足而消失的一种消费性活动,是极其短暂易逝的, 当快乐产生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快乐即将结束;与快乐相反, 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是快乐的升华, 是快乐的最终归宿。 幸福是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但又超越了依赖物质的自由自在状态。 可以说,幸福不仅是所有各种快乐的集合体,更重要的是,幸福是以快乐为基础又高于快乐的一种理性的、持久的快乐状态。(3)人生责任视角: 快乐的肆意性与幸福的道德性。快乐的获得与道德无关, 它仅仅只是物质欲望的满足, 无所谓对错或善恶; 幸福与道德紧密联系, 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的特有标志。(4)人生动力视

5、角: 快乐的短暂性与幸福的持久性。快乐是与以物质性需求满足为特点的人的生存和享受需要紧密相连的,是幸福在生物层面的短暂停留, 对人的推动力瞬间即逝; 幸福除了以上的生存和享受需要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发展需要,发展是人们的内在需求,是人自身实现价值的体现,而幸福对人的发展的推动力更持久,力度也更强。 (5)人生意义视角: 快乐的工具性与幸福的意义性。 快乐是实现幸福的工具, 且常常借助于衡量幸福的道德标准来评价;追求幸福是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生意义的获得。二、马克思从人学的角度对伊壁鸠鲁哲学的研究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 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对伊壁鸠鲁哲学进行了透彻

6、的、独特的阐发。 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讲的其实不是德谟克利特,而是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只是作为伊壁鸠鲁的一个参照系,主旨也不是自然哲学而是人的哲学。他从人的主体性的角度去阐释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并不是像许多攻击他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抄袭德谟克利特,没有自己的创新,而且抄还抄错了,荒谬之处更是让人莫名其妙。相反,他们两人在其相同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而这巨大的不同正是马克思所极力称赞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壁鸠鲁的“原子偏离论”。所谓的“原子偏离”,也就是原子在其直线下降过程中会发生毫无原因的偏离运动。伊壁鸠鲁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直线理论上增加了原子的偏离运动。许多的学者认为这种增加根本

7、就是多余的、无用的,然而马克思认为原子的这种偏离运动象征着自我意识,个体的自由,远远超越了德谟克利特的 “原子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与发展。德谟克利特的直线运动意味着一种必然性,而毫无原因的偏离运动正好意味着一种偶然性,原子在必然性的直线运动中象征着它丧失主体性、独立性或坚实性,自由的本质正是在束缚中独立解放,为了从否定中解放出来, 就必须经历否定之否定,用偏离运动否定直线运动,摆脱必然性,争取独立、自由、解放。通过偏离运动,原子的精神性原则得到了实现。崇尚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是伊壁鸠鲁哲学中最具价值的思想,因为它解决了一个在希腊哲学史上至今未解决的问题。马克思通过对伊壁鸠鲁哲学的阐

8、发,充分论证和确定了“自我意识”的最高神性和自由的哲学原则,从而建构了青年马克思自由观的第一个理论形态“自我意识”的自由观。三、詹姆斯 .尼古拉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伊壁鸠鲁哲学的研究意大利学者詹姆斯 . 尼古拉斯 (Nichols James)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研究伊壁鸠鲁哲学。他从卢克莱修着眼, 他意图纠正那些认为伊壁鸠鲁哲学不存在政治哲学的观点。那些把伊壁鸠鲁哲学与同时期及以后的其他哲学教义相比,认为伊壁鸠鲁哲学尤其是非政治的, 认为伊壁鸠鲁哲学似乎教导人们敌视政治,怂恿人们逃避政治生活。詹姆斯 . 尼古拉斯在他的著作 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2004)一书中阐明, 他认为存在着一种伊壁鸠鲁

9、主义的政治哲学。伊壁鸠鲁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物理学理论, 对伊壁鸠鲁来说, 伦理学优先于物理学, 最重要的是人的幸福。既然大多数人与他人共同生活在政治社会中,对于任何以幸福为目的的哲学来说,至关重要的部分都必须关涉人与他人的关系,关涉政治。 政治社会对人施加了各种要求, 因此关注最佳生活方式的人必须清楚地懂得政治社会。正如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阐释,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蕴含着人性的哲学,表明了对人的主体自由性的高扬, 对平等的关注。 而这些思想都与近代契约论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这就是极有力的证明。四、纽斯邦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对伊壁鸠鲁哲学的研究美国当代著名希腊哲学家和公共思想纽斯邦对于伊壁鸠鲁的解读牢牢

10、围绕一个基本点:哲学到底是什么?伊壁鸠鲁认为哲学不是“为思辨而思辨”,而是为了实用, 为了治疗人们的疾苦。 纽斯邦认为, 哲学论证如果不能帮助治疗人的疾苦就是空洞无益, 哲学如果不能去除灵魂中的疾苦, 也就毫无用处。 在她看来,人类疾病深重, 社会极其病态。 这个社会把钱财和奢侈生活看得比灵魂的健康还重要;这个社会关于爱与性的病态教导把它的一般成员变成既被人崇拜又被人仇恨的财产, 把另一半人变成受虐狂式的守财奴,整天在焦虑中煎熬; 这个社会用日益精巧发明的武器屠杀成千上万的人,以躲避内心深处对于不安全感的恐惧。可怕的是, 人们并不觉得自己有病,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自己的真实动机和真实信

11、念。 疾病表现为欲望、 激情体系的紊乱和无度, 但是根子在于错误虚假的观念。 所以,必须以观念治疗观念。 真正的哲学必须明白自己的唯一使命就是担当观念治疗的任务。 纽斯邦看到伊壁鸠鲁派的许多哲学实践从心理治疗的程序的角度看的可理解性或合理性(如治疗的长期性、 疗法的因人而异、 观念的治疗路径与情感的治疗路径等等) 。小结我们已经从伦理学、 人学、政治学和心理分析学不同的方面去探讨伊壁鸠鲁哲学。总体来说,他们都是站在伊壁鸠鲁的角度与现实结合起来,肯定伊氏哲学的现实性和现代性, 从不同的视角挖掘新的理论。 尤其是马克思对伊壁鸠鲁思想的诠释,具有“现代性” ,顺应了时代要求,提出的个体自由性的原则,

12、不仅为后来的青年马克思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纽斯邦和詹姆斯. 尼古拉斯的解读提供思想逻辑之源。参考文献 :1 李艳艳幸福与快乐界限的探讨及其当代意义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探讨J 学习论坛,2011-07 (27) :61-64 2 王鲁宁、孟庆仁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幸福问题关于幸福范畴的定义、结构及本质的哲学反思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 :18-213 刘小枫伊壁鸠鲁与启蒙文学卢克莱修物性论对伊壁鸠鲁的颂扬J 国外文学, 2011(3) :75-83 4 伊壁鸠鲁 卢克莱修 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 包利民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毛华萍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兼论对当代人生观的启示J.江南大学, 20086 马克思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人民出版社,20097 李淑梅马克思早期对古希腊哲学史的研究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08-18 (4) 8 包利民伊壁鸠鲁哲学意义的现代读解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2) :31-38 9 陈菊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政治伦理向度兼论其与近代契约论的关联J 伦理学研究, 2011-05(3) :71-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