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4课孔孟两章粤教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766564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4课孔孟两章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4课孔孟两章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4课孔孟两章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4课孔孟两章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4课孔孟两章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4课孔孟两章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4课孔孟两章粤教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粤教版 2018 版高中语文必修 4 教学案114 孔孟两章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但仔细比较却也会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能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长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 ,他提出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主张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孔子学琴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教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己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首曲子练练了。 ”孔子答道:“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

2、规律了,可以换首曲子练了。 ”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呢。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待师襄发问,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 ”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 ,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微感言: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粤教版 2018 版高中语文必修 4 教学案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

3、子滕文公下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一、作者视窗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孟子是孤独高傲的。他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 ,他高举起“民贵君轻”的旗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只要大家肯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他还把人民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统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 ,大概也发端于此,可见其思想的超前性。孟子又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他反对战争,但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他将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他反对的恰是那种以兼并、

4、掠夺来统一天下的非正义战争。他用“得道”与“失道” , “天时、地利、人和”来论述战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出一兵一卒,就能威慑敌人,那是何等魄力与自信,对于现代治国方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君主应先听民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这种用人观,不论在那个时代,还是当下,都不失为一条良策。若此,干部选拔中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裙带风、任人唯亲等皆可得以矫正。【注】 (1)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晚年整理了诗 、 书

5、、 礼 、 易等古代文献,还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 ,这些书被汉以后的读书人尊为“经” 。孔子的儒家理论也作为封建思想的正统,统治了粤教版 2018 版高中语文必修 4 教学案3我国两千多年。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在品德方面,孔子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论语现存 20 篇,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论”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宋儒把论语 、 大学 、 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奉之为儒家经典。(2)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思想家、

6、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这一学说,形成了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孟子也被尊为儒家的二号圣人“亚圣” 。他在政治上提出以“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反对兼并战争,反对暴虐的统治,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 。孟子中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性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具有“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风格。孟子又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生动形象地表现抽象的道理,使文章引人入胜,富有文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二、写作背景(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译注季氏 。季氏,季孙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他是鲁国执政大夫,鲁哀公的权臣。颛臾,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

7、东省费县西北。本文记录的是孔子与其弟子冉有针对季氏讨伐颛臾一事的谈话。冉有闪烁其词,观点含糊;孔子辞色严厉,观点鲜明,反对武力征伐、以力服人,主张礼治教化、以德服人。(2)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称为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

8、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然后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粤教版 2018 版高中语文必修 4 教学案4话。粤教版 2018 版高中语文必修 4 教学案5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颛臾( ) (2)社稷( ) (3)孝悌( )(4)庠序( ) (5)饿殍( ) (6)洿池( )(7)弃甲曳兵( ) (8)虎兕( ) (9)鸡豚狗彘( )(10)数罟( ) (11)相夫子( )答案 (1)zhun y (2)j (3)t (4)xin (5)pio(6)w (7)y

9、 (8)s (9)tn zh (10)c (11)xin2辨形组词(1) (2)柙狎)稷谡)(3) (4)椟 牍)洿绔)(5) (6)粟栗)既即)答案 (1)木柙 狎昵 (2)社稷 马谡 (3)木椟连篇累牍 (4)洿池 纨绔 (5)粟米 板栗 (6)既然立即3词义理解(1)是社稷之臣也: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3)相夫子: (4)而在萧墙之内也: (5)谨庠序之教: (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7)数罟不入洿池: (8)斧斤以时入山林: (9)孝悌之义: 答案 (1)“社”指土神, “稷”指谷神;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2)危,摇晃,站不稳;持,护持;颠,跌倒;扶,搀扶。(3)动词,

10、辅佐。(4)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文中借以暗指鲁国内部。(5)古代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6)饿死的人。(7)数罟,网眼细密的渔网;洿,洼地积水,也指池塘。(8)粤教版 2018 版高中语文必修 4 教学案6斧子。(9)敬爱兄长。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答案 通“欤” ,句末语气词。通“毋” ,不要。通“斑” ,头发花白。通“途” ,道路。(2)一词多义是是社稷之臣也( )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

11、将恐深( )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 曹刿请见( )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过是谁之过与( ) 无乃尔是过与(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王然而不王者( ) 梁惠王曰( ))兵非我也,兵也( )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草木皆兵( ))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驴不胜怒,蹄之(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日出江花红胜火(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 代词,此/判断词/正确 憎恨/疾

12、病,毛病/快,迅速/疾劲,强大 粤教版 2018 版高中语文必修 4 教学案7不去/阻止,使止/只 谒见/看见/召见/通“现” ,呈现 过错/责备/过分 统一天下,用作动词/君王,名词 兵器/军队/士兵尽/承受/胜利/超过/优美的(3)虚词归纳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虎兕出于柙( ) 谋动干戈于邦内(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寡人之于国也(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而危而不持( ) 固而近于费( )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为何以伐为( ) 恐为操所先( ) 为其来也( ))以请以战喻( ) 可以无饥矣( ) 斧斤以时入山林( ) 申之以孝悌之义( )

13、)之填然鼓之( ) 王道之始也( ) 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 介词,引出对象/对/从/在/介词,比/介词,对/介词,在 却,表转折/又,表并列/地,表修饰 wi,语气助词,呢/介词,被/wi,介词,在 介词,用/介词,凭借/介词,按照/介词,用 调整音节,起提顿作用的衬词/助词, “的”/代词,代百姓四、文白对译季氏将伐颛臾季氏 将 伐颛臾。冉有、 季路见于孔子曰:“季 氏季康子将要征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康子将 有事于 颛臾。” 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季氏:季康子,名肥,鲁国执政 大夫。伐:征伐。颛臾(zhun y):)附属于鲁国的小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冉有:名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季康子的家臣。季路:姓仲,名由,字Error!粤教版 2018 版高中语文必修 4 教学案8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 孔子说:“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那颛臾,从前周先王 以 为东蒙 主, 且 在邦 域之中矣, 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况且颛臾又在鲁国国境之内, 是 社稷之臣也。 何 以 伐 为?” 它的国君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无乃 与:古汉语) 中一种表示推测语气的固定格式,可译为“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宾语前置句。过,责备,用作动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