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50920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复习大纲及案例分析例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 1:宋某,男, 23 岁,郭某,女, 21 岁。宋、郭二人是同村近邻,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既是同乡,又是中小学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人相爱,但郭某的父母嫌宋家贫穷,不答应此门婚事,并威迫说: “ 宋某,你要娶我女儿也可以,立即送一万元彩礼,人归你。否则,我把她嫁给她姨表哥赵某。”宋某家穷,别说一万,就是一千元,也拿不出来。宋某与郭某两个人痛苦万分,想不出什么办法,抱头痛哭到深夜,投井而亡,以死抗争。问题:郭某父亲的做法有哪些违法之处?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规定:“ 实行婚姻自由。 ” 婚姻自由,就是婚姻的当事人双方按照法律的规定,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任何人不得强

2、制和干涉。为了保障这一原则的实施。婚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 “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郭某的父母包办女儿的婚事,索取彩礼,逼迫女儿与恋人割断关系,终于造成了一对恋人自杀的惨剧。郭某的父母的行为构成了干涉婚姻自由的违法行为。另外,郭某和赵某是姨表兄,为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根据婚姻法第六条关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的规定。郭某父母将其许配给赵某,也是违反我国婚姻法的,是错误的案例 2:张某(女)与林某于1998 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女,因性格不合,双方常为家务琐事争吵,为此,张某曾于 2002 年 9 月诉请离婚, 后经慎重考虑撤回了起诉。同

3、年 12 月 31 日,双方就财产及子女抚养问题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约定:如张某再次提出离婚,不管是真心离婚,还是以离婚相要挟,双方的婚姻关系即告结束。所有婚前婚后财产均归林某所有,婚生女由林某抚养,张某不得有任何异议。协议签订后,双方的关系并无改善,张某因林某殴打她,于2003 年 11 月再次诉请离婚。诉讼过程中,张某以上述协议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所签,并非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应属无效为由,要求抚养婚生女并按法律规定分割财产。林某虽表示同意离婚,但坚持按照协议的约定确定财产归属及婚生女的抚养权。问题:这份协议有效吗?在当事人订立该协议之初,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出于双方自愿

4、,以将来发生张某提出离婚为条件,用财产和子女抚养权归属于林某来限制张某,对张某提出离婚加以限制,实质上是干涉了张某离婚的自由。该协议违背了我国法律关于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即婚姻双方及其他任何人均不得通过对他人人身或财产的限制来干涉他人的婚姻自由,该协议应属无效案例 1:妹妹陈明瑛未到法定婚龄,偷姐姐陈小青身份证后,与李刚结婚,结婚证上用的是陈小青的名字,陈明瑛的照片。陈明瑛与李刚共同生活了五年。问题:陈明瑛与李刚的婚姻是否有效?姐姐陈小青是否构成重婚?案例 2:2005 年 11 月王某受胁迫与吴某登记结婚,并于2006 年元旦举行婚礼,2006 年 12 月王某向法院起诉,主张依法撤销婚姻。

5、问题:法院是否应该支持王某的诉讼请求?2004 年 5 月,吉木萨尔女青年王某在一饭店打工期间,与比她大4 岁的某厂职工吴某相识并相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王某认为两人性格不合,提出终止恋爱关系。吴某对此坚决反对,并多次扬言:王某如不与他结婚,就杀死她一家。王某很害怕,只好于2005 年 12 月与吴某办理了结婚登记。在共同生活期间,吴某常因生活琐事对王某大打出手。随着矛盾的加剧,王某决定通过法律手段解除婚姻。请问,王某能否向法院起诉主张依法撤销与吴某的婚姻关系?本报顾问团律师、新疆新纪元律师事务所律师田藜认为:如果王某与吴某结婚前,吴某确实存在威胁、恐吓等言行,那么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王某

6、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与吴某的婚姻关系。婚姻双方当事人一方采取暴力、威胁、恐吓等手段,以给对方或对方的亲友的人身自由、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作出虚假的意思表示而与之结婚的行为,属于可撤销行为。本案中,吴某采用威胁的手段与王某结婚,王某在法定期限一年内提出了撤销婚姻的申请,完全符合上述法律规定,法院应当依法撤销这一婚姻。如果当事人超过一年的诉讼时效请求撤销婚姻的,就不能以胁迫为由请求撤销婚姻,而只能按离婚诉讼程序处理。新疆法制报2006 年 11月 23 日 12版案例:韩某, 12 岁时父母离婚,韩某由母亲抚养,其父每月支付抚养费100 元至其 1

7、8 周岁。韩某在19 周岁时考上大学,韩某向父亲索要大学期间的学费无果,于是向法院起诉,要求父亲每年支付其在大学期间的一半教育费 5000 元。【思考】韩某的要求合理吗?法院应如何判理?【分析】法院对韩某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2001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 20 条规定,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案例:李某与石某婚后生有李甲。李甲于 1995 年毕业于上海某大学。因他执意要留在上海而不愿回江西工作,与父母产生矛盾。 李某、石某几次劝说李甲回乡工作无效便在当地报刊声明与李甲脱离

8、父(母)子关系。 2001年,李甲与刘某在上海结婚。2002 年 4 月份,李甲出差时不幸被他人杀害。李某、石某获悉李甲死亡后,赶至上海,要求分割李甲婚前购买的房屋(价值24.6 万元)和存款3 万元。刘某以李某、石某与李甲脱离了父(母)子关系而无继承权为由拒绝李某、石某分割遗产。于是李某、石某将刘某诉至法院,要求分割其子李甲的遗产27.6 万元。问题:李某、石某是否有继承李甲遗产的权利?案例:张非于1964 年 7 岁时 ,被刘利钢、朱文秀夫妇收养,改名刘非。1970 年刘利钢与朱文秀生一子,取名刘冰。刘利钢、朱文秀对刘非、刘冰都非常疼爱,全家四口人互相体贴,关系和睦。1980 年刘非得知张

9、金碌是自己的生父后,与刘利钢、朱文秀关系疏远。1984 年朱文秀病故, 1986 年刘利钢因病致残,其收入仅能勉强维持生活,无力抚养子女。此时,张金碌生活困难,刘冰正在读书,刘非经营个体餐馆,收入较多,张金碌要求刘非赡养,刘冰要求刘非抚养,均遭到刘非拒绝。问题: 1、刘非对张金碌有无赡养义务?2、刘非对刘冰有无抚养义务?本案分析的理由1、婚姻法规定: “ 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因此刘非对张金碌无赡养义务。2、婚姻法规定: “ 有负担能力的兄姊,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 本案中刘非与间冰是兄弟姊妹关系。刘冰未成年,刘

10、非有负担能力,故刘非对刘冰有抚养义务。李强是李雪峰夫妇的独生子,成年后与王艳结婚,育有一子李大海。由于李强夫妇工作较忙,李大海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与祖父母感情深厚,工作后按月给祖父母生活费。2001 年 12 月李雪峰妻子病逝,半年后李雪峰再婚。此事引起李强的极大不满,与其父争吵后,双方签署了脱离父子关系的协议,从此李强与其父不再来往。 2003 年 2 月,李雪峰患重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其再婚妻子因年事已高无法照顾。李雪峰要求李强尽赡养义务遭拒绝,李强要求李大海对其祖父尽赡养义务。请问: (1)李强对其父是否有赡养义务?(2)李大海在何种情况下对其祖父有赡养义务?以上为老师课件案例分析一

11、:1.甲构成犯罪。理由:具备4 个犯罪要件。一犯罪主体是甲;犯罪主观方面,甲盗窃属于犯罪故意;犯罪客观方面,甲想把财物据为己有;犯罪客观方面,甲盗劫并盗得10000 元。乙不构成犯罪。理由犯罪主体不符合。乙满14 未满 16,受法律保护,除故意杀人,或导致他人重伤,放火,抢劫,强奸,贩毒,投毒,爆炸等性质特别严重的案件外,不予追究法律责任。但要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2.属于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案例中甲已经着手盗劫,是由于有人这一外部原因停止侵害,并非主观上放弃。3 属于共同犯罪。甲作为主犯,负全部责任,承担全部犯罪处罚。乙是从犯,对于从犯,

12、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案例分析二:1.合法。该女孩未满10 周岁,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属于无民事责任人。她与商场的交易,法律不予保护。其父母有权以此为由,要求退款。2.不合法。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商家同该女孩的民事活动受法律保护,其父母不能没有其他正当理由,而要求商家退款。3.属于显失公平合同。商家措施:与买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要举证证明买卖合同显示公平。论述题:答题方向:主要重法律道德两方面回答。道德部分书上有,同学们自己看书。法律方面包括以下几点:学

13、法,宣传法律规范,守法(书上很详细),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被同学们遗忘, 就是维权, 当自己在网络上权利受到侵犯时,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他还可以从人生观方面补充论述,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切勿沉迷网络。37 . 阅读下列材料交通环境是由人、车、路构成的公共生活之一,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已超过1.78 亿辆,拥有驾照的公民已超过1.3 亿人。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公众强烈反响。下列是有关交通问题的一些调查数据:人民日报关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个人反感的不文明开车行为不文明开车的原因斑马线不减速让行2156 票 乱停车挡道1687

14、票 司机素质普遍有待提高2269 票 夜间会车不关远光灯2045 票 胡乱鸣笛1412 票 跟风,随大流1469 票“ 加塞儿” ,并线不打灯1928 票 司机出口成 “ 脏”1076 票 行人不文明导致司机不文明757 票 雨天不减速水溅路人1902 票 抢黄灯944 票因车多路堵无法文明驾驶 464 票某市交管局一年中查处交通违章的数据统计全年查处交通违章总数207 万起 比例: 100% 其中:机动车违章112.2 万起 54.2% 非机动车违章80.5 万起38.9% 行人违章14.3 万起6.9% 有专家指出, 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看似个人的私事,但却折射出某些公民在公

15、共生活领域社会公德和法律意识的缺失。要构建文明出行风尚,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回答问题:(1 )为什么文明出行“ 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 ? (2 )我们应如何从自身做起,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37. 【参考答案】(1 ) 文明礼貌 ,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出行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表现, 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文明出行也是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文明出行也是遵纪守法的表现。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 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我国制定了

16、道路交通安全法,该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道路, 应当避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交通警察赶赴事故现场后,应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抢救, 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道路交通上普遍存在的交通不文明现象,直接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 也要靠法律。所以,文明出行“ 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 。( 2 ) 社会公共生活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要求构建文明的公共生活秩序。公共生活领域越扩大, 对公共生活秩序的要求就越高。 这就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运用道德和法律两种基本手段,来维护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具体而言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 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