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2016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47474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实习报告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质实习报告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实习报告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报告201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实习报告 2016 地质实习报告 20161、 实习目的本次的野外地质实习针对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05 级学生。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认识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 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通时通过实习巩固学过的普通地质学的课堂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 内容的理解;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提高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2、 北京概况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北接滦平、丰宁、赤县和承德等县;西临怀来、涿鹿等县;南临涞水、涿县、永清、固安、廊

2、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县、市;东与大厂、香河、 三河、兴隆和天津市的蓟县为邻。东南是一块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称北京平原,其形状很象一个向群山丛中突出的海湾,故有“ 北京湾 “ 之称。北京城座落在北京湾的西南隅。北京市南起北纬39 度 28 分,北到北纬41 度 05 分,西起东经115 度 25 分,东至东经117 度 30 分,南北横跨纬度1 度 37 分,东西经度相间2 度 05 分。北京地处中纬地带,气候具有明显的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的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京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脉绵延,山峰林立,其中海坨山海拔2334 米, 为全市最高点。地貌呈明显的层

3、状结构,山区河流多为成型河谷,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洵河和拒马河。北京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曾发现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和山顶洞人遗址。全市面积16807.8 平方公里,辖九县十区,人口达1000 多万,是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交通运输枢纽。3、 实习路线本次实习共有五条路线。6 月 25 日: 灰峪村口的采石场- 灰峪村北西向一山坡- 灰峪东山腰处 - 灰峪东山梁处及从军向北 , 向西远眺 - 军庄火车站南 , 铁路剖面 - 铁路隧道附近 6 月 26 日: 军庄以西 ,永定河边的陈家庄- 野溪附近 - 下苇甸村西公路边 - 河东铁

4、路东面 - 铁路隧道北口一带6月 27日: 昌平一号隧道 - 龙山顶 - 十三陵水库 6 月 28 日: 房山区石花洞 6 月 29 号: 周口店山口村东侧- 羊屎沟口 - 东山口花岗岩采石场附:交通位置图二、 地层北京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少震旦系、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三迭系及上白垩统外,其它地层都有发育,总厚度达六万米以上。1、 元古界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

5、(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1) 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本组特点是浅海相灰色, 、黑色、黄绿色粉砂岩页岩组成频繁、明显的沉积韵律。岩性变化较稳定。沉积厚度米,由东向西有逐渐增厚的趋势,青白口以北最厚。长龙山组()本组底部为含砾粗石石英砂岩;下中部为灰白色薄厚层石英砂岩(局部为长石石英砂岩) ,夹黄绿色页岩及粉砂岩,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黄褐、灰绿色薄中层含砾铁质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与粉砂岩互层含海绿石;顶部为暗紫、灰绿及黄绿色页岩。与 下马岭组假整合在不同层位上。厚约米。景儿峪组(Z q j)本组底部为石英粗砂岩(含灰岩角砾),呈现沉积间断特点;下部为灰色中至厚灰层岩或白云质

6、灰岩; 中部为黄绿色薄层泥灰岩或白云质泥灰岩夹灰色灰岩透镜体;上部为灰白、灰黄、紫红、黄绿色薄层板状泥灰岩、白云质泥灰岩,致密细腻,具有泥质条带及 缝合线构造。厚约76- 204 米。2、 下古生界北京的下古生界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的稳定浅海沉积。本区只有寒武系和中、下奥陶统,而上奥陶统及志留系(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不存在。下古生界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豹皮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和纯厚石灰岩等,总厚约1600 余米。(1) 寒武系下分三个统;(1.1 ) 下寒武统 1 昌平组即府君山组本组主要由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石所组成。岩

7、性横向变化大,厚约13.5 到 95 米。 2 馒头毛庄组本组下部为角砾状泥灰岩,含角砾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页岩夹砂质页岩,泥质白云岩与白灰质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及绿色页岩,夹薄层细粒结晶灰岩。与昌 平组(府君山组)为整合接触,但局部有沉积间断。厚约50-185 米。(1.2 )中寒武统 1 徐庄组本组以鲕状灰岩为主,可划分为五个沉积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细砂岩,经鲕状灰岩与 细砂岩或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到大量的巨厚层鲕状灰岩出现结束。厚约60-100 米,与下浮地层整合接触。 2 张夏祖本组下部以泥质条带泥灰岩夹页岩为主,有部分鲕状灰岩,上部则以巨厚层鲕状灰岩为主,组成一个沉积旋回,

8、其中下部又可细分为四个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页岩,随之钙 质增高,出现泥质条带泥灰岩与页岩互层,韵律之末,出现了鲕状灰岩与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厚约33-267 米。(1.3 ) 、上寒武统1 崮山组本组下部为灰色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条带状结晶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上部为紫红色粉砂纸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结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少许钙质粘土岩。地质实习报告2016 地质实习报告2016。厚约 59 米。2 长山组以绿灰色泥灰岩、 浅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及竹叶状灰岩为主,下部有时夹少许灰绿色钙质粘土岩;底部为浅玫瑰色细晶白云岩夹竹叶状灰岩、竹叶状砾石,具有紫红色氧化圈。厚约 29 米。3 凤山组

9、本组上部为灰色中层含白云质灰岩、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黑灰色薄板状灰 岩;下部为灰色巨厚层泥质条带灰岩,局部含白云质,夹大量竹叶状灰岩,底部见紫红色含云母铁质条带。厚约79-97 米。(2) 奥陶系北京只有下奥陶统和中奥陶统,与华北广大地区一样都缺少上奥陶统。(2.1 )下奥陶统下奥陶统与凤山组呈整体接触关系。1 冶里组本组下部以浅灰、灰白色巨厚层细晶灰岩为主,其底部为花斑状白云石化微晶灰岩,上部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灰岩,夹浅黄色含白云质条纹灰岩、竹叶状灰岩及钙质灰岩。厚约 46-93 米。2 亮甲山组本组下部为灰黑色厚层巨厚层含燧石条带或团块灰岩夹中层泥质条纹灰岩、竹叶状 灰岩及少量

10、白云质灰岩、页岩;上部以灰黑色中层白云岩、含灰质白云岩、粘土质白云岩为主,普遍含燧石团块或燧石条带,其上多为玫瑰色燧石,其下多为黑色燧石,顶部白云岩局部为角砾状。厚约168-252 米。(2.2 )中奥陶统3、上古生界北京的上古生界包括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 、下二迭统(山西组、红庙岭组) 、上二迭统(双泉组)组成。没有泥盆系和下石炭统。(1) 石炭系(1.1 ) 上石炭统下杨家屯组(太原组)本组属海陆交互相,以灰黑、 黑色粉砂岩、 页岩为主, 夹有细砂岩、 薄层泥灰岩1-2 层。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约38-176 米。(2) 二迭系(2.1 )下二迭统山西组(中杨家屯组)本组

11、为陆相碎屑岩发育,下部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灰色细砂岩夹灰黑色粘土岩、灰色硬砂岩及 1-4 层砾岩,砾岩中常含钙质结核。含薄煤层。厚约79-321 米。(2.2 )上二迭统双泉组本组主要为灰绿、紫色凝灰质板岩和粉砂岩,中间常夹一层厚5-8 米的灰白、绿灰色砾 岩和砂岩。4、 中生界北京的中生界没有三迭系,只有侏罗系和下白垩统。地质实习报告 2016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 月 31日 11 月 4

12、 日进行了为期5 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三、通过实习, 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一、林州简介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

13、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 公里,东西宽约5-10 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 拔 450 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 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 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

14、大方面。1. 地质基础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 善的是太古界、 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 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 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2. 褶皱和断层构造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

15、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 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 延长 35 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 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地质实习报告2016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

16、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 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7. 植被概况林州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8. 交通状况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纵贯南北,地方干线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 以上,全市通信建设已达到90 年代国际先进水平。9. 物产状况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铜、煤、石灰石、白云石、 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 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