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超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47125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6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超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超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超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超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超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超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经济学原理复习大纲(超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理性人 :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和边际成本来作出决策。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 的制度,以便个人可以占有和控制稀缺资源。市场失灵 :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外部性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 :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市场失灵的 原因 : 外部性市场势力通货膨胀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两国之间的贸易可

2、以使两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如果经济福利的市场分配结果不是合意的,税收或福利政策可以改变经济蛋糕的分配方式。(当政府用税收和福利再分配收入时,虽然实现了更大程度的平等,但它们降低了效率。经济周期 :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经济学十大原理:A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效率与公平)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B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专业化 ,社会分工)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看不见的手)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

3、场结果C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一年)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实验困难:世界碰巧提供的数据,即历史所提供的自然实验。(预测)假设:可以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而且使解释这个世界变得更为容易。经济模型:一个复杂现象的高度简化。(通常是由图形和方程式组成的模型)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生产要素:经济体用来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资源。(劳动,土地,资本建筑物和土地)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在可得

4、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边界内的点:没有达到,没有效率。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等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即曲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意味着递增的机会成本。外移说明技术进步)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描述性,科学家)。规范表述: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规范性,政策顾问)。科学家试图去解释世界,政策顾问试图去改善世界。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1.科学判断的不同(征税是根据收入还是消费)2.价值观的不同(

5、政策背后的价值观)3.感觉与现实(目的与现实有时候会相反)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而是基于比较优势。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对从贸易中获益的双方而言,他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进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出口品: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二篇 市场如何运行 (重点)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

6、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其他条件:决定需求的非价格因素)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之和。需求曲线的移动(重点): (需求增加需求减少)a.收入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吉芬物品:需求与价格成正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需求曲线向右上倾斜。b.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7、。c.嗜好d.预期e.买者的数量(价格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而其它的都是使需求曲线移动)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市场供给是个人供给之和。供给曲线的移动(重点): (供给增加供给减少)a.投入品价格(负相关)b.技术c.预期d.卖者的数量(同需求曲线的移动)(repeat :只有当不用坐标轴表示的相关变量发生变动时,曲线才会移动)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也称为市场出清价格)均衡数量: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过剩:供给量大于

8、需求量的状态。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分析均衡变动 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清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沿着曲线变动是“量”的变动,曲线的变动时“需求或供给”的变动) 第五章 弹性及其应用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价格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a

9、.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似替代品富有弹性)b.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的需求缺乏弹性,奢侈品的需求富有弹性)一种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取决于购买者的偏好。c.市场的定义(市场范围小的弹性大,市场范围大的弹性小)d.时间框架(物品的需求往往在长期内更富有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中点法)拇指规则 :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缺乏弹性: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富有弹性: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单位弹性:价格上升,总收益不变。尽管线性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不变的,但弹性并不

10、是不变的。这是因为斜率是两个变量变动的比率,而弹性是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率。在价格低而数量高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在价格高而数量低的各点上,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需求收入弹性: 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正常物品是正数,低档物品是负数)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替代品是正数,互补品是负数)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在大多数市场上,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所考虑的时间长短 。 (长期弹性大)5.3.1 农业的好消息对农民来说会是坏消息吗?(是的,价格下降,需求弹

11、性较小,总收益减少)鼓励人们离开农业,对消费者来说是好的。对农民有利,不一定对整个社会有利;对整个社会有利,不一定会对农民有利。5.3.2 为什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不能保持石油的高价格?(长期和短期弹性的问题,Both 需求和供给)5.3.3 禁毒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有关的犯罪禁毒在短期中增加了与毒品有关的犯罪(需求缺乏弹性),而在长期中会减少这种犯罪。 第六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价格上限 :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价格下限 :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均衡价格低于上限时,价格上限是非限制性的;高于上限时,价格上限是一种限制性约束。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

12、而且, 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限制性价格下限引起了过剩 。最低工资的影响取决于工人的技能与经验:技能高而经验丰富的工人不受影响。因为他们的均衡工资大大高于最低工资。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劳动市场影响很大。因为他们技能最低而且缺少经验,均衡工资较低。结果:较高的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鼓励了青少年退学,使一些不熟练工人失去在职培训。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每上升10%,就会使青少年就业减少1%3%。工资补贴的一个例子是劳动收入税收减免。税收归宿 :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向卖者征税使供求曲线向上移动,移动幅度为税收量。对买者征税使需求曲线向下移动,其幅度为税收量。税收在买者支付的

13、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 。买者和卖者分摊税收负担。税收归宿 并不取决于 是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而是取决于 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税收负担更多的落在缺乏弹性 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市场的这一方较难通过改变购买量或销售量来对税收做出反应。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该物品在新均衡时的销售量减少了。 第三篇 市场和福利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支付意愿: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

14、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资源配置被称为是有效率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使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效率意味着:无论时增加还是减少一单位物品数量都不可能使总剩余增加。物品由最低成本的卖者提供。物品由评价最高的买者消费。中央计划经济没有效率:必须知道每一个生产者的成本和每一个买者的支付意愿,而信息又是不完全的。 第八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税收收入并不归政府所有,而是归那些得到这种收入的人所有(公共服务),因此税收收入是总剩余的一部分。无谓损失 :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15、。由于税收扭曲了激励,就引起了市场配置资源时的无效率。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供给和需求的 弹性越大 ,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扩大。(如果税收规模翻一番,无谓损失就增加为原来的 4 倍, 平方关系 )劳动所得税 往往会鼓励:a.工人工作时间更短b.第二个赚钱者留在家里c.老年人提前退休d.不法分子从事地下经济活动 第九章 应用:国际贸易(重点 )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出口国 分析: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时,国内该物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好了,而国内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坏了。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

16、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进口国 分析: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国时,国内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而国内该物品生产者的状况变坏了。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关税 :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一种税。面积 D 代表纺织品过度生产的无谓损失,而面积F代表纺织品消费不足的无谓损失。进口配额:对进口某种物品的数量实行限制。进口配额和关税的区别 :关税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而进口配额为那些得到进口许可证的人创造了剩余。(进口许可证持有者的利润是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之间的差额。当政府对进口许可证收费 =国内价格与世界价格的差额,进口配额与关税就完全相同了)国际贸易的其他好处: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一些物品只有大量生产时,才能以最低成本生产,这种现象被称为规模经济。增加了竞争:避免了市场势力。加强了思想交流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a.工作岗位论(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b.国家安全论(低成本增加武器装备)c.幼稚产业论d.不公平竞争论e.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如果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