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38706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专题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专题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专题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专题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陈 静 漪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 题 要 点 新文化运动是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在总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教训的基础上发动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目的是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使人们从封建思想和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自此中国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二、五 . 四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新文化运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新文化运动的内涵(二)新文化运动的分段(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六)“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新文化运动的内涵中国近现代

2、史纲要20世纪早期(1915-1923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受过西方教育的先进中国人,在总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基础上,而发起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其目的是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915年 1919年“五四”运动 1923年(二)新文化运动的分段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指导作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军阀割据混战,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

3、级强烈要 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3.思想文化:尊孔复古逆流,这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 大 派 系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张学良北洋军阀内部分裂北洋军阀内部分裂皖系:段祺瑞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璋曹 锟 吴佩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陈独秀敬告青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

4、. 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Democracy)科学( Science)民主主义思想民主主义制度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个性解放,摆脱奴隶 地位,自主自由人, 民治,反对封建专制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 精神和方法来研究社会 ,脱离愚昧、反对迷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三纲五常” “ 忠孝节义”新道德: “个性解放” “妇女解放”“自主的”、 “独立的”、“平等的”(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

5、改良刍议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 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五)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六)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积极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引进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局限性:没有同群众革命运动的实践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与否定新文化运动组织阵营的分化以胡适为代表的右翼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左翼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

6、举起来社会主义的大旗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中国人在苦闷闷和彷徨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以李大钊为钊为 代表的中国先进进分子从十月革命的斗争中认识认识 到了工农农群众的力量,初步懂得了发动发动 群众性革命斗争的意义义,开始把挽救民族危亡的探寻寻目光从效仿欧美资资产阶级产阶级 革命转转向了效仿俄国十月社会主义义革命,开始研究指导导俄国革命胜胜利的马马克思主义义学说说。1919年,李大钊钊在新青年上连发连发 了两篇文章布尔什维维主义义的胜胜利、庶民的胜胜利马马克思主义义至此开始在中国传传播,为为五四运动动的爆发发注入了社会主义义的因素,而在五四运动动的推动动下,马马克思主义义在中国广泛传传播开来。中国

7、近现代史纲要二、五 . 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内涵(二)五四运动的爆发(三)五四运动的经过(四)五四运动的宣言(五)五四运动的战果(六)五四运动的意义(一)五四运动的内涵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二) 五四运动的爆发1.根本原因:内忧外患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3.思想基础:思想解放4.国际背景:十月革命5.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巴黎和会(1919.1.186.28 )中国的提案:1.取消列强在华的七项希望2.取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的二十一条 3.收

8、回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巴黎和会的决议: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提案中国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三) 五四运动的经过第一阶段:1919.5.46.4 北京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阶段:1919.6.56.30 上海 全国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针对五四运动中学生“放火”、“打人”事件,当时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及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提出疑义,认为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是错误的。他认为痛打“卖国贼”的学生应接受法庭的审判。这些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 。我国个别城市近日发生了涉日游行。部分群众对前

9、一阶段日本一些人士的错误言行表达义愤,表达爱国热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几天前表态时 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主张,应当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对非理性、违反法规的行为是不赞成的。相信广大群众一定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维护 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人民日报 2010年10月26日 04 版 思考讨论:什么是正确的爱国行为?当爱国行为超越了社会基本的法律规范和个人理性时,是否应该批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 五四运动的宣言外争国权 内诛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 保我主权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五四”运动时的传单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

10、管理山东 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 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 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 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 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 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五) 五四运动的战果释放被捕学生与群众罢免曹章陆的职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六) 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 从革命领导权看:无产阶级

11、VS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2. 从指导思想看:马克思主义 VS 资政新篇、三民主义3. 从革命彻底性看:彻底地不妥协 VS 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4. 从时代背景看:俄国十月革命后 VS俄国十月革命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何谓“五四”精神?讨 论我们如何践行“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振兴中华民族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

12、命运的伟大精神 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责任感 关于实践课程与实践作业一、实践课程主题:近代史中的家乡形式: 专题报告、演讲、小话剧、辩论赛 个人/小组内容: PPT+纸稿时间:第11、15周 每人/每组 10分钟左右考核: 参与+质量关于实践课程与实践作业二、实践作业尽可能地结合所在专业的特点和个人知识结构,采取不同的形式,扬个人所长, 使实践环节丰富多样、同时具有实效性和吸引力。可以参考的实践形式主要有: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谈、报告会、辩论、知识竞赛、演讲、编演小话剧、主题班会、历史展览、自拍小历史剧等。关于实践课程与实践作业二、实践课题的研究与考评1. 课题选题、申报与审批选题来

13、源:个人/小组的学习经历、已有的研究经验、研究兴趣选题性质:真命题、具有研究价值申报程序:题目、选题意义、初步的研究设想、经费需求审批结果:有经费资助/无经费资助关于实践课程与实践作业二、实践课题的研究与考评2. 课题研究课题组:课题组长 、组内分工 、组内协作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 等设计研究方案: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开展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中的组内研讨必不可少形成课题成果: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关于实践课程与实践作业二、实践课题的研究与考评2. 课题考评适当加分:对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学,可在实践环节的成绩上适当加分,所得分数加入学期结束后的总成绩里。参加全校评奖:课题研究报告将参与学校实践课题研究评奖活动,对于获奖的课题,学校将颁发证书和奖品对课题组成员予以表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