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73007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8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坎山中学 陆玲玲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 河北乐亭人。1918年与陈独秀创 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 的编辑工作,1920年3月,在北京 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 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 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 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 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 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 出版)。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 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 之中。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 子又陷于迷惘之中

2、,走到了十字路口。他们有一 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 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 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 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 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 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 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 成全民的事业。 一 (xi )千里 险 (jn) 丛山 (di)岭 阻 ( y )逼 (xi) 奇趣横 生(qq) 浊 流滚滚泻峻叠抑崎岖狭zhuhng1、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 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 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2、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 的进程。

3、3、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 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5、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 的民族精神。 人类历史的道路民族生命的进程人类历史的生活中华民族的史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 神合 作 探 究1、结合课文内容解读“艰难”“雄健”,说说这 两个词分别蕴含哪两层含义。艰难: 自然: 逼狭,崎岖,险阻。 国运: 处境艰难。 雄健: 自然: 浩浩荡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国民: 一往无前,在艰难境界中前进。2、“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 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不能调换,它们是因果关系。艰难的国运 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骑士、革命者,只有 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唯有

4、 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能锻炼造就国 民的雄健精神。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 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 、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 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 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 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的精神。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 “一种冒险的美趣”,“ 奇趣横生”,“一种壮美 的趣味”,“亦是人生最 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 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 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 乐、一种幸福。 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 说理,既生动形象又 有说服力。试指出文 中用了哪些比喻,表 现作者什么情怀。 本 体喻 体长江大河民族生命

5、进程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精神“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一往无前“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曲折回环”“崎岖险 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 国运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浊流滚滚,一泻万 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 志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 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 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 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 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 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 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 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的事”这个看法对 不对?为什么?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 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 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 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 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 生。 李大钊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 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无 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奴隶之邦。 -郁达夫格言共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 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毛泽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