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小古文练习卷(L)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2734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小古文练习卷(L)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升初小古文练习卷(L)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升初小古文练习卷(L)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升初小古文练习卷(L)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升初小古文练习卷(L)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升初小古文练习卷(L)》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小古文练习卷(L)(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小升初小古文阅读专题训练(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 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 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 y o” ;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

2、通“剂” ,应读“ j”。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 河阳之北;”中“河” 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 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

3、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 “故”的意思是旧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 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 并牢记例句。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例( 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例(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例(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4、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 混乱”;劳, “使, 劳累”。例(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以, 为耻。(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读、 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 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三)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

5、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要做到准确、 通顺,就要多学多练, 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2 多积累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另外,也要讲求翻译技巧。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

6、,翻译时要补足。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相当于“被” ,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久”后的“之” ,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 、“汝”应

7、分别换成“我”、 “你们”。(四)理解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2. 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3. 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4. 重视诵读。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 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8、(1)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4)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5)深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典型例题】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 (3)公将焉之(

9、)(4)岂可不一会期哉()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乃往,身自罢之。译文: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答案:(1)打猎 下雨 到、往 约定的时间(2)A(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 ,亲自取消了(打猎)(4)守信【模拟试题】(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 妇亦/ 起大呼B. 又夹百千/ 求救声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D

10、. 不能/ 名其一处也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D. 几欲先走走:走开3. 对画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二)杨布打狗

1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4 怒,将扑之。杨朱曰: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1. 解释加点词。(1)天雨,解素衣。()(2)岂能无怪哉?()2. 翻译下面句子。(1)衣素衣而出译文:(2)迎而吠之译文:3.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4. 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强化练习】1高阳应造屋【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 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 高阳应曰: “ 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 木益枯则

12、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释】 室家: 房屋, 房舍。匠: 古代专指木工。 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 涂:泥。挠( n o) :弯曲。败:毁坏。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 您” 。枯:干。劲:坚固有力。任:担负。果 果然,果真。【阅读训练】1解释:为:;以:;善:;益:。2翻译: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译文:。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答:。2竭泽而渔【原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

13、,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 卷十四 义赏 )【注释】薮 (s u):指野草。田:通“ 畋” ,打猎【文言知识】5 释“ 竭” 上文 “ 竭泽而渔 ” 中的 “ 竭” ,指“ 干涸 ” ,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 “ 地震,山崩川竭” ,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 尽” ,如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又, “ 力竭而毙 ” ,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阅读训练】1解释:竭:; 渔:;明年:;焚:。2翻译: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译文:。3 成语 “ 竭泽而渔 ” 的比喻意义是:。3功名【原文】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14、,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注释】归:归顺,归附。务:致力。【阅读训练】1解释:则:;盛:;所以:;令:。2翻译:人主贤则豪杰归之。译文:。4目贵明【原文】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选自管子 ?九守 )【注释】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辐辏:车轮的辐条。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文言知识】释“ 并” :上文 “ 辐辏并进 ” 中的 “ 并” ,指 “ 全都 ” 、“ 一起 ” 、

15、“ 一齐 ” 、“ 一同 ” 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 万箭并发,城中如雨” ,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 五人并行 ” ,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 德才并佳,人主任之” ,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阅读训练】1解释贵:;聪:;智:; 塞:。2翻译:以天下之心虑, 则无不知也。译文:。6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其意思是。5自知之明【原文】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 荣辱 )【注释】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怨:埋怨。知命:

16、懂得命运。穷:走投无路。无志:没有见识。失:过失,过错。反:反而。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文言知识】释“ 君子 ” 与“ 小人 ” “ 君子 ” 与“ 小人 ” 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 国语上说:“ 君子务治,小人务力。” 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 君子 ” 指道德高尚的人,“ 小人 ” 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阅读训练】1解释知:;岂:;道:;怪:。2翻译:怨人者穷, 怨天者无志。译文:。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6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 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 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