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美德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70470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承民族美德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传承民族美德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传承民族美德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传承民族美德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承民族美德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民族美德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 卷%收稿日期78 ) ? ; AB FG HC6G678 C;F AB I;EE8 GAJK7AGL F;CHE I;7GACJIA6;70 HA G7A0 ? FJGA HAA7A6;7 A;AB KJIHA6;7G ; CG7=;E7I0 B;7GAM H7K I;JCAGMN OJCABCF;C0 ? GB;JEK HEG; FHP H AB;C;J8BGAJKM ; B;? A; IHCCM ;7 AB 7HA6;7HE =6CAJ A; AB I;EE8GAJK7AGL F;CHE I;7GACJIA6;7 I;7GI67A6;JGEMN;+$ KJIHA6;7Q IH

2、CCM678 ;7 =6CAJQ I;7GACJIA6;7 ; G?,8A B CDE=F8,G !E8, ?,F.E2FHIJD?68,E 2!FE,!EK!“志、 群体的责任和群体的理想目标融入个体身心之中, 化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 在为群体理想奋斗之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论是孝悌之理, 隆师之道, 还是格物致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都旨在培养学子的素质和 “经世济民” 的胸怀, 使其将责任意识自觉地变成人生的实践过程。“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的博大胸怀和感人的业绩, 铸造起了中华民族崇高精神, 成为我们民族宝

3、贵的精神财富, 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利益奋斗不息。每个人的发展都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每个人既是个体存在, 又是社会存在, 其个体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在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 个人的价值选择不能背离正确的社会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 人的价值既体现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也体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对个人来说, 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人的自我创造和价值实现, 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中进行, 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因此, 任何强调个人能力和价值而忽视社会的制约和条件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一个民族的一代青年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这个民族也就是没有希望的民

4、族。 所以, 当代大学生要勇于承担 “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使命, 只有在民族复兴的前提下, 每个人才能从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美籍学者成中英先生在 论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 一文中谈到:“儒家哲学规范的知识分子理想形态显露了两项重要的特性: 良知与责任。良知是对整体价值的肯认和承诺, 责任是没有私心和偏见的追求整体价值的实现。 我认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仍当采取这两项传统典型中的理想价值, 作为关心社会改造社会的主体动力。 ” 目前,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 有些人一味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自我中心主义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如果任这种趋势蔓

5、延,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会受阻。因此, 在大学生中, 要倡导在群体中立德、 立功、 立言,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知识分子, 必须以理性为方法, 以知识为基础, 以良知为动力, 以责任为支柱去追求理想, 解决问题, 实现自我。只有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德” 才不会苍白,“育” 才不会乏力, 以德治国才能落到实处。#$ 加强理想、 志向、 信念教育 人生理想既是一个人生存、 发展的动力, 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方向, 它能给人以崇高的精神力量,使人充满美好的憧憬, 面对艰难险阻依然奋进不止, 乐于奉献, 乐于牺牲。 如果理想、 志向、 信念一旦幻灭或根本就没树立起来, 就会被本能的个人利益追求取而代之,

6、 思维扭曲, 心理失衡, 行为也日渐沉沦。当前, 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表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如有些人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 人生目标往往丧失在大一阶段; 有些人懒懒散散, 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些人害怕吃苦, 认为学得差不多就行等等, 这些不思进取的表现, 其实质都同理想、 志向、 信念有关, 抓住了理想、 志向、 信念教育, 就等于抓住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中国传统道德极其重视对人的志向培育, 要想成就大业, 首先应该立志。孟子说:“夫志, 气之帅也;气, 体之充也。夫志, 至焉; 气, 次焉。故曰: 持其志, 无暴其气。”( 孟子公孙丑上 ) 这里的 “志” 可以理解为志向% 也可以延伸

7、为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人有了 “志” , 就能坚韧不拔地贯彻与维护某种道德理想和人生追求。 孟子还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70?9AB/C127 D9727(!“的作用作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孔子把礼当作治国安邦的基础, 认为 “不学礼, 无以立” , 荀子把礼与法相提并论, 认为 “礼仪者, 治之始也” 。管子则更视礼仪为立国之魂, 指出:“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天亡” 。在现代社会, 国与国的比较除了经济总产值、 综合国力的比较外, 人们直观的比较是从一个国家的人民言行举止

8、、 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因此, 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 礼仪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 道德水准、 文明程度、 公民素养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角度说,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 道德修养、 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体现。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礼仪本身既是内在的道德修养, 又是外在的表现形式。道德品质不是感性认识的东西, 而是理性认识的产物, 理性是通过逻辑、 推理、 判断等行为来表现的。因此, 道德品质是行为的积累和结晶。一个人谦恭的态度、 文明的语言、 优雅的举止是其内在文化修养、 道德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境界的表现。 反之, 良好的品德往往通过外在的礼

9、仪表现出来。 正如美国思想家约翰所说:“没有经过琢磨的钻石是没有人喜欢的, 这种钻石戴了也没有好处。但是一旦经过琢磨, 加之镶嵌之后, 它们便生出光彩来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无论什么事情, 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 才能显得漂亮, 得到别人的喜悦” 。 (傅任敢译: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 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即概括性道德发展境界方面要求多,行为养成强调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 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 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 扎扎实实的践行少。所以一些大学生不能自觉地把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大学生中存在的基础文

10、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如屡禁不绝的课桌文学, 图书馆的杂志被开天窗甚至被偷拿, 公共场所男女勾肩搭背, 上课无故迟到早退等等。 大学生中这种受教育没教养, 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已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 因此,把礼仪教育作为大学德育的内容, 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 已成为当务之急。以上从五个方面论及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那么如何使这些教育内容见到实效,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呢?我们认为, 首先, 高校的德育应当定位在先进文化的基础上, 定位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的基点上。一个民族的复兴, 只有政治、 经济上的复兴是不完整的, 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复兴。没有

11、文化的复兴, 这个民族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在全世界面临道德危机的今天,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 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开会, 会后宣言中写道:“人类要在 #“ 世纪生存, 就必须到 #$% 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足以说明这些现代科技精英们对孔子思想的深刻理解, 并看到了它的现代价值, 也足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儒家文化中所蕴涵的人类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完全可以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乃至推进整个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中继续发挥作用。其次, 在高校思想品德课中, 增加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专题, 并在课程建设中构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体系, 将传统美德的德目与现行教育对接, 进而与现代意识接轨。在教学中, 通过课堂讨论, 扮演角色和生活场景模拟等形式,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体验, 使学生加深对传统美德的理解, 从而获取正确的道德认识, 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最后, 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通过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服务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课堂所学的道德知识, 并用行动践行传统美德, 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 进而推动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第 “ 期李 萍 刘松平:传承民族美德 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