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码】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696537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解码】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解码】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解码】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解码】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解码】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解码】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解码】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实用类文本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2015 太原市三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李小文:特立独行的“布鞋院士 ”新京报记者贾鹏实习生罗婷曹忆蕾北京报道貌不惊人,神功盖世。这是很多人认为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扫地僧的理由。在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谢云看来,李小文是国内遥感界泰斗级的专家。但第一次见面让谢云很意外。当时,为了让学院在遥感领域进一步发展,领导邀请了在中科院遥感所的李小文, “ 那时他才53 岁,已经有那么多成果了,在我们眼里那就是偶像。”一天,谢云下楼时,发现迎面上楼的男子穿着白衬衫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 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 特别土,我还想这人来我们这儿有什么事,别人告诉

2、我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小文。 ”偶像的这身装扮,让谢云很意外。他后来听同事讲,李小文第一次到学院报到,就因为这身装束,被门卫挡在了外面,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李小文在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做所长,白天在研究所上班,晚上回北师大做课题。地遥学院晚上 11 点关门,李小文经常忙到很晚,每次回来都要叫值班室帮忙开门。李小文去找系主任,“ 咱不是要办成国际一流大学吗?你在美国时,看哪个国际一流大学晚上11 点钟就把门锁了?”后来院里把钥匙分给了李小文一把,再也不影响他忙到半夜了。李小文说: “我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但身边师生都知道他对科研有多严谨审慎。学生胡容海说老师的“ 能交差 ”,指的

3、可是把项目申请时下的承诺全部完成。他审阅学生的报告,勘误是逐字逐句的。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他说,“ 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抠出每一个符号的疏漏。 李小文的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 教授曾评价, 李小文是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李小文的快乐来自学生。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 ” ,“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他经常用古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谈到遥感的优势,李小文引用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到自己的成名作“ 遥感几何光学模型” ,他说其实

4、就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的“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草直生,远看绿色浓郁,但站到近处看,绿色就没有那么浓密了。李小文喜欢和学生打赌,学生们也知道,老师和自己打赌另有用意。有一次,一名学生在实验观测中发现,太阳可以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李小文起初认为这有悖于人们的常识,为了给学生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他就和这个学生打睹。师生俩分头查阅资料,仔细论证。最终,学生赢了老师。他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 :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 ” 。李小文在中国科学院做讲座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

5、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很多人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 。 “ 李小文 ”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第一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点击量迅速超过了400 万次。媒体蜂拥而至,有时,他会在电话里赔笑,“理解一下,理解一下”;有时,他会用商量的语气说:“ 再等等,等这波热点过去吧。”他希望赶紧出个新闻,为自己那张被热炒的照片降降温。一名博友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那种心态。(摘编自新京报2014 年 4 月 29 日) 相关链接李小文 (19472015),遥感、地理学家, 1985 年

6、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摘自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网)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李小文在自己的博客上“道歉 ”,说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看见时任总理温家宝去灾区,在飞机上工作的照片里看的还是地图,而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说,“ 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 ”(摘自杨三喜微观中国:再无“扫地僧”)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写的是李小文院士,却先写谢云教授的印象,目的是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使其更显与众不同,引起读者注

7、意。B李小文去找系主任,希望不要在晚上11 点就把地遥学院的大门锁了,既是不想麻烦值班室 人员,自己出入方便以更好工作,更是希望形成学术研究之风。C学生的小组汇报做完,李小文说“公式是不是再好好推一推”,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D用“扫地僧”来称呼李小文,兼有“貌不惊人”“神功盖世”两方面的考虑,文章围绕这个形象展开却又不止于此,还介绍了李小文身上的真性情。E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李小文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原本不问世事 的学者被广泛关注,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解析: A.“以谢云的意外反衬李小文的形象” 错, C.“是因为他发现公式还有

8、较大问题,又不想直接说出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不妥。 E.“不问世事 ”错。答案: 选 D 给 3 分,选 B 给 2 分,选 C 给 1 分;选 AE 不得分。2为什么李小文被认为“神功盖世”?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答: _ _ 答案: 学术成就卓著:建立“遥感几何光学模型”,研究论文被广泛引用。出成果时间早:年仅53 岁就已经硕果累累,成为国内遥感界泰斗级专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被谢云等教授视为偶像,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评价其为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两三位科学家之一。3作为老师,李小文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答: _ _ 答案: 只要愿意跟他求学的,无论贫富贵贱,

9、他都愿意带,体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教学中打通文理,用苏轼、韩愈等人的诗词解释复杂的遥感理论。他以“打赌”的方式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仔细论证,发现真理,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4文中说“李小文有文人的风骨”,这种风骨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 _ _ 答案: 不重外在,衣着简朴:白衬衫黑裤子,拎着上世纪80 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是一双布鞋。严谨审慎,谦虚低调:把项目申请时许下的承诺全部完成,却谦称“做课题的原则就是能够交差”。心系苍生,勇担责任:汶川地震后,为自己没有及时制出遥感图而道歉,“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淡泊名利,回避炒作:照片走红网络后,媒体蜂拥而至,

10、李小文婉言谢绝采访,希望降降温。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 题。魂魄犹在江山图范曾当一个时代的艺术整体奔向浑浑噩噩的时候,需要圣洁的艺术;而艺术风貌整体堕入轻佻时,需要凝重的艺术,这正是李可染适时而生的缘由。当可染先生沉浸于自己宁寂而庄严的心灵王国的时候,他趋近的美便与教养合而为一。他的作品陶冶了整个一代人,还将千秋万代地陶冶下去。艺术的助人伦、成教化,在潜移默化之中使人们心悦诚服地趋向社会的崇高,可染先生的艺术正是如此内在地激励着人们的心灵。可染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的大师,然而当这种理念进入可染的审美时,大地山河与精神是那样地天然合拍,那样地不假说教,使人觉得他的理念和审美在山川林壑、飞瀑

11、流泉中不期而遇,那是最融洽最自然的流露。可染先生生活于一个风云动荡的时代,他当然有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服务于时代的直接的一面,如抗日烽烟中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位卓越艺术家的爱国良知。然而可染先生也同样有着纯洁心灵、表达一己情怀的一面,这时的可染先生的画,是心灵与广宇的邂逅,当审美与自然融而为一的时候,他的精神升腾到一个清明而纯净的、不染凡尘的境界,这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是何等难得。可染先生当然是不世的天才,他的“生而知之 ”透露出他异乎常人的语言方式。这是一种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语言方式,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符号,它的存在表现了先生俯仰天地、浩然长叹的襟怀。当然可染先生知道自己有“生而知之 ”的本能,但凭

12、着他更深邃的智慧,认识到它的不可靠,或者他甚至看到一些恃一曲之才而毁掉自己艺术的聪明人,当昙花一现的时节过去之后,留下的是残枝败叶。可染先生告诉我,他年轻时作画极快,有一次到一位朋友家,朋友留可染作画,可染不允。忽然一阵敲门声,远客来归,主人越过天井开门,寒暄,回到画室时,可染却已画毕,主人大为赞叹,以为神来之笔,先生亦颇自喜。先生说完这段故事后,告诉我,多年之后,他才警然有悟,必须力矫这样的用笔。先生还告诉我,他少年时有一位极富才华的朋友,写给他的信,毛笔字的稚拙天真、浑厚朴雅使他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内心的感动。这感动是如此地刻骨铭心,谈到此事时,先生的表情竟显得那样地庄肃和神往。可染先生好学而

13、敏求,这是他“ 苦学派 ”的唯一解释,苦学者不意味着枯涩无味地下笨功夫。我曾有幸上可染先生的书法课,他不强求碑帖的选择。我选了一本礼器碑,他说要平心静气地读碑,知其间架,重其用笔,悟其风神,能于此三者有所悟,则去书道不远矣。书法课上,可染先生不喜欢一挥而就式的所谓笔动心不动、麻木不仁的写字习气。可染先生于书法所下功夫可谓焚膏继晷,30 多岁时的风华婉转至50 岁后一扫而空,无丝毫泥古、媚俗、求奇、矫饰、市井、乡愿,一切的书画艺术可恶的痕迹与可染先生的书法格格不入,近之则畏,远之则敬。有一次说到线, 可染先生联想起京剧,他说一个卓越的京剧演员会将每一个字送到听众的耳中,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点是他

14、会把中国字的声母和韵母前后慢慢吐出,名角能控制声调的每一丝变化,这和用笔是一个道理,我恍然大悟,又想起每逢新年联欢,李可染可能会拉一下二胡,那真是铿锵老辣、苍凉哀婉的高度统一,这其中固然有先生青年时代国家山河破碎的难伸孤愤,也有先生倔强不拔的满怀壮志。先生称自己是 “困而知之 ” ,人们不要以为可染先生当真为自己才情不逮而困。可染先生的 “困”是他推动中国画史这座沉重的列车所需的移山心力,他要弘扬的是中华文化所素有的伟岸与高华,他极端鄙弃浮光掠影的、油腔滑调的、市侩的艺术。这神圣的自尊支撑着他博大的灵魂。可染先生通过自己不朽的笔墨所倾诉的爱恋,感动了全世界。这是可染先生的山水画不可取代的历史地

15、位和时代精神。走向现代,可染先生已为我们作出了杰出的榜样,和那些食西方剩菜残羹的光怪陆离的艺术不同,可染先生所开启的是宏门正学,而不是旁门左道。(选自范曾魂魄犹在江山图,有删改 )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可染先生生活的时代,整体的绘画艺术陷入了躁动、迷惘、混乱、轻浮和功利的泥沼,这更凸显了可染先生及其艺术追求的意义。B可染先生的“生而知之”,不仅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也表现在他的语言表达上,而且这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C可染先生凭着深邃的智慧,敏锐地看到先天禀赋的不可靠,因为那些仅凭天赋红极一时的人 物,其作品都不免趋时媚世、浮躁功利,难登大雅之堂。D由京剧名角的唱腔和李可染演奏的二胡,作者领悟到,从事书画艺术也应以从容、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