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产业发展新思维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677011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5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纤产业发展新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纤产业发展新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纤产业发展新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纤产业发展新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纤产业发展新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纤产业发展新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纤产业发展新思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纤产业发展新思维 化纤产业发展新思维 陈进来 陈进来 一、前言 台湾化纤产业以研发能力强、产品多样化、质精价实等因素,在全球市场居举足轻重之地位; 惟因现阶段台湾化纤产业受到国际石油原料价格之变动及国内生产成本日益高涨之不利因素影响, 竞争力备受挑战,特别是中国大陆、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等新兴国家纺织工业之快速发展威胁下,台湾化纤业者都体验市场现实环境,除了价钱和质量要胜人一筹外,创新与营销也要高人一等,让他人仰之而无法近之。面对全球化潮流挑战,以先进国家产业发展为借镜,检视台湾化纤产业优势条件所在,确立发展重心、进行产业整合、强化营销体系、加强信息取得与应用,并辅以人才培训,应可为台湾化

2、纤业开拓一新契机。 二、因应全球化潮流 佛里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一书中指出,全球化对个人及团体而言,拥有许多史无前例的商机与发展机会,但截至目前我们看到全球化过程中,大型企业似乎占尽优势,大者恒大的趋势愈加明显,从美国零售业巨擘 Wal-Mart、法国家乐福、日本永旺集团到韩国三星、LG、现代汽车等企业以集团化模式攻城略地可以看出面对全球化激烈竞争环境, 规模愈大的企业似乎比较有机会胜出,一位从事纤维纱线买卖业务长达 14 年的业务主管举例表示,南韩政府曾主导其境内化纤产业整并方得以和世界大厂竞争, 维持南韩化纤及化纤产业竞争力。 而中国大陆为突破纺织品出

3、口接连遭遇欧盟及美国实施配额设限的困境,在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中,确立未来二年内会全面淘汰产能一万公吨以下的化纤小厂, 发展年产能十万吨以上的大厂, 显然南韩和中国大陆化纤厂的规模都以集团化迎合目前市场经济型态的模式,而欧洲的拜尔、汽巴、尼斯达、赫斯特、兰精;美国杜邦等公司也积极寻找合作策略伙伴以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就像金融服务业一样, 以控股公司的型态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似乎已成为主要的因应之道, 这也跟陈总统在其元旦文告宣示要将金融控股公司再并一半以因应全球化的挑战不谋而和。众所周知,未来的化纤厂面对的是全球化的竞争,似乎也可以考虑像金融业一样采取联合的策略,参与这一场全球化激烈竞争。 三、重视

4、大陆纺织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自由化促进全球纺织产业的国际分工及产业调整,目前西欧、北美及日本是世界纺织品的主要消费市场,而中国大陆则被世人称为 世界纺织品的制造中心 。 大陆目前的问题是劳动资源丰富,失业率高,就业压力大;属于劳力密集的纺织业恰好可解决人民就业问题, 由于纺织业每亿元固定资产吸纳纺织业的就业人数为 1,876 人,成衣业为 4,464 人,是大陆工业平均数的 2.01 倍及 4.79 倍,因此,中国当局非常重视纺织业发展,而其发展的优势包含: 1.充足的原料资源: 大陆纤维产量从 1980 年的 347 万吨上升至 2003年的 2,000 万吨,占全球的 30%。其中棉花、化纤

5、产量分别占全球的 26%及 28%,居全球第一。其他纤维如苎麻、蚕丝、羊绒产量占全球的 80%。 2.强大的上中下游配套生产能力:从上游的纱、中游的布,到下游的成衣及各类制成品, 大陆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与印度及墨西哥相比,大陆纤维、纱线、布料的加工能力都很强。 3.配额取消:配额取消有助于大陆纺织业中长期的发展,多年来在世界纺织品贸易总额中,配额市场占约 70%,非配额市场占约 30%;而大陆纺织品出口量仅占配额市场的 5%左右, 占非配额市场约 30%;在大陆纺织品出口总额中,出口至设限地区占 25%,非配额市场占75%。从 2003 年纺织品出口总值高达 805 亿美元,2004 年纺织

6、品出口总值成长至 957 亿美元, 而 2005 年出口总值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在全球纺织品市场占有率达三成明显感受近年中国大陆纺织品出口强大爆发力及竞争力,世界银行更预测配额取消后,大陆纺织成衣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将由 2002 年的 17%增加至 2006 年的 4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 大陆自实施 十五计划 以来, 由国家政策支持,大幅扩充纺织业产能,革新设备,时至今日,大陆在纤维、纱线及布类产品生产技术已迈向纯熟之路,渐渐从低成本、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量大市场朝向高附加价值纺织品市场转型, 年产纤维总量达 2,500 万公吨,其中化纤产量 1,500 万吨以上,布产量达

7、到 420 亿公尺,纱产量为 1,200 万公吨,纺织品出口额也屡创历史新高,显然中国大陆已渐从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之路发展。 四、大陆化纤产量快速成长 大陆纺织品及成衣出口激增的结果,严重影响美国、欧洲、亚洲及世界纺织品制造国家的产品, 临近美国的墨西哥纺织企业除丧失其于美国市场排名第 1 之地位外,2001 至 2005 年间,墨西哥纺织产业即裁员超过 30 万员工,全世界都因为大陆的崛起而受创惨重,中国大陆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实归咎于其境内企业从纤维、布料及成衣一条龙式的发展模式,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抗衡的。大陆是全球最大的合成纤维生产国及消费国,生产量占全球的 1/4,消费量占全球

8、的 1/3。 过去 10 年内全球聚酯产能增加 2 千万公吨, 其中 40%为大陆生产;大陆之聚酯产能已达每年量产 1 千 500 万公吨,新建构之生产设备将增加 1 千万公吨之产能;而 2005 年聚酯消费量已达1 千 430 万公吨,使其成为全球最主要之聚酯生产及消费国家。 大陆聚酯之产量长期保持快速成长, 目前大陆占全球聚酯总产量约 30%,其拥有之生产设备等级最高,使得其生产之聚酯产品不仅多样化,且其质量方面在全球深具竞争力,虽然受飙涨之原油价格影响原料价格上涨, 但下游织布业出口萎缩及贸易争端之发生无法增加对 POY 或加工丝的需求, 使得大陆之聚酯业者无法将 PTA 及 EG 成本

9、增加之压力转嫁至下游产业, 转而思考新应用领域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情况下,直接对台湾化纤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再加上大陆化纤产业逐渐致力提升整合、开拓应用领域以及增加产品之附加价值,例如最大化纤厂仪征公司与美国 UNIFI 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仪化宇辉化纤有限公司即于大陆江苏省仪征市设立研发中心, 主要从事聚酯丝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以及聚酯纺织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根据大陆石油化学工业协会(CPCIA)表示,大陆聚酯纤维产业在未来几年仍会维持成长趋势, 2005年消费额达1,530万吨, 成长8.3%,2008 年将达 1,830 万吨,其聚酯产品在 2004 年生产了 725 万吨,较 20

10、03 年同期成长 74.6%。 此一趋势对照到 Fiber Organon 权威统计信息,针对聚酯及尼龙两大纤维所发表产能显示(表 1、2),目前全球聚酯长纤的库存量高达 300 万公吨以上,严重的库存压力尤以亚洲为甚,熟悉市场贸易业务的人认为供给过剩的情况只会愈来愈严重。 这样的结果也系导因于过去十年来,聚酯纤维价值不断提升,加工特性一再改良,使得全球聚酯生产厂家超过 1,000 家以上生产商投入聚酯生产行列所造成。诚如从事纱线买卖业务长达 25 年的中凯公司主管所言,中国大陆每年持续二位数之成长率令人刮目相看。 表 1 2001 至 2006 年 全球聚酯长纤维产能 单位:千吨 国家 20

11、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中 中国大陆 3892.4 4754.5 5642.2 7033.1 11745.0 12260.0 台湾 1584.1 1603.1 1568.0 1494.7 1824.0 1829.0 南韩 1436.5 1423.2 1400.4 1205.1 1475.0 1385.0 美国 530.7 552.5 519.2 528.9 567.4 567.4 日本 364.0 323.1 295.4 298.0 395.0 380.0 西欧 452.7 434.0 417.2 384.4 454.2 450.0 东欧 106.8 100.4

12、. 99.5 102.4 149.6 142.6 土耳其 308.3 324.8 311.8 336.0 417.0 424.0 墨西哥 150.3 157.2 151.7 162.9 184.0 184.0 其他美洲国家 175.4 156.2 184.8 208.8 259.0 269.2 其他亚洲国家 2222.0 2279.5 2345.7 2384.7 3220.9 3492.9 中东、非洲 洲等国 151.8 149.6 143.8 144.2 169.0 171.0 总计 11375.0 12258.1 13079.7 14283.2 20860.1 21555.1 数据源 :F

13、iber Organon(注: 2001 年至 2004 年为实际产量) 表 2 2001 至 2006 年 全球尼龙长纤维产能 单位:千吨 国家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美国 744.7 803.7 799.2 832.5 872.6 891.3 中国大陆 420.5 474.9 534.5 668.2 795.0 835.0 台湾 418.2 455.2 464.2 456.7 532.0 492.0 南韩 243.0 249.8 238.3 214.1 213.0 212.0 日本 162.5 125.9 120.7 120.7 145.0 140.0

14、 西欧 456.0 463.0 446.9 432.0 520.0 495.0 东欧 209.3 195.0. 199.6 195.2 305.2 305.2 土耳其 60.3 64.3 65.0 66.0 75.0 75.0 加拿大 123.1 143.4 135.5 146.1 165.0 70.0 墨西哥 62.2 62.0 52.0 58.7 70.0 70.0 其他美洲国家 112.5 101.6 101.5 110.5 152.8 156.0 其他亚洲国家 232.0 235.8 241.1 224.0 335.5 335.5 中东,非洲等国 114.2 115.7 115.9 1

15、14.1 145.0 145.0 总计 3358.5 3490.3 3514.4 3639.3 4326.1 4322.0 数据源 :Fiber Organon(注: 2001 年至 2004 年为实际产量) 五、五、 五、面对微利时代的挑战 五、面对微利时代的挑战 与 国际原油价格息息相关的化纤产业,面对国际石油价格从 2002 年 9月 每桶 25 美元一路上涨来到 2005 年破了 70 美元大关,2006 年初又因伊朗及 奈及利亚情势紧张使得国际油价攀升。受石油价格影响使得国际原物 料市场不断出现调涨声浪, 而纺织品终端消费市场售价却无法相对反 应原料成本,甚至还因为供过于求出现逆势下

16、跌的走势, 成衣消费价 格不涨反降的奇特现象。为因应此一发展趋势, 品牌通路商只好采取 压缩成衣制造商的获利空间以为因应,而要求成衣业降价,成衣制造 商跟着要求布料商降价,布料制造商也不得不要求纱线供货商调降售 价, 在石油价格上涨、 终端消费市场下跌双重夹击下,化纤业者在微 利时代下求取生存空间, 有些业者甚至是流血输出, 这说明原物料价 格持续大幅上涨, 化纤业不能有效将成本转嫁到下游纱线产品上, 上 头原料涨价、下游成衣价格走弱的趋势,造成化纤业的获利空间被挤 压,下游成衣业削减布料成本, 织布业要求假捻厂降价, 假捻厂也不 得不压缩纤维采购的价格,纤维厂对聚合原料 PTA、EG 或 CPL 的议价能 力有限,因而造成上游化纤厂的获利减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