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5839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9.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一章 导 论 一 、概说“文化”和“文明” n1文化的词源 n文:说文解字:“文,错画也, 象交文。”各色交错的纹理(本义) ;周易:“物相杂,故曰文”。 n 引申为: n (1) “修饰”、“文采”、文物典籍 、礼乐制度等。 n (2)品德修养人文,文德教 化n 化:说文解字 :“教行也” (“教行于上,则化成天下 。”) ;“变也” (庄子逍遥游:“鲲之大,不知其几 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吕氏春秋顺民:“ 则汤达乎鬼神之化。”);“习也”(风俗习惯,人物志 :“国有俗也。”) 。 n引申为:教化、教行、迁善、感染、化育的意义。 n “文”与“化”连用,见于易经:

2、“观乎天文,以察时 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n文化:“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文化: “文治教化”,即礼乐和典章制度等 。 n将“文”与“化”二者合并而用,则始见于西汉末年刘向所著之说苑指武。其中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今天所说的“文化”,是19世纪末通过日文从西方 转译而来的。在西方,“文化” 原意为耕耘、居住 、操作。中世纪以后,引申为对人类心灵、情操 、知识的培养对应于中国文献中的“以文教 化”,进而涵盖了神明祭祖、道德法律、精神修养 诸领域。“文化”概念使用的泛化 n考古发现某一处古代遗址 ,通过这一遗址的研讨,

3、揭示其历史内蕴,就称某 某文化,如“玛雅文化”、 “仰韶文化”等。 n评价一个人的学识涵养: “某某人很有文化。”n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 念、价值追求。 n其它还有“社区文化”、“ 商业文化”、“校园文化” 、“寝室文化”、“厕所文 化”、“课桌文化”等等。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n*现在这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n n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 文化氛围。n(知识) n(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 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特指精 神财富,如文学艺术 、科学等)2文化的定义 n西方学者的观点: n文艺复兴时期孕育了“文化”的科学概 念。到了18世纪,在人文传统深厚的 德国,出

4、现了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赫 尔德和文学家歌德,依据于中世纪迥 然不同的关于人的看法,对“文化”做 出了划时代的界定。 n n康德1790年在其名著 判断力批判中认 为:文化乃是人作为 有理性的实体为了一 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有 效的创造。康德把道 德观念看成人类文化 的最高表现。这个看 法曾影响了我国学者 辜鸿铭和唐君毅等。 n赫尔德探讨了人、社会、文化的关系,认 为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是人活动的产物, 又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们活 动的重要手段。文化既促进了人,也限制 了人。文化和哲学的中心是人的问题。 n歌德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活与思想 的集体方式,即人类对自然的长期斗争的 结果,此集

5、团的思想、感觉、行为的方式 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气氛、特殊的美,即 是文化。n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被称为“人类学之父” 的泰勒1871年在其名著原始文化里, 对“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 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的意义来说, 乃是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及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 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n此后,西方学者纷纷给文化下定义,据说 目前已有200多种。中国学者的观点: n受康德影响,我国学者辜鸿铭在20世纪初出版的 春秋大义(又译作中国人的精神,原华 )中指出:文化不是房子、不是道路、不是器具 、不是制度、不是科学、不是艺术,而是人格, 文化的实质

6、就是道德。唐君毅在上世纪中出版的 巨著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中,以“道德自我” 或“道德理性”为中心,论述“人类一切文化活动, 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我,而 为其分殊表现”,并建立了道德的理想主义的文化 哲学体系。 n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一文中指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 境的总成绩,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 活方式。”n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里说:“文化者, 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 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 精神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 n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说 :“文化并非别的,乃是人类

7、生活的样式。” 他认为文化包含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 神生活三大领域。梁氏在中国文化要义 中认为文化涵盖了人类各民族如何进行 生产,其所有器具、技术及相关社会制度 、宗教信仰、道德习惯、教育设施乃至语 言、衣食、家庭生活等等 n钱穆在文化学大义中认为:“文化只是 人生,只是人类的生活文化是指集体 的大群的人类生活而言。” n贺麟在文化的体与用、文化与人生中指 出:“文化是经过人类的精神陶铸过的自然。”“文 化是名词,同时也是动词;化字含有改变的意义 ;文要化,要影响其他的一种东西,要感化或支 配别的一种东西;譬如教育、譬如诗歌,可以使 人向善,可以使人有优美的情操;这就是文化之 一。”“所谓文

8、化乃是人文化,即是人类的精神活 动所影响、所支配、所产生的。又可以说是文化 即是理性化,就是以理性来支配处理任何事、从 理性中产生的,即谓之文化。文化包含三大概念 :第一是真、第二是善、第三是美,即是真理 化、艺术化、道德化。” n据说东西方学者给出的文化定义,目前已有200 多种。 归纳为“广义”与“狭义”两个定义: n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非自 然的成果,可归纳为三种类型或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 化。 n狭义的“文化”:特指人类创造的“精神文 化”;文化都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代 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 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

9、式和价值 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n讨论: n文化与文明的异同?3文化与文明 “文明”中之“文”实指文采、文藻、文华;“ 明”指开 明、明智、昌明、光明。 “文明”一词首见 于尚书舜典之“睿智文明”。按 孔颖达的说法, 则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 明”。他在疏解 易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 明”时说:“天下 文明者,阳气在田,始和万物,故 天下文章而光明也 。” 在中国古典载籍中也有将“文明”看作一种进步状 态 来与“野蛮”相对,如李渔闲情偶寄中就有“ 辟 草昧而致文明”。 n文化” 与“文明”两词常相混用。如清末民初 时常出现于极端的“西洋文明”,“西洋文化” 。而将两者加以区分,则始与

10、胡适。胡适 1926年在其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 度一文中,将“文明”定义为“一个民主应 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而将“文化”定义为“ 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显然,他是 将“文明”先于“文化”的。张元济先生则提出“ 文化是活的,文明是结果”,则“文化”先于“ 文明”。 我的看法: n广义的“文明”是指人类进入了脑体分工 、创造了文字记载,进入了一种“开化” 状态,与“蒙昧”状态相对应。 狭义的 “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或个 人言论 行为进步状态的一个概念,与“野 蛮”概念相 对应。4、文化的构成与分类 n文化是一个大概念,由于 其内涵的广泛性而决定了 其外延的宽泛性,文化研 究者往往根据各

11、自不同的 视角,对文化作不同的分 类。 n文化的构成分为四个层面 :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 的表层,制度文化和行为 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 的深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1) 物质文化 n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 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是 构成整个文化的基础,是 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n 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自身 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 行等各种条件为目标,直 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利用和改造的程度和结果 。 石器人类最古老的物质文化成果n物质文化中不仅积淀 着制度文化的因素, 同时也凝聚着精神文 化的内涵。在传统农

12、 业宗法社会里,人们 根据不同的年龄、职 业、辈分等,对每一 具体个人的衣食住行 作了明确规定。 唐装。古代服饰与人的身份相一致(2) 制度文化 n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 会实践过程中所建立 的各种行为规范、准 则的总和,包括婚姻 、家庭、政治、经济 、宗教等制度。 n制度文化是文化系统 中最具权威的因素, 它往往规定着文化的 整体性质。 自由女神像:制度文化的一个标志n制度文化建立在物质文化 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时 代性,同时又带有精神文 化的深刻烙印。 n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 思想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 社会意识形态,一切制度 都要符合儒家思想精神, 甚至科举考试也必须以“四 书”、“五经”为准

13、绳。 古代龙的形象也是为专制的制度文化服务的 (3) 行为文化 n行为文化直接反映着制度 文化的时代内涵,同时又 受到精神文化的深层约束 和影响。一般来说,人的 行为除了受各种有形的、 物质的、他律的、带有强 制性或暴力特点的规范( 制度)约束外,还要受来 自各种无形的、非物质性 的、一律的和不带任何强 制性的内在良知(精神) 的制约。 暴力也是行为文化的 一种表现形式(4) 精神文化 n精神文化义称心态文化, 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 和意识活动中孕育升华出 来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 、审美情趣、思维方式、 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的 总和,是文化整体的核心 部分。 n精神文化分为社会心理和 社会意

14、识形态两个层次。 美术:精神文化产品5、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n(1) 文化的特征 n第一、时代性 n从石器时代、青铜器 时代、铁器时代、 蒸汽机时代到现在的 信息时代,都是生产 力发展水平和文化变 异的结果。 蒸汽机火车。第二、地域性 n 农耕文化特色逐水草而居:草原文化特色第三、民族性 蒙古族少女与藏族少女人类社会都是按照民族或国家来区分的,法 兰西民族、日耳曼民族、犹太民族、日本民 族、阿拉伯民族,甚至藏族、蒙古族等等在 文化上的差异是有国共睹的。 第四、阶级性 n当社会集团内部分 化为不同的阶级时 ,文化不可避免地 被打上阶级的烙印 ,文化自然具有了 阶级性。 人权宣言: 新兴资产阶级的文

15、化产物第五、同一性 n文化的同一性包含两个层面:超自然性与 超个体性。 婚俗,文化是靠社会群体传承积累和延 续的,人类活动总是带有社会性 。(2) 文化的功能 n人类的需要无不与文 化息息相关,即使是 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也 日益获得了文化的内 涵。 第一、满足需要的功能第一、满足需要的功能 人类的酒文化,把动物满足纯 生理需要的液体摄入变成了具 有社会性的行为。第二、认知的功能 n通过文化的积累延 续,人类得以将有 关知识一代一代传 递下去,并不断加 以充实。 人类在改造地球的基础上,如今 又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科技文 化的发展,必将把人类送上更遥 远的太空。 第三、规范的功

16、能 n社会规范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通过规章制度、社 会舆论表现出来,并渗透在 大众的风俗习惯、感情倾向 和理想信念中,是人们辨别 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 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是 社会得以在一定秩序中存在 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规范有时是强制性的,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违犯了就要 受到制裁或惩罚;有时又是自觉和习惯性的,是约定俗成的惯 性行为定势 。 第四、凝聚的功能 n因为有了共同文化, 人们才感到自己属于 某一民族,从而很自 然地仿效自己同胞的 语言、服饰、习俗、 风度甚至思维方式。 这样,共同文化就成 了民族成员紧密团结 的基础,产生出一种 巨大的凝聚力。 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是建立在高度的文化 认同 的基础之上的。三、中国传统文化n1、何谓“传统”? n传统一词的拉丁文为tradium,意即从过去 延传到现在的事物,这也是英语中tradit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