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含答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36239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五单元5《坛经》两则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 1 -5 坛经两则修剪欲望马志国索提那克法师来到寺院做住持后,绕着寺院巡视,发现山坡上长着灌木。一天,寺院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客人问:“人怎样才能清除自己的欲望?”索提那克法师说:“只要能经常反复修剪一棵树,你的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疑惑地走向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一壶茶的工夫过去,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身体倒是轻松了许多,可是堵塞心头的欲望,好像并没有放下。 ”客人走的时候,跟法师约定 10 天后再来。法师不知道,客人是曼谷最负盛名的娱乐大亨。10 天后,大亨来了;16 天后,大亨又来了。3 个月过去了,大亨已经将那棵灌木修剪得

2、像一只鸟。法师问他:“现在是否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大亨面带愧色地回答:“修剪的时候能够气定神闲,可是回到我的生活圈子之后,欲望依然像往常那样冒出来。 ”大亨修剪的鸟完全成型后,法师说:“施主,你知道为什么我建议你来修剪树木吗?我只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 ”大亨大悟。人生的痛苦从哪里来?我们所欲无限,而我们所能有限。怎么解脱痛苦?修剪欲望,收回自己的心。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人或东西能局限你,是你的欲望在疯长。而你的心一旦回归自然本性,反而会获得无限的自由,你也就彻底摆脱欲望的局限了。知识

3、卡片1作家作品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俗姓卢,新州(今广东新会)人。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出家学佛。慧能于公元 672 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学法。弘忍为慧能讲经并且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后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 37 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2018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 2 -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坛经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

4、方三圣人” 。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饱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坛经 ,又称六祖坛经 ,全称是六祖慧能大师法定坛经 。在中国人所写的全部佛教著作中,只有坛经被尊为经。一般认为,它是由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口述,其弟子法海笔录而成。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宗派。在禅宗一脉承传中,菩提达摩大师是西天第二十八祖,也是东土初祖。他在梁武帝时代来到东土,将法传给二祖慧可,慧可传给三祖僧琛,三祖僧琛传给四祖道信,四祖道信得法后又传给五祖弘忍,五祖弘忍传法给六祖慧能。坛经记载了慧能得法传宗的经历和启发门徒的言教,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此经主

5、张人生觉悟和解脱之道在我不在天,在内不在外,唯一的正途是认识自身本性,实现自我。此经倡导“众生平等,无有高下” “凡圣如一” “众生皆有佛性” ,因此蔑视言教,挑战权威,视一切名言经典只不过是开智悟道的方便之门。坛经不论在中国佛教史还是思想史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2背景资料禅宗的主导思想主要包括佛性本有、无住生心(在没有执着的情况下,保持心的圆融无滞,自然流转)、顿悟法门。它们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不科学的,但含英咀华,剔除糟粕,我们还是能够从禅语中觅得一些人生智慧的。禅一度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有人认为,如果你面对着种种烦恼,不能自拔,读一点禅语,参一参机锋,这会帮助你进入一个快乐无忧的境界,促

6、使你的心灵变得洒脱、旷达。3文化常识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的认识自我。兴起于唐五代时期的禅宗,与天台、华严、法相等经院化的宗派相比,有着许多突出的特点。其一,禅宗强调个体的内心觉悟,强调个体精神的独立、自由,所以它具有一种反教条、反权威的性质。如慧能所说:“万法尽在内心,何不从中顿见真如” 。其二,禅宗强调个体的直2018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 3 -接体验,所以

7、它要破除语言和逻辑的障碍。在禅宗那里,个人的当下直接的体验就是一切。其三,禅宗主张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吃饭、走路、担水、砍柴,都可以悟道。世上的一草一木,一切生机活泼的东西,都可以体现禅意。所以禅宗强调“平常心是道” 。 “平常心”就是“无念” ,“无念”是不执着于念,也就是不为外物所累,保持人的清静心。一个人一旦开悟,他就会明白最自然、最平常的生活,就是佛性的显现。自主学习1易误读字信禀(bn) 禅师(chn)韶州(Sho) 利钝(dn)2一词多义闻慧能一闻(听说) 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识(见闻) 闻寡人之耳者(让听到) 无何,宰以卓异闻(闻名)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见闻

8、,学识)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名声,名誉))将衣将为信禀(将要) 所以遣将守关者(将领)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带领) 出郭相扶将(扶持) 将信将疑(且,又) 将子无怒(qin,请))故人有利钝,故名渐顿(所以)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缘故,原因) 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从前,原来的)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故意))疾法即一种,见有迟疾(快) 君有疾在腠理(病)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恨) 声非加疾也(加强) 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痛))利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敏捷)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利益)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对有利) 蚓无爪牙之利(锋利) 因利

9、乘便(便利))3古今异义法即一宗古义:同一宗族,文中特指“宗派”今义:表示事情、货物、款项的数量词2018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 4 -4词类活用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名词作动词,担任住持)5文言句式(1)省略句若住(于)此间五祖夜至(于)三更唤慧能(于)堂内(2)倒装句何以渐顿(宾语前置)文本研读慧能受法五祖夜至三更, 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到了夜里三更时分,五祖叫慧能到佛堂里,讲解金刚经(给他听)。说:讲 解。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慧能一听,顿时就能领会。言下:一言之下,顿 时。悟:领悟,明白。其 夜 那天夜里 受法, 人尽不知。 便传顿法及衣: “汝为六 传受

10、佛法,外人都不知道。就传授顿悟之法和袈裟给他:“你做六代祖, 衣将为信禀, 代代相传; 代祖,袈裟可以做信物,一代一代传下去;其:指示代词,那。 信禀:信物,凭信。)Error!法以心传心, 当 令 佛法讲究以心传心,应当让学自 悟。”五祖言:“慧能! 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习者自我领悟。”五祖说:“慧能!自古以来,传授佛法相当危险!当:应当。气如悬丝:意思是生命 犹如悬在发丝上,比喻相当危险。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如果你停留在这里,有人害你, 汝即须速去。” 你立即从速离开。”住:停留。即: 即刻。去:离开。南能北秀世 人 尽 传 南 能 北 秀,未 知 世上的人们都流传“南宗能北宗秀”的说

11、法,却不知道事情 根本事由。 的根本原因。事由: 原因。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 再说神秀禅师,在湖北当阳玉泉寺担任住持 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 并修行;慧能大师则住在距广东韶州城东三十五里的曹溪山。 法 即 一宗,人有南北, (禅宗南北二派的)佛法虽然都是同一个宗派,传人却有南北的分别, 因 此 便 立 南 北。 所以就有了“南能北秀”二宗的分别。法:佛法。 即:虽然。2018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 5 -何 以 渐 顿? 法即一种, 为什么会有渐或顿的区别呢?佛法本来也只有一种, 见有迟疾,见迟即渐, 见疾即顿。人的见性有迟有疾,见性迟就是

12、“渐”,见性疾就是“顿”。何以:即“以何”,为 什么。见:指见性。法无顿渐, 佛法本身虽然没有顿、渐之分, 人 有 利 钝, 故 名 渐 顿。 但是人的根器却有敏捷与迟钝的区别,所以才有渐、顿之别。利:敏捷。 钝:迟钝。【主旨归纳】慧能受法讲的是慧能从禅宗五祖弘忍那儿接受禅法的故事。弘忍在外人不知的情况下向慧能传授佛法并交给他信物,交代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安排他从速离开。南能北秀讲的是弘忍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慧能接受五祖衣钵,传教岭南,故称南能;神秀传教于北方,故称北秀。 “南能北秀”实际是同一禅宗的两个流派。要点解析1禅宗传法中的“以心传心”禅宗传法强调“不立文字” , “以心传心,当令

13、自悟” ,意思是师徒的传授,不借助语言文字,单纯以慧心相授受。这种传授方式实质是要破除语言文字的障碍,不执着于外物。语言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但当我们适应了这套符号体系之后,有时候会把语言呈现给我们的意义错当作事物的本体,反而忽视了对本体的探察。就像初习禅的人,总要问“禅是什么” “佛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期待祖师们的回答。禅宗认为这种期待通过语言文字的解释去悟道的方式,实质上堕入了一种执着。就像一个从未尝过梨的滋味的人,你尽可以告诉他梨的滋味是甜的,也可以告诉他甜字怎么写,但如他执着于此,不去亲自尝一尝,永远无法体会甜的属性。因此,禅宗主张要破除语言

14、的障碍,用心去体察事物的真实形象。2顿悟与渐悟禅宗的悟道方式有顿悟和渐悟之分。慧能一系后世弟子强调顿悟,认为应该单刀直入, “直指人心” ;而神秀一系则强调渐悟,认为要达到觉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像扫除灰尘一样,慢慢地扫。实际上,最初慧能并不反对渐悟。他认为,顿悟和渐悟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2018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 6 -补充的。慧能说:“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这“法即一种”所说的“法”,就是众生本具有的自性清净心。因为众生的清静佛性一向为迷妄所覆盖,只有消除妄念,真性才能显露出来。但是由于人的领悟能力有迟有疾,领悟力差的可以通过渐修使其慢慢

15、领悟,而领悟力强的则可以引导其瞬间领悟,也就说要因材施法。实际上,法本身并没有顿渐之分,不管顿悟还是渐悟,最后的觉悟都是刹那之间的事情,只是因为人的根器利钝不同,觉悟之前的过程和方式才有了不同。文本探究1怎样理解“南能北秀” “法即一宗” ,却分“渐” “顿”的说法?思路提示:在佛教史上, “南能北秀”代表的是当时南、北二方禅法的派系,实际上都是禅宗一派。南方主要是以慧能为代表的“顿悟”禅法,北方主要是以神秀为代表的“渐悟”禅法。慧能虽然家庭出身、文化学识、社会地位等都不及神秀大师,但是他对佛学的理解以及后来他主张的“顿悟”思想,却对后世禅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可以说

16、,顿悟和渐悟,是慧能与神秀禅法思想的最大差别。2 坛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思路提示:坛经作为慧能传教说法的记录,语言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语言质朴简洁,不尚浮华。禅宗讲究“以心传心” , “不立文字” ,因此并不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多用当时口语,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形成了一种雅俗之间的文字风格。比如慧能受法一段,对弘忍和尚讲解金刚经 ,一笔带过,就直接写出结果“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一方面说明慧能对于佛法的悟性之高,另一方面语言简洁有力,符合禅宗“当令自悟”的传法宗旨。再如南能北秀中,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一句,运用整齐的文言,又夹杂白话成分(比如“一种”这种数量词组,在文言中是不多见的),质朴简洁,对“何以渐顿”的问题作了辩证的分析。二是善于运用譬喻。比如慧能受法中“自古传法,气如悬丝”一句,用生命悬在发丝上比喻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