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东进路道路汇总10.16改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62279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86 大小:13.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东进路道路汇总10.16改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y东进路道路汇总10.16改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y东进路道路汇总10.16改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y东进路道路汇总10.16改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y东进路道路汇总10.16改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东进路道路汇总10.16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东进路道路汇总10.16改(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盐城市东进路东延(开放大道盐城市东进路东延(开放大道范公路)工程范公路)工程 施施 工工 图图 设设 计计 (道路工程道路工程) 中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中北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五年八月二一五年八月 项 目 号 : 0 6 5 9 9 S 3 F 0 1 版 本 号 : P D V 01- 1107 说 明 书 第 1 页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东进路东延工程, 道路西起开放大道, 经过规划六合路,现状文港路至范公路,全长约 1539.390m,道路规划红线 50m,断面形式为:快车道宽 22 米,两侧绿化带宽 25.5 米,慢车道宽 25.5 米,人行道宽

2、 23 米。本工程在绿化带中布置下沉式绿化带,并布置溢流式雨水收集井,体现海绵城市的理念。 道路按新建城市主干道进行设计,道路所经地区为一片农田。 沿线共设置板涵和桥梁各一座,为: 序号 桩号 桥名 荷载等级 建设跨径 1 K0+531.235 一号沟涵 城- A 25 米箱涵 2 K1 +111.554 大新河桥 城- A 322 米简支梁桥 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东进路道路规划红线图 、道路工程设计要点 、道路工程纵横断面测量资料 、道路建设方案设计汇报 3. 设计规范设计规范 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规程如下: 、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 2012) 、 城市道路交通规

3、划设计规范 (GB 50220- 95) 、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CJJ 1- 2008)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 193- 2012) 、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2006)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DG 040- 2004) 、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 50162- 92)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 2009)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 2011)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 (CJJ152- 2010) 、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GB50688- 2011) 、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

4、- 2012)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194- 2013) 第二章第二章 道路工程设计道路工程设计 1. 主要设计标准主要设计标准 1.1、 道路等级 东进路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 60km/h。 1.2、 净空高度 道路最小净高 4.5 米。 1.3、 荷载标准 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 100 型标准轴载 1.4 停车视距 道路停车视距为 70 米。 2. 道路道路 平、纵、横设计平、纵、横设计 2.1 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根据规划线形进行布置。道路平面走向设置多个转折点,均在交叉口部位进行转折,路段均为直线。 道路施工前应与业主就各条相交道路红线位置、路线走向及相交道路

5、断面型道路施工前应与业主就各条相交道路红线位置、路线走向及相交道路断面型式作最终确认。道路放线应以规划部门批准的书面文件为准。并根据测绘放线单式作最终确认。道路放线应以规划部门批准的书面文件为准。并根据测绘放线单位进行放线工作。图纸中坐标为位进行放线工作。图纸中坐标为 1980 西安坐标系。西安坐标系。 2.2 纵断面设计 道路所经地区为典型平原地貌,道路农田正常标高为 2.30 米左右,本次工程设计标高拟为 2.80- 3.30 米,以现状开放大道、文港路、范公路交叉口路面标高为控制标高,正常道路平均标高拟为 3.20 米。施工前必须复测各现状标高,避免施工前必须复测各现状标高,避免误差,确

6、保顺接。标高为误差,确保顺接。标高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国家高程基准。 2.3 横断面布置 说 明 书 第 2 页 道路规划 50 米宽,其中 22 米机动车道+两侧各 5.5 米绿化带+5.5 米非机动车道+3 米人行道。人行道外侧设置 1 米宽土路肩。 3. 路基路面工程路基路面工程 3.1 路基 3.1.1 路基压实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要求,路基应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压实度指标不应低于下表规定。 路基压实标准 压实度(%) 填挖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cm) 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 0- 80 95 94 92 80- 150 93 92

7、91 填方 150 92 91 90 0- 30 95 94 92 零填或挖方 30- 80 93 3.1.2 路基处理 填前处理是保证路基稳定,减少路基沉降,保证路基压度度达到设计强度的关键。填前处理包括排水、清表、清除树根、杂草、垃圾以及清淤、填前压实等。为保证路基稳定,在填前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3.1.2.1 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各种管线工程及附属结构物,应按“先地下,后地上” 、 “先深后浅”的原则施工。 3.1.2.2 土质路基原地面以下的墓穴、井洞、树根必须清理,并分层回填压实。 3.1.2.3 路基挖土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严禁掏洞取土。 3.1.2.4 路基

8、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土的可溶性盐含量不得大于 5%;550的有机质烧失量不得大于 5%,特殊情况不得大于 7%。 3.1.2.5 地基及河塘路段回填处理方法 (1)地基处理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针对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软基处理对象为工程场地范围内的素填土及淤泥质土和淤泥质砂土,地基处理完毕后再修筑路基,处理方法有翻挖回填法、抛石换填法和抽水清淤+抛石换填法。 1) 翻挖回填法 对表层素填土未经压实,达不到承载力要求的,采用翻挖回填处理。处理时,先挖除表层 01.5m 的素填土,槽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需铺填 30cm 厚的砂石隔离层(或级配碎石垫层),铺一层

9、土工格栅,再分层回填翻挖土(掺 6%石灰),回填时应控制回填土的含水量,以每层 20cm 厚振动压实,路基土压实度及有关技术要求应满足土基压实度及回弹模量要求。 2) 抛石换填法 抛石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浅层软基处理,且淤泥层厚度及埋深均不超过 3m 的路段。抛石挤淤至片石达到地下常水位以上 50cm 后,铺 30cm 砂垫层,然后按路基填筑要求填土至路槽顶面。软基处理的宽度根据路基填筑高度放坡至坡脚为止。 抛填顺序:从路堤中部开始,中部向前突进后再渐次向两侧展开,以使淤泥向两侧挤出。片石抛出水面后宜用重型碾压机反复碾压,以使抛石密实。挤出的淤泥应弃于指定的弃土场内。 3) 抽水清淤+抛石换填法

10、 抽水清淤+抛石换填法,适用于鱼塘段淤泥浅层软基处理。 当鱼塘全部占用时,抽水清淤后抛填 50cm 厚大块料,其上回填 6%石灰土。当鱼塘部分占用且顺路向河口较窄时,先设置草袋围堰,抽水清淤后换填 50cm 厚大块料,铺一层 0.3 米厚砂石垫层(或级配碎石垫层),用重型机械碾压紧密,其上回填 6%石灰土,按路基填筑要求填土至路槽顶面。软基处理的宽度根据路基填筑高度放坡至坡脚为止;当鱼塘部分占用且顺路向河口较宽,不适宜排水清淤时,在岸边由近至远抛建筑拆除后大块料挤淤至水面以上 50cm,然后铺碎石土(重量比 土:碎石=20:80)用压路机振动稳压挤密,使其稳定厚度在 20cm 左右,然后分填

11、6%石灰土,填至说 明 书 第 3 页 路床顶,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 20cm。 (2)施工要求 对于完全回填的沟塘,先排水、清淤,然后将原地面开挖成台阶状,台阶宽度根据清淤后两侧边坡的坡度确定,内倾 3%,底层抛 50cm 大块料(可为石料) ,大块料应大面朝下,人工摆平,块料间填以碎石土(重量比 土:碎石=20:80) ,机械压实。然后分层填 6%石灰土,填至路床顶,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 20cm。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单位对现有路基进行填前碾压检查,发现应及时报建设单位和设计等相关部门,采取经济有效地措施进行处理。 (3)材料要求 1)换填处理中砂石垫层材料宜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

12、 5%。若采用天然级配砂砾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5cm。 2)土工格栅采用单向拉伸型聚乙烯土工格栅,抗拉强度应不小于 35kN/m,延伸率不超过 10%。 ;为施工方便,应选用幅宽不小于 4m 的土工格栅,并注意土工格栅的摊铺方向,接茬处采用扎丝绑扎、U 形钉固定;各台阶回填材料及压实度按路堤(路槽)相应部分的压实指标控制。 3)沟塘回填的大块料:最小尺寸要求大于 30cm。 (4)质量检验要求 1)地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应大于 90KPa。若达不到处理要求,可加厚进行处理。 2)浅层处理的垫层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每压实完一层,即检验该层的压实系数。当压实系数达到 94%以上后才能铺填土层

13、。 3)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3.1.2.6 桥涵台背回填采用 6%石灰土回填,台后回填压实度要求高出正常路段 1个百分点,台后回填的范围内台后十米范围内。 3.1.2.7 在基底以外两侧开挖适当的排水沟并沟通水系,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含水量,保证雨后路基范围内不积水。 3.1.2.8 进行基底填前碾压,碾压前基底要尽可能晒干。因路基较高,以填方为主,故一般混合车道基槽处理为下层采用 6%石灰进行综合稳定土原槽拌和 20cm深,上层采用两层 6%灰土 20cm 共 40cm 厚。路基土应充分晾晒,并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若 6%灰土处理层与结构层之间有高差采用 6%灰土分

14、层回填压实。 3.1.2.9 地下管线施工完成后,混合车道范围内的沟槽回填可采用 6%石灰土、砂砾或者砂,填料应在路上拌匀,控制在最佳含水量,再下至沟底,机械夯实,压实度满足下表要求: 最低压实度() 检查数量 序 号 项目 重型击实标准 范围 点数 检查方 法 1 石灰土类垫层 93 100m 管侧 87 胸腔 部分 管顶以上 500mm 872(轻型) 其余部分 90(轻型)或按 设计要求 2 沟槽 在路 基范 围外 农田或绿地范围表层 500mm 范围内 不宜压实, 预留沉 降量,表面整平 管侧 87 胸腔 部分 管顶以上 250mm 872(轻型) 快速路及主干路 95 800 次干路 93 快速路及主干路 93 800 次干路 90 快速路及主干路 87 3 沟槽 在路 基范 围内 由路 槽底 算起 的深 度范 围 (mm) 1500 次干路 87 两井之间 或 1000m2 每 层 每 侧 一 组 (每组 3 点) 用环 刀法 检查 或采 用现 行国 家标 准土 工试 验方 法标 准 GB/T 50123 中其 他方 法 注:1.上表中压实度为重型击实标准。 2.管顶距路床顶小于 30cm 的雨水支管可采用水泥混凝土包封。 3.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