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elinE和p57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7576205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3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yelinE和p57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CyelinE和p57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CyelinE和p57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yelinE和p57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yelinE和p57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 0 1 2年 2月第 2 8卷 第 2期 3讨论 目前常用 的变应原检测 方法很 多 , 有 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 ( I g E ) 检测、 生物 共振变应原检测系统、 皮内试验及皮肤点 刺试验等。 其 中, 皮肤点刺试验作为一 种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 具有操作简 便 、 快速、 特异性高、 可重复性强, 几乎无 痛苦 , 不会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优点, 是 目 前国际上推行的变态反应病 因诊断首选 的辅助 检查 。 我们对 1 3 6例患者进行 了变应原检 测, 所选 3 9种变应原为重庆地 区生活环 境中的常 见物 质, 检 测结 果 阳性率 为 8 2 3 5

2、 , 点 刺试 验 阳性率 居前 1 0位 的变 应原依次是家蝇、 户尘螨、 蟑螂和淡 色库 蚊、 粉尘螨、 海蟹 、 茄子、 桂花花粉、 香烟、 花生、 油菜花粉。与国内报道的变应原情 况相比, 动物类( 蟑螂 、 淡色库蚊、 家蝇) 变 应原呈阳性反应结果明显增高, 其原因可 能是重庆 地处 亚热 带 , 气候 温 暖潮 湿 , 植 物种类多、 昆虫多的缘故, 建议加强环境 防疫消杀蟑螂 、 尘螨、 蚊子及家蝇 , 以减少 发病率。在春夏秋季, 对尘螨 、 花粉过敏 的患者 可 采取 预 防措 施 , 如 减 少 户 外 活 动、 戴 口罩等减少接触变应原的机会。 吸人性 变应原 和食 物

3、类 变 应原 阳性 结果显示吸入性变应原点剌阳性率明显 高于食人性变应原, 说明过敏性疾病主要 由吸人 性 变应 原致 病。本 文所 用常 见的 吸入性变应原主要有尘螨、 花粉、 蟑螂等 动物类变 应原 , 与 以往 报道 相 比 , 发 现 蟑 螂、 库蚊 、 家蝇过敏率 明显增高。蟑螂已 被认为是许多过敏性疾病尤其是支气管 哮喘的主要变应原, 我们的检测结果表明 约 5 0 的患者对这 3种动物类变应原呈 阳性反应, 且阳性反应程度较其余吸人性 变 应原高 。研究表 明蟑螂体表皮层 唾液 、 表 4 吸人性变应原和食人性变应原点刺 阳性程 度 比较 l 4 5 粪便和分泌物等含有一种可诱发

4、过敏反 应蛋白质 , 家蝇和库蚊所致过敏也有可能 与其含有类似蛋白质有关。 花生等坚果 类和花粉类变应原在过敏性疾病发病 中 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变应原点刺试验主要作用是找出变 应原 。有利 于诊 断并 可针 对性 进 行变 应 原免疫治疗 。对于 吸人 性变应原 阳性 者 , 可进行特异性变 态 反应 疫苗 治疗 ( S A V) , 从而提高患者对该种变应原的耐受性, 当 再次接触此种变应原时, 不再产生过敏现 象或过敏现象得以减轻。 由于过敏性疾 病病因复杂 , 特别是吸入性变应原很难避 免, 完全避免吸入变应原对大多数患者来 说还难 以做到, 因此, S A V在我国具有更 广泛的适

5、应证 。对 于食 人 性变 应原 阳性 者一般应避免再进食该类食物。为减少 长期禁食该类食物而造成营养不良, 也可 少量多次进食该类食物, 使机体逐渐产生 口服耐受 。 参考文献 1 王元 , 孔宪明, 曹兰芳, 等 上海地区过敏 性疾 病 患 者 过 敏 原 研 究 上 海 医 学 2 0 0 8 ; 3 1 ( 4 ) : 2 4 1 2 4 4 2 C h a n E Y,Du n d a s I ,B r i d g e P D,e t a 1 S k i n p r i c k t e s t i n g as d i a g n o s t i c a i d f o r c h

6、i l d h o o d ast h l n a P e d i a t r i c P u l mo n o l o g y 2 0 0 5; 3 9 ( 6 ) : 5 5 85 6 2 C y c l i n E和 p 5 7在尖锐湿疣组织 中的表达 李艳 近年来, 愈来愈多的报道认为 ) V感 染后上皮的增生性损害与细胞周期的变化 关系密切。 在细胞周期的进程中, 存在一 个关键性的连接点, 即 G 1 S期转换, 它受 到调控点的监控。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主 要物质基础包括: 细胞周期素( C y c l i n ) , 细 作者单位 :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性 病科 , 呼和浩

7、特 , 0 1 0 0 1 0 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 C D K ) 和细胞周期 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 ( C K I ) 。C y c h n E 主要与 C D K 2结合, C y c l i n E的表达有明显 波动性。C y c l i n E及其蛋 白的表达是在 G l中期上升 , G l 晚期或 S早期达高峰 , 然 后迅速下降。在 G 2期 , M期无表达, 所 以, C y c l i n E只能在 G l 晚期和 S 早期激活 C D K 2 , 促使 G 1 S 期转换 , 是 G 1期向 S期 转化 中重要 的限速 因子之 一。 3宋志强 , 郝飞 变应原检测的再认识

8、 临 床皮肤科杂志 2 0 0 6 ; 3 5 ( 5 ) : 3 3 3 3 3 5 4 蔡碧珊, 梁春梅 , 黄芳玲 , 等 1 24 例慢性 荨麻疹患者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 析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 0 0 8 ; ( 5 ) : 2 6 2 2 64 5张洪波, 闵仲生 变应原检测现状 中华 皮肤科杂 志 2 0 0 7 ; 4 0 ( 5 ) : 3 2 2 3 2 4 6 秦晓蕾, 徐金华 , 唐慧, 等 1 1 9 5例过敏 性皮肤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 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 0 0 7 ; 2 3 ( 1 1 ) : 9 419 4 3 7陈芸 , 黄英 , 罗

9、蓉 重庆 地区儿 童哮喘 变 应原种类及致敏危险因素 重庆医科大 学学报 2 O 0 9 ; 3 2 ( 8 ) : 1 0 8 1 1 0 8 3 8 I n a l A,Al t i n t a s DU,Yi l ma z M ,e t a 1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n e w s e n s i t i z a t i o n s b y s p e c i fic i m mt mo t h e r a p y 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r h i n i t i s a n d o r ast h ma mo n o s e

10、nsi t i z e d t o h o u s e d u s t mi t e J I n v e t i g A l l e C l i n I m m u n o l 2 0 0 7 ; 1 7 ( 2 ) : 8 591 9 Ma n s t r e l l i P,Za n o l l a L,P o z z a n M , e t a1 Effe c t o f s p e c i fic i n u n u n o t h e mp y a d d e d to p h a r ma c o l o g i c t r e a t me n t a n d a l l e r

11、 g e n a v o i d a n c e i n ast h ma t i c p a ti e n t s a l l e r g i c to h o u s e d u s t mi te J A l l e r g y C l i n I mmu n o l 2 0 0 4 ; 1 1 3 ( 4 ) : 6 4 3 6 4 9 ( 收稿 : 2 0 1 0 0 91 O ) C K 1 分 为两 类 : I N K 4家 族 和 C I P K i P 家族。1 ) 5 7即有丝分裂抑制因子属于后 者。P 5 7 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 其 N端与 C y c l i

12、nC D K复合物结合 , 广泛 抑制 其活性 , 使视 网膜 母 细胞瘤 蛋 白 ( p R b ) 不能发生磷酸化, 从而使细胞周期 停滞。P 5 7在细胞周期由 G 1 期向 s期转 换过程中, 对细胞的分裂增殖起重要的抑 制作用。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 0 1 2年 2月第2 8 卷第2期 一种则认为无明显关系。 。 D 5 7与 c A的相 关性未见报道。本实验中以免疫组化法 检测 C A及正常组织 D 5 7表达情况, 发现 在 C A组织 中 p 5 7的表达较正常组织下 降, 且主要表达于棘层和颗粒层 , 说明作 为抑癌基 因 p 5 7对细胞周期的负调控作 用在 C A的发

13、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Pa y n e E,Bo wl e s MR,Do n A,e t a 1 Hu ma n p a p i d o ma v i res t y p e 6 v i ma l i k e p a t t i - c l e a n d a b l e t o a c t i v i a t e t h e Ra s Ma p k i B a s e p a t h wa y a n d i n d u c e c e l l p r o l if e r a t i o n J V i r o l 2 0 0 1 ; 7 5 ( 9 ) : 4 1 5 0

14、 4 1 5 7 2 1 例女性儿童性病 临床分析 陆富永 明海霞 尹仲 韦小英 马 兰 刘 懿 2 0 0 8 年 9月 至 2 0 1 0年 4月我们 共诊 治 2 1 例女童性病患者 , 现对其病因、 传播 途径及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 资料 1 1 对象及临床表现2 1 例女患儿均来 自我院皮肤科和妇科 门诊, 年龄 31 2 岁, 平均 6 5岁。2 1例中有 1 6例表现为 不同程度的外阴红肿、 瘙痒、 流黄绿色脓 性分泌物 , 伴异味; 9例伴尿频 、 尿急、 尿 痛; 2 例伴下腹胀痛, 分泌物偶有血性; 3 例有外 阴赘生物 ; 2例 有复 发性外 阴水 疱 或糜烂

15、 ; 2例年龄小于 4岁的患儿, 因语言 表达不清, 表现为哭闹、 烦躁不安 、 夜间辗 转难 眠。 1 2 检查方法对每个患儿均采取母 女同查 , 详细询 问病史。患儿观察外 阴、 阴道前庭及肛周 , 有赘生物者做醋酸 白试验 , 并取皮损标本送病理检查; 母亲 行妇检 , 观察外阴、 肛周、 阴道及宫颈。 分别抽血做 R P R、 T P P A、 H S V 1 2型抗原、 H P VI g G、 抗 一H I V检查; 梅毒血清试验 阳性者, 作头颅核磁共振、 脑脊液常规 、 生 化 、 T P P A及 R P R滴 度检 查 。取 母 亲宫 颈管分泌物置无菌试管送检。幼儿因阴 道狭小, 伴有炎症, 异常敏感, 往往不能配 合提取样本 , 故先用利多卡因涂抹于处女 膜 口 1 2 m i n 再涂抹于阴道内, 待阴道黏 膜麻醉后, 再用 自制幼小无菌棉签取阴道 穹窿部分泌物置无菌试管内送检。分别 做 阴道 分泌物直 接涂片 、 白带常规及 淋球 菌培养 、 沙眼衣原体抗原及支原体培养。 1 3 诊断标 准 根 据文 献 有 关性 病诊 断标准 。 2 结 果 作者单 位 : 广西壮族 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 广西桂 林 , 5 4 1 0 0 2 2 1 患儿发病情况2 1 例 中, 单一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