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跨国公司理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66192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跨国公司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跨国公司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跨国公司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跨国公司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跨国公司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跨国公司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跨国公司理论(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跨国公司理论一 微观跨国公司理论 二 宏观跨国公司理论 三、跨国公司理论的新发展一、微观跨国公司理论(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教材27)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的产生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 在产品周期 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于1971、1974 、1979年补充。(Product life cycle)该理论把国际投资同国际贸易及产品生命周期结合起来 ,利用产品生命周期变化,解释美国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动 机和区位的选择,该理论被称之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品周 期理论。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变化过 程:产品向市场推出产品扩大销路产品由盛至衰。

2、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周期阶段特点竞争获胜因素导入期技术垄断;需求不稳定;国 内产销、少量出口技术;创新成熟期技术扩散;产品定型,竞争 者增多,国内市场饱和;寻 求国外投资,占领市场、扩 大规模成本;品牌标准化期技术标准化,垄断优势消失 ;仿造品大量出现;寻求发 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降低成 本成本;价格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这一理论认为,美国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与 产品生产周期有关。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产品 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和产品衰 减期四个阶段。在产品导入阶段,生产一般都集中在国内 。在产品成长阶段,产品逐渐标准化 。在产 品成熟阶段,产品的生产程序,工艺完全标 准化。在产品衰减期,该产

3、品因在国际市场 逐渐失去销路而遭淘汰。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小结在上述产品生命周期中,跨国公司在外建 立子公司是发生在第二阶段(在其他发达国 家)和第三阶段(在发展中国家)。按照这 个理论,到国外建立子公司一般都拥有技术 和产品垄断优势。这种优势是当地企业所没 有的,或许也不能在市场上买到。他们对外 投资建立子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其垄断 优势,并充分利用,以谋取最大化利润。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产品周期理论的优点在于从动态角度,揭示了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PLC提供了一套适用的营 销规划观点。它将产品分成不同的策略时期,营 销人员可针对各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 营销组合策略。此外,产品

4、生命周期只考虑销售 和时间两个变数,简单易懂。这一理论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它侧重于解释 以开拓新市场为动因的对外直接投资。其次 ,该 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美国向西欧发达国家及 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研究得出的,对其他国家 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普遍意义。PLC具体缺点分析n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起止点划分标准不易确认。n并非所有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都是标准的S型,还有很 多特殊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n无法确定产品生命周期曲线到底适合单一产品项目层 次还是一个产品集合层次。n该曲线只考虑销售和时间的关系,未涉及成本及价格 等其它影响销售的变数。n易造成“营销近视症”,认为产品已到衰退期而过早将 仍有市场价

5、值的好产品剔除出了产品线。n产品衰退并不表示无法再生。如通过合适的改进策略 ,公司可能再创产品新的生命周期。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意义n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揭示了任何产品都和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 从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过程,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 n借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分析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 阶段,推测产品今后发展的趋势,正确把握产品的市场寿命,并 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增强企业 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n产品生命周期是可以延长的。 n产品生命周期用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对解释国际贸易有重要参考作用。它引导人们通过产品的生命

6、周期,了解和掌握出口的动态变化,为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 战略,市场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n它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创新、或 模仿引进、或扩大生产是,都要把握时机。而进行跨国经营,就 可以利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 n它还反映出当代国际竞争的特点,即创新能力,模仿能力,是活 的企业生存能力和优越地位的重要因素。 (二)垄断优势理论(教材28 )1、垄断优势理论的提出n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S.H.Hymer)在他的博士论文 一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垄断 优势论。n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伯格在70年代对海

7、默提 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 海外 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 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n鉴于海默和金德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 论称为“海默-金德伯格传统”(H-K Tradition)n这一理论首先创立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而且也开创了国际直接 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被称为零公里界碑。2 垄断优势论的主要内容垄断优势理论亦称之为特定优势论、产业 组织论,是关于跨国公司凭借其特定的垄断 优势从事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跨国公司的理 论。海默认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是跨国公司 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而跨国公司 持有的垄断或

8、寡占优势,以及面对不完全市 场是其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利益的条件。市场不完全可分为四种形态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产品 市场的不完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 市场的不完全;由政府课税、关税等贸 易限制措施引起的市场不完全。前三种市场不完全使企业拥有垄断优 势,第四种市场不完全则导致企业对外 直接投资以利用其垄断优势。跨国公司拥有的垄断优势(1)技术优势 (2)先进的管理经验 (3)雄厚的资金实力 (4)相对全面且灵通的信息 (5)规模经济优势 (6)全球性销售网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满足两个 基本条件这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自身必须 拥有竞争优势,以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 争中的不利因素;二是不完全

9、市场的存 在,使企业始终拥有和保持这种优势。 3、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垄断优势理论系统论证了企业的垄断优势和国内国 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 定性因素。它认为市场不完全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直 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如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市场运行 是完全有效的,则对外直接投资就不能发生。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 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 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垄断优势理 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学者产生过较深 刻的影响。但是,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 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 为研

10、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 指导意义。 (三)内部化理论(教材31)1、内部化理论的产生该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里丁大学的巴克列、卡森 和加拿大经济学家拉格曼,主要著作有跨国 公司的未来(巴克列和卡森,1976年)、 跨国公司的选择(卡森,1979年)、 跨国公司内幕:国际市场的经济学(拉格曼 ,1982)。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当代西方 较为流行、较有影响的一般理论。2、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内部化,是指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 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公司 内部转移价格起着润滑内部的作用,使内部市 场像外部市场一样

11、有效地发挥作用。内部化超过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内部化的思想来自科斯的交易成本学说,是 当代西方较为流行、较有影响的一般理论。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认为,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 ,跨国公司为了其自身利益,为克服外部市 场的某些失效,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 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 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 行,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通过外部市场内 部化,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外部市场失效是内部化形成的主要原 因(2)知识产品是促使内部化市场形成的重 要因素n具有自然垄断特性n具有公共产品性质n市场上具有买方的不确定性(3)内部化过

12、程同交易成本密切相关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n核心思想n由于市场的不完全,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 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 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 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 ,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企业对 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 控制权的扩张,而不在于资本的转移。其结果是用 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 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n企业在不完全市场竞争中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n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使企业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

13、在组织内部创造市场,以 克服外部市场的缺陷。 n跨国公司是跨越国界的市场内部化过程 的产物。 内部化过程的决定要素n行业特定因素,主要是指产品性质、外部市场 结构以及规模经济; n地区特定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文化差别以及 社会心理等引起的交易成本; n国别特定因素,包括东道国政府政治、法律、 经济等方面政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n企业特定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协调 功能、管理能力等因素对市场交易的影响。 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n内部化过程的决定要素中,行业特定因素对市 场内部化的影响最重要。当一个行业的产品具 有多阶段生产特点时,如果中间产品的供需通 过外部市场进行,则供需双方关系既不稳定,

14、 也难以协调,企业有必要通过建立内部市场保 证中间产品的供需。n企业特定因素中的组织管理能力也直接影响市 场内部化的效率,因为市场交易内部化也是需 要成本的。只有组织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企 业才有能力使内部化的成本低于外部市场交易 的成本,也只有这样,市场内部化才有意义。 3、内部化理论的评价内部化理论的开创是学术界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 转折,为跨国公司“通论”的形成作出很大的贡献。内部化理论首次从企业组织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对外直接 投资的动因。研究各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产品交 换形式与企业国际分工与生产的组织形式,认为跨国公司正 是企业国际分工的组织形式。 内部化理论不是静态地

15、强调企业所拥有的特定优势,而 是强调企业把既有优势跨国界内部化转移的特定能力,使它 的分析更具有动态性,从而也更接近实际。此外还强调了知 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内部化理论从跨国公司的主观方面单方面探寻其从 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基础,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考虑 不够,这就使内部化理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案例1:本田在北美20世纪80年代最突出的现象是日本在美 国的直接投资浪潮,领导这股浪潮的是日本汽 车公司,而始作俑者是本田,到1991年它已在 北美的3个汽车组装厂中投资了11.3亿美元.本田决定在北美投资的原因:一是为了绕 过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法规;二是由于日元 对美元的升值。案例:

16、本田在北美本田宗一郎二、宏观跨国公司理论(一)资源禀赋理论(教材34)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3、赫克谢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二)梯度转移理论(教材34)1、梯度转移理论的提出在实证研究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基础上 ,日本逐步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对外直接投资 和跨国公司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一桥 大学小岛清教授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提出的梯度 转移理论(或叫“边际产业扩张理论”)。1978年,小岛清发表代表作:对外直接投 资:一个日本多国企业经营的模型。2、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内容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认为,一国应从已经 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开始 对外直接投资,并从与被投资国相比较技术差 距最小的产业或产品开始,依次转移。这时投 资和贸易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如 果直接将自己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或产品的生 产通过对外投资移植出去,双方的比较优势反 而会缩小,投资代替了贸易,不利于投资国利 用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收益。在投资转移方面, 中小企业应该走在前面。因为中小企业在自己 国内没有比较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