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6551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4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土地利用规划学071128(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11、准备工作 成立领导小组; 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 成立规划编制课题组 ;制定工作计划和规划技术方案; 确定调查研究专题。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研究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研究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与合理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研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强化规划管理保障措施研究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22、外业调查、资料收集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及图件 自然条件资料社会经济条件资料人口、行政区划3、确定规划方案 制定出供选方案 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最优方案 4、编制规划成果 规划文件:规划文本及规划说明;

2、规划图件:现状图和规划图规划附件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3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审议和报批 送审稿组织专家评审修改报法定的政府机构审批正式的规划文件(文本和图件具有法律效力) 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4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997年10月颁布:8个一级地类、46个二级地类 2002年1月1日试行:3个一级地类、15个二级地类、71个三级地类;全国过渡时期的土地分类:3个一级地类,10个二级地类,52个三级地类。 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 5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描述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及人口;自然条件: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经济条件

3、生态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分析土地利用率分析 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 6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土地利用的主要成绩及原因;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方面的建议;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 六、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 7(一)人口预测 (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七、土地需求量预测81、总人口预测 系统动力学模型式中:i=1、2、3、4、5、6、7,代表7个年龄组 k:由基础年开始的预测年份:Pik:第k年i组的人口数 R(i-1)k:第k年i-1组人口进入i组的数量; Ri

4、k:第k年i组人口进入i+1组的数量;Dik:第k年i组人口死亡数量; R0 (k+1):第k+1年新出生的婴儿数量;:性别结构;: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婴儿数;F:生育模式 PT:总人口数量 (一)人口预测 n PT=Pi i=1Pi(k+1)=Pik+R(i-1)k-(Rik+Dik) R0 (k+1)=(P3k+P4k)F91、总人口预测 人口自然增长法 公式:P=P0(1+K)n +P 式中:P预测年总人口;P0基期年人口数;n预测年距基期年年数;K人口自然增长率;P预测年机械人口 (一)人口预测102、城镇人口预测 自然增长法模型P=P0(1+K+M)n式中:P预测年城镇人口数;P0基期年

5、城镇人口数;K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M城镇人口机械增长率;n预测年距基期年年数。 (一)人口预测112、城镇人口预测 农业人口转化预测法 P=P0(1+K)n +Pn+RdA0(1+K)n-S/G P预测年城镇人口数;P0基期年城镇人口数; K人口自然增长率;n预测年距基期年年数; P规划期内平均每年机械迁移人口数; 剩余劳动力转化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的比例) R转化的农业劳动力的带眷系数; d劳动力系数(农村劳动力占农业人口的比例); A0基期年农业人口数;S规划年耕地面积; G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 (一)人口预测122、城镇人口预测 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计算粮食总产量;计算商品粮数

6、量;计算城镇人口数量。此方法是在区域粮食自给的前提下采用,若是商品 粮基地县,还应考虑粮食的调出量。 (一)人口预测132、城镇人口预测 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 建立区域城镇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城镇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回归模型。(一)人口预测142、城镇人口预测 基建投资模型预测 新增城镇人口平均基建投资为60007000元;预测规划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确定可能增加的基建投资额度;计算出新增加的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一)人口预测152、城镇人口预测 劳动平衡法 P=A/1-(B+C)式中:P规划年城镇人口;A规划年基本人口;B服务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

7、重(%);C被抚养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一)人口预测162、城镇人口预测 劳动平衡法 (一)人口预测 城市分类人口规模 (万人) 人口构成(%) 基本人口 服务人口 被抚养人口 特大城市100以上273221264252大城市50100283320254252中等城市2050293419244252小城市20以下313518234252工矿区 313617224252171、耕地需求量预测确定农产品需求量 Ti=Li+Ri+Fi 式中:Ti第i种农产品需求量; Li第i种农产品当地需求量;Ri第i种农产品国家定购量;Fi第i种农产品净调出(入)量;其中:Li=PAi 式中: P规划期

8、总人口;Ai规划期计划第i种农产品人均占有量 (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8(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农作物播面单产年平均增长率法: Yi=Y0(1+r)n 式中:Yi预测末期农作物播面单产水平(kg/hm2); Y0预测基期年农作物播面单产水平(kg/hm2);r农作物播面单产年平均增长率; 根据历史资料求得: r=(Yi/ Y0)1/n-1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19(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耕地需求量预测预测耕地复种指数 预测耕地需求量S=(Ti/Yi ) / m S规划年耕地需求量;Ti规划年第i种农产品需求量(kg);Yi规划年第i种农作物播面单产水平(kg/h

9、m2);m规划年耕地复种指数。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0(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2、园地需求量预测果园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果品需求量(W)W=V/(1-p)式中: W规划期果品需求量;V规划期果品当地需求量;p规划期果品商品率。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1(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2、园地需求量预测果园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成年果树平均单产( Y) 确定各类果树的比例结构和平均先进单产(y),求加权平均单产,计算公式如下: Y=ya 式中:Y成年果树平均单产(t/hm2);a权重,依果树比例结构确定(选择的果树权重之 和为1);y各类果树平均先进单产(t/ hm2)。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2(二)农业用

10、地需求量预测 2、园地需求量预测果园用地需求量预测预测成年果树栽植面积(S1)S1=W/Y W:果品总产量,Y:平均单产。预测果园面积(S2) S2= S1/1-(k1+k2)式中:k1果园内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果园总面积比例 (%);k1=10%k2幼年果树占果园总面积比例(%),k2=15%。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3(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3、林地、牧草地需求量预测 在林业和畜牧业制定的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生产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提出林地、或牧草地的需求量。对未利用土地经过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可供开发为林地或牧草地的后备资源面积。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4(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11、4、养殖水面用地预测A=T/U式中: A预测需扩大的水产养殖面积(hm2);T水产品需求量(吨);U单位养殖水面产量(吨/ hm2)。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5(二)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5、渠道工程用地预测渠道长度按设计线路在地形图上量取。渠道宽度包括过水断面和渠堤两部分,按设计要求确定。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6(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1、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U=PA/10000 式中: U规划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hm2);P规划期城镇人口(人);A规划期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 。根据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规划人均用地指标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7(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2、农村居民点用

12、地预测预测方法与城镇类似,根据规划年农村人口及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预测确定。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8(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3、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与相应的用地指标预测S=MiAi式中: S规划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Mi建设项目生产规模;Ai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29(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3、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规划年工业企业产值与规划年工业企业用地效益确定 S=P/a-S 式中:S规划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hm2);P规划年工业企业产值(万元);a规划年工业企业平均用地效益(万元/hm2);S规划年城镇内工业企业用地规模(hm2)。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

13、30(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3、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当地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经委等部门的发展规划累加求得S=S0+Si-SiS规划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hm2);S0规划基期独立工矿用地面积(hm2);Si规划年第i类独立工矿新增用地面积(hm2);Si规划年第i类独立工矿减少用地面积(hm2)。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31(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4、特殊用地需求量预测特殊用地是指居民点以外的国防、名胜古迹、风景旅游、墓地、陵园等用地。这些特殊用地要根据专项规划确定 七、土地需求量预测32七、土地需求量预测(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5、交通用地需求量预测 铁路用地需求量预测 (包括路基和站场用地

14、)路基用地预测: S=BiLi/10000 式中:S新增铁路用地面积(hm2);Bi规划期内修建的第i条铁路的宽度(m);Li规划期内修建的第i条铁路的长度(m)站场用地面积按设计确定33七、土地需求量预测(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5、交通用地需求量预测 公路用地需求量预测 公路用地包括路基、路沟和护路林用地 。公路宽度取决于公路 技术等级和地形条件 。 S=BiLi/10000S规划期内新增公路用地面积(hm2);Bi第i等级公路的宽度(m);Li第i等级公路的长度(m)。 公路占地宽度为:一级公路65m,二级公路3040m,三级公路 2530m,四级公路2030m。 34七、土地需求量预测(

15、三)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6、水利设施用地需求量预测 包括水库、水工建筑用地 水库水面用地 取决于水库设计校核洪水位的淹没范围,淹没范围在地形图上 按等高线量算,求出水库的淹没面积。 水工建筑用地(堤坝、水闸、电站) 电站、水闸属点状工程,按设计占地规模计算,堤坝属线状工 程,按长度乘以设计宽度计算占地面积。 35(一)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拟定 1、指导思想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 为指导,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关系,在空间上合理布局用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土地利用条件。 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 36(一)土地利用规划供选方案的拟定 2、供选方案编制原则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原则 统筹兼顾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三个效益统一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贯彻落实上级规划意图原则 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 37(一)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