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小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756481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小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小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小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小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普通高中小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小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小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中校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普通高中校本培训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景凤琴课题参与人:崔建国、崔志国、侯建英、聂长海、孟繁荣、张宝刚、高云英、李颖、何斌 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题背景课题背景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计划都是空谈。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首先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在单纯做知识方面的权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而应当充当

2、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只要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摆脱旧的束缚,走上创新之路。反而,如果教师的观念没发生转变,即使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仍旧会“穿新鞋走老路” 。 我校是一所有悠久历史的学校,近年来,又有很多年轻教师加入到我校的教师队伍,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年轻教师也基本是 80 后,主要也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特殊的两代人,各有各的生活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我校更面临着生源较差的现状,大部分学生各学科的基础都较差,如果想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教师都要付出比重点高中教师更多的努力,做更多的工作。更需要教师有

3、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和其他学校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相对较多的教学任务,而且在教学中,面对现在的高中生,他们在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较好的交流能力,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以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所以建设一批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 21 世纪素质教育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培育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有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教师,使教师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同步提高;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是我校现在的主要任务。二二 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1研究目标(一)本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

4、,制定出新课改背景下符合学校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与评价的制度和标准,为一步进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学校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可行的方式、方法。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新课改背景下符合学校特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学校整体办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可行的途径,为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能力提供有力保证,同时也为市内、区内同类高中提供参考与借鉴。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关注自身能力行为的提高,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增进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的引入,使教育多元化,教学手

5、段多样化,使学生能够多方位地去接受知识成为切实的而非口头上的说辞,促进教师课堂管理与教学方式的改变,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确保我校拥有一支能适应新课改要求、素质过硬而又协调发展的教师队伍。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培养其积极向上、乐于参与的和谐发展的健康人格,为教师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能够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要求。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适应素质教育要

6、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内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陶冶师生情操,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使学生在和谐、融洽、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三三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1、陶行知新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新教育的根本点在与,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学生要自己去学,而不是坐而享教。陶行知先生新教育理论具有很高的现代价值,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2、教学最优化基本理论。教学最优化是巴班斯基的教学理论。它启示我们:它使

7、教师从许多习以为常、但效益很少的行动中解放出来,选择最好的实施教学的课堂管理模式等。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第一层涵义指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层涵义指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第三层涵义强调个人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能力的统一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就是通过构建和谐校园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教师的身心和能力的全面发展。4、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促进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日渐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主导方向,教育的功能更加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特征,教育的育人目标也由侧重于培养现实社会需要的人转为侧重于先行培养面向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新人。四四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

8、法。通过学习了解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现状及趋势,研究借鉴相关的实践经验,学习研究大量教育理论,从中汲取优秀的研究成果,汲取综合一些鲜活的理念与信息,增强理论研究上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对本课题相关问题的认识,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2、行动研究法。在校内分学科进行试验,在实践中研究策略,在研究中策划实践,并在教育实施中进行评价、调整和完善。3、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调查,对于学生对教师评价与评估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处理意见,对影响课堂教学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调查,使我们教师了解到教何以为教,学何以为学,让我们的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提高与改进的地方,通过座

9、谈会的形式进行探究,各抒己见,达到群策群力,发挥群体效应,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人产生被整治的感觉,使我们学校的办学实力做到切实的提高,使教师自己乐于接受培训,从内心上要求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4、总结法。对每个阶段都进行总结,用阶段性研究的经验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指导,使课题的研究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5、实践验证法。通过实践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构想进行验证,对构想给予相应的总结、纠偏与调节,在实践中验证,在验证中调节,在调节中发展,再在新的发展与实践中进一步去验证、调节,形成良性循环。五五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有效的校本培训方法与手段,使教师的发展更加全面与适应

10、现代化,与时俱进,有能力担负起时代所交给我们的历史重任。六六 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一)研究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思路为:调查研究确定方案开题论证目标实施总结提炼成果鉴定。计划用 2 年时间,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1 年 5 月2011 年 7 月)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收集相关课题信息,多方论证后成立课题组,确定成员分工及具体研究内容,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2、实施阶段(2011 年 7 月2013 年 7 月)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目标实施,总结提炼。这一过程要注意阶段性总结,并及时做好调整。3、总结阶段(2013 年 7 月2013 年 11 月)整

11、合资料,形成成果。七七 预期成果及形式预期成果及形式1、相关论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总结,心得与计划等文字材料。(1). 新课程下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研究(由李影同志撰写)(2).教学设计案例规范性与科学性的研究(由侯建英同志撰写)(3).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性的研究(由聂长海同志撰写)(4).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及成果高效性的研究(由崔建国同志撰写)(5).高中生物概念的有效性教学(由何斌同志撰写)(6).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物理课堂教学(由高云英同志撰写)(7).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由崔志国同志撰写)2、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主题撰写专题报告,校本培训设计方案汇编,汇总相关学科的教师状况, 相关活动图文及影像资料,由参与课题的教师集体协作完成。3、相关案例:课题组成员根据不同学科搜集教师的典型案例,收集与整理及反思工作由孟繁荣、聂长海等同志负责。4、结题报告:汇总课题研究的所有过程材料与成果材料,撰写结题报告,主要研究和研究成果等,由课题负责人崔建国同志负责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聘请老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观看魏书生等名师的演讲,选拔教师到上级学校级单位听课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达到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及自身素质的目的,为寻找有效的培养青年教师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虽然课题结束了,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寻找有效的教师培训方法,为校本培训的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