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是被困难逼出来的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55824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直都是被困难逼出来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直都是被困难逼出来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直都是被困难逼出来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直都是被困难逼出来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直都是被困难逼出来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改革,一直都是被困难逼出来的改革,一直都是被困难逼出来的 吴敬琏教授在中欧陆家嘴金融沙龙上的讲话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一个旧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的增长模 式有待确立的时期;一个短期内承受巨大硬着陆风险,中长期转型任重而道远 的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显得格外重要。 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形势较为严峻,是目前宏观经济的两个突出现象。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近期的资产泡沫,其严重程度已经不下于日本泡沫经 济破灭和亚洲金融危机前夕的水平。当然,我们不希望最终演变为日本那样的 崩溃和长期萧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深入理解泡沫形成的根源。 最近两个月中国 CPI 涨幅接连超

2、过了 7%、8%,已经超出了温和通胀的水 平。治理通胀是宏观经济当局的重要任务。但是关于通货膨胀的本质存在一些 不恰当的理解,造成一些措施也是不恰当的。要切实有效、不引起不良副作用 地治理通胀,也需要正确地理解通货膨胀的根源。 这两个现象其实都出自同一个根源,那就是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粗放经济 增长模式,以及作为出口导向模式配套的本币低估的汇率政策。 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就是主要由投资来驱动增长的,这是过去从苏联引进的 模式,在计划经济下是非常普遍的做法。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后,这一 模式事实上未发生根本转变,甚至有所加强(改革开放以后投资占 GDP 比重不 断攀升,甚至达到接近 50%的高水平

3、,大大高于大跃进时期的 30%) 。投资驱 动模式长期看必然导致企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失业率增加和劳动者生活水平提 高缓慢。为了解决由此引发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又向东亚国家学来了 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 过度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以大量出口廉价制造品的形式加以释放,以此 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这在一段时间内的确能够奏效,但是长期的巨额贸易 盈余,必然会导致本币升值压力,更不用说贸易摩擦等等副作用了。如果这时 候进行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盈余国家的本币会自然升值,从而恢复平衡。 但采取这种办法必然对出口企业形成改进技术和进行产品升级的巨大压力。为 了保护出口企业和维持高额出口,就不得不由货币当局

4、大量购买外币,以此来 保持本币的低汇率。这样做的后果是长期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积累起大量 过剩的购买力,最终便反映为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 这一条路是东亚、东南亚国家走过的老路。曾经盛极一时的日本和昔日的 亚洲“四小龙”都是靠着出口导向的高增长而创造了所谓亚洲奇迹。但“福兮 祸之所倚” ,这些国家恰恰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汇率改革和改造政府主导的金融体 系,而导致货币超发,形成巨大的资产泡沫,最终吞下泡沫破灭、经济衰退的 苦果。 台湾经济学家,曾任台湾高级经济官员和台湾大学校长的孙震,在 2006 年 的国共两岸经贸论坛上曾发表演讲,检讨台湾没有坚定地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失 误,是如何使台湾错失成为发达

5、经济体的良机的,真可谓椎心泣血之言。这篇 演讲发表在我主编的比较丛刊第二十五辑,我曾经在多个场合推荐大家阅 读。在大陆存在重演台湾故事的当前,对我们仍然是有参考价值。 1994 年中国发起财政、金融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这次改革通过市场机制使人民币深度贬值,应该说当时的汇率形成机制已经相当市场化了,所谓“有 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 ,允许浮动的幅度相当大,而管理干预也相当少用到。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其他国家要求人民币汇率固定,我们响应这种要求, 在平息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作用。但是自此之后,人民币汇率机制实际上就变成 了固定汇率。到了世纪之交,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表明用汇率政策实现 出口

6、导向的模式已经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如果那个时候及时进行汇率改革, 让人民币自然升值,那么现在这种压力也许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但是这方面 的措施不及时,使收购外汇的数量愈来愈多。到今年 1、2 月份,每天平均收购 约 20 亿美元的外汇,乘上约 5 倍的货币乘数,等于说每天向市场注入 600700 亿元购买力。 这里要澄清一点误解,有一种反对人民币升值的观点认为,日本的泡沫经 济,是由于西方国家在广场协议中迫使日元升值造成的。我刚从日本回 来,在日本我同前日本银行一位高级官员谈到了这种观点,他感到很诧异。他 说日本国内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其实早有共识,并不是日元升值导致了泡沫,而 是由于日本当时不愿

7、让日元升值,由央行进行入市干预,大量收购美元,超发 货币造成的。 至于通货膨胀,我觉得现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有一种说法叫 “结构性”通货膨胀,这个概念本身自相矛盾。经济学上定义通货膨胀,是指 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就是总体的, “结构性”是说一部分物 价上升,一部分不上升,这怎么叫通货膨胀呢?说“结构性”通货膨胀,就好 像说“方的圆”一样。我相信大多数经济学家和我一样,同意弗里德曼的观 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超发导致的。所以我说目前通货 膨胀和资产泡沫都是由出口导向和本币低估这同一根源所致。但是“结构性” 通货膨胀这种说法隐含着错误的认识,也就造成错误的

8、治理措施。比如限价措 施,就是认为通胀是“结构性”的,也就可以“结构性”地来治理。通胀是总 量问题,只能由总量入手来治理,限价会造成有价无市,固化不良结构等恶 果。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资产泡沫继续累积、治理通货膨胀,避免日 本、东南亚国家所经历过的危机,实现经济软着陆呢? 短期内确实很困难。因为货币超发已经累积了相当长的时间,而国内外的 经济形势也使宏观经济当局的政策空间变得狭小。有经济学家提出人民币一次 性升值的办法,说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能够阻止热钱继续流入。 我觉得从源头上扼制货币超发的观点看,这种想法是对的。03 年这样做大概不 会有什么危险,但现在由于国内外形式的变

9、化,则会是一步险棋。此外可以使 用的工具还有提利率、提高准备金率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对冲。但美国由 于次贷危机正在减息,如果中国提高利率,又会给热钱流入提供一个理由;准 备金率已经很高,而且这个工具是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会使中小企业融资 难;公开市场业务,一方面央票已经很多,另一方面它也是冻结银行体系流动 性,会导致和提准备金率一样的问题。因此这些工具的使用空间和效果都比较 有限。 所以我不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药到病除。宏观当局应 该综合运用这些办法和工具,把握好分寸,短期内稳住经济,避免发生大的金 融和经济危机。 在这样的条件下,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由投资和出口拉动的

10、增长模式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增长模式就成为走出当前困境的唯一坦 途。它是无法回避的。 。 过去十多年的历史表明,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转变不过来,根本上还是由 于政府在资源配置上权力过大,市场不能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 用。所以要推进过期、金融、财政等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打破垄断,消除政府 对经济的微观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转变政府职 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市场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短期的困难并不应阻碍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的脚步。30 年来的改革,本身 就是被困难逼出来的。正是由“大跃进” 、 “文革”等造成的经济、社会灾难, 中国的普通民众、知识分子和党政领导人才在 30 年前形成了必须改革图存的共 识。我们现在需要认真反思,建立一种新的共识,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改革的下一阶段目标,就是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排除体制上的障碍。 我对此并不悲观。 十一五计划已经在这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原则。我 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地方政府官员逐渐已经认识到产业升级的必要性。立法机 关和许多行政部门也都在作出自己的努力,为技术创新和服务业的发展排除体 制障碍。这些努力给了我们克服困难,实现产业升级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党政领导人已经发出了原则号召,要“坚定不移沿着改革开 放伟大道路走下去” (胡锦涛) 。关键是如何落实,这值得我们大家好好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