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指导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4877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指导(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文欣赏指导专题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在本诗中写的三国人物是诸葛亮,而苏 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的是周瑜。他们在 各自的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写一段文 字,探究这一问题。不相同。杜甫在诗中歌颂诸葛亮,高度评价诸葛亮的功绩 和德才,尤其是诸葛亮对事业的忠贞以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作 者自己也要像诸葛亮那样舍身为国干一番“致君尧君上 ”的事业的情怀。虽然此时的杜甫在政治上处境艰难, 内心苦闷,面对

2、的是国君昏庸、社会动荡的现实,但 我们仍然能深刻感受到他忧国忧民、坚守儒道的诗人 情怀。苏轼被贬黄州,政治上也是失意的。他在词中不 写诸葛亮,而是塑造周瑜的形象,表达对周瑜的仰慕 之情。作者是用周瑜年轻有为同自己华发早生、老而 无成的处境形成对照,从而抒发自己虚掷光阴、无所 作为的叹惋。但作者的情感不只停留在此,末尾两句 还表达一种善于自解和超旷的情怀,这与作者兼受儒 、道、佛思想影响有关。专题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据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

3、因见崔颢此 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 诗在上头。” 可见此诗写景抒情极妙。请你置身 诗境,写一段鉴赏文字。前两联写人去楼空,用“千载”写时间久远, 用两个“空”字写空旷辽远,渲染了一种渺不可知 的氛围。颈联写晴川草树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色,以此烘 托出登楼远眺者触景而生的愁绪。末联把江上日暮烟波的景色与思乡的情感交融 在一起,这与诗的开头的渺不可知的氛围浑然一体 。此诗深邃的意境耐人寻味,的确是题黄鹤楼的 绝唱。专题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调笑令 戴叔伦边草,边草, 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 月,明月, 胡笳一声愁绝。 “愁绝”可以说是全词的“词眼”,作者运用

4、 多种手法来表达这一情感。请从下面三个角度中 任选一个,写一段鉴赏文字。 (1)从运用“烘托”手法的角度。 (2)从谴词造句的角度。 (3)从音韵美的角度。(1)诗人将边塞无边无际的将尽的枯草同戍卒 之老相映衬,可以见出戍卒因长期守卫边疆而愁 怨满怀的形象;写山山岭岭积满冰雪,突出艰苦的边塞环境 ,加之“明月”普照大地,怎能不引起老兵思念 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故乡呢?再加上偶尔传来的凄厉哀切的胡笳声,怎能 不让人肝肠寸断?这样逐层烘托后,最后点出愁情,厚重动人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2)前三句里用了三个“边草”,这种叠词的运用 ,强化了语意,让我们似乎置身于茫茫无边的荒凉 草原,老兵的形象在这样

5、的背景里显得孤苦无依;最后三句连用两个“明月”,强化了老兵的思 乡之情,而“明月”承上句里的“月明”倒置而来 ,这样上下勾连,使得诗歌的意境韵味更浓。而“山南山北”和“千里万里”这样有夸张意 味的词语,不仅突出了空间的广阔,而且也蕴涵着 思乡怀人之情。在运用这些词句的基础上推出词眼“愁怨”也 就十分自然而突出了。(3)全词八句,前三句用仄声韵,读来让人感 到与愁怨之情吻合;第四、五句换平韵,情调似显明快,与前三 句连起来,是先伏后起,先抑后扬;但妙在最后三句再换仄声韵,以突出“愁怨 ”之悲情。这样一首小词里,连换三韵味,且句句入韵 ,读来起伏流转,富有音韵美,让读者能更深入 地领会到词作蕴涵的

6、深沉情感。书幽芳亭记 黄庭坚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 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 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 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 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 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 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招魂 曰:“光风转蕙泛崇兰”,是以知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 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

7、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 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 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 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阅读下面一篇古代散文,回答文后问题。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品德超过其他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 个女人的美色超过其他美女,那么就称为国色;如果兰花香味胜过其它兰 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 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 里,不因为没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 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 含着香味形

8、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两样。一阵清风吹来,兰花香气芬 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能分辨出来。我放任自 己长期流浪四方,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 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 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招魂说:“爱花的风俗离开蕙,普遍崇尚 兰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 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 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只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 只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

9、不上兰花,但是与椒 相比却远在椒之上,椒居然被当世之人称为“国香”。于是说当权者必须除 掉,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隐士纷纷远离当局而不返回的原因啊! (1)“兰”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常用的一个意 象,请结合本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揭示了兰花 的哪两大特性?(4分)(2)请运用有关选修知识,简要赏析本文的主要写 作手法。(不超过100字)(6分)生于荒僻之处,从不吹嘘自己,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 屡受摧残也不改变本性善于运用比喻手法,以花品喻人品,以兰喻君子,以 蕙喻士大夫,以椒喻庸碌之辈,十分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兰与蕙,君子与士大夫对比描 写、评述,写出了各自的特点,更突出了兰的品质,

10、赞 美了君子立身处世的特点:一是含蓄,不张扬,不刻意 追求;二是能把握时机,一旦有机会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就会尽心尽力地报效国家民族。专题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 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 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 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 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 ,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 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 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

11、为河 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 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 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 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西门豹治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 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 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 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 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 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 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

12、子趣之?”复以弟子一 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 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 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 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 :“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 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 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 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 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优秀的历史散文 ,故事叙述张弛有度,形象塑造形神兼备, 充分展现了西门豹足智多谋、果断勇敢的性 格

13、特征,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请从写作艺术 的角度,谈谈哪些手法值得借鉴。本文在写法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这是一篇历史散文,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在叙事时 ,作者不是采取第三人称作客观的叙述,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 矛盾冲突和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如第一自然段中用西门豹和 长老的对话,揭开了为河伯娶妇的内幕。第二自然段中用西门 豹和女巫、三老、廷掾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西门豹的斗争精 神和斗争策略。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在人物形象的表现上,善于用细节描写以及正反映 衬来加强刻画。如写西门豹故作虔诚,用“簪笔磬折,向河立 待良久”;写廷掾、豪绅的狼狈相,则用“叩头且破,额血流 地,色

14、如死灰”。再次,选择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语气来刻画人物。西门豹 为了惩治女巫、三老,则说“巫妪何久也”“弟子何久也”, 这就把西门豹故作焦急实则不动声色地实施惩治的神情写出来 了;而写巫妪的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则用“是当为河伯妇” ,这语气真是说一不二,与其后面被西门豹暗惩时无力招架的 怯懦虚弱本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专题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 ,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 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 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 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

15、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 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 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放鹤亭记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 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 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 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 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 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 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 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

16、虽荒惑败乱 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 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 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 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 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 久留。” “东坡为文,随物赋形,惟意所到,无复 滞碍。”古人之说极有见地。这篇放鹤亭记 ,作者叙人记亭,描景写鹤,又议鹤说酒 ,歌鹤赞人,头绪纷繁,可谓姿态横生,但 又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请说说本文要表 达的中心及中心是如何具体表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对与山人游宴之乐的描写,通过 引古证今,歌颂隐逸者的乐趣,寄寓作者自己政治失意 时向往清远闲放生活的情怀。文章以三段布局,通过写鹤来写隐者, 又通过隐者 来寄托感慨。首段从“放鹤亭”的亭名说到好鹤;中段论 及南面之君不能得隐士好鹤之乐,又从“饮酒于斯亭”牵 引出纵酒,议鹤说酒,以酒衬鹤,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