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言文字词疑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4548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0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文言文字词疑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常用文言文字词疑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常用文言文字词疑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常用文言文字词疑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常用文言文字词疑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文言文字词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文言文字词疑(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材文言文字词难点释读赵平分一、通过字形分析来解释字词疑义 二、从语境上来分析字词的疑义 三、从语法上分析词的疑义 四、从音读上去辨析 五、从修辞上理解 六、标点断句 七、需要共同探讨的一、通过字形分析来解释字词疑义、厷(肱) 论语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 厷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诗经小雅无羊:“麾之以厷,毕来既 升。”(全部回来) 左传鞍之战:“蛇出于其下,以厷击之 。”辞书解释 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常用字典 :“从肩到肘的部分。” 辞源、汉语大字典:“从肘到腕的 部分。” 说文:“厷,臂上也。”、臭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 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xi说文:“臭

2、,禽走而知其迹者,犬也 。从犬从自。” 徐铉注:“自,古鼻字,犬走以鼻知臭,故 从自。”“臭”的常用意义 ()闻: ()气味的总称: ()香味: ()难闻的气味: ()闻: 荀子荣辱:“彼臭之而嗛(qin 不满足)于 鼻,尝之而甘于口。” 荀子礼论:”利爵之不醮(jio)也,成事之俎 不尝也,三臭之不食也,一也。”(利爵:指“利”献上 的酒。古代祭祀时用一活人代表死者接受祭祀,他被称 之为“尸”,劝“尸”饮食的人即被称为“利”。醮:(jio叫) 说文:“醮,冠娶礼祭。”这里用为接受敬酒后饮尽之 意。不醮:即不饮尽。利人献上的酒尸人不饮尽,祭祀 结束后四脚方形盘里的生鱼不能尝用,三次闻气味而不

3、吃,这与古代是一样的。)()气味的总称: 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 郑玄笺:“天之道难知也,耳不闻声音,鼻不 闻香臭。”()香味: 易系辞:“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 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 于安佚也,性也。”赵歧注:“鼻之喜芬芳,香 也。” 史记礼书:“侧载臭茝,所以养鼻也。” 【 索隐】:“侧,特也。臭,香也。茝,香草也。言天子行,特得以香草自随也,其 馀则否。”臭为香者,山海经云“臭如蘼芜”,易曰“其臭如兰”,是臭为草之香也。今 以侧为边侧,载者置也,言天子之侧常置芳香於左右。前有错衡,所以养

4、目也; ()难闻的气味: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 茞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 之夫。”后汉书梁鸿传:“哀茂时兮逾迈, 愍芳香兮日臭。”孔子世家六本:“故曰与善人居,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 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 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现在又有一种新观点,认为“臭”仍然与现在的“臭” 意思相同,即臭味。 理由: 1、在上古时期,“臭”开始有了“难闻的气味”,如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孔疏:“虽积十年,尚犹有臭气,香气尽而臭 气存。” 2、在杜甫笔下,“臭”的常用义已固定了,杜甫诗 中三次用“臭”,另两句都表示恶臭,遣闷“妖

5、孽关东臭,兵戈陇右疮。”驱竖子摘苍耳:“ 富家橱肉臭,战地骸骨白。” 3、在唐诗中,“臭”字出现38次,其中多是“ 恶臭”义,如常楚老江上蚊子:“请问贪婪一点心,臭腐填腹几多足 。” 元稹后湖:“臭腐鱼鳖死。” 白居易秦中吟:“橱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白居易问友:“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 ,叶茎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卢仝客请虾蟆:“腥臊臭秽逐我行。” 徐夤逐臭苍蝇:“逐臭苍蝇岂有为,清蝉吟露最高奇。 ” 寒山诗三百三首:“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 人臭,人反道猪香。” 由此可见,唐代诗人笔下,“臭”的常用义已转到“恶臭”之义 。而与之相反的意义,则多用“香”

6、。 孟郊秋怀:“詈言一失香,千古闻臭词。” 张九龄杂诗五首:“生性苟不夭,香臭谁为中。”、任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孟子滕文公上:“门人治任将归。”赵歧注:“任,担 也。” 吕氏春秋博志:“骥一日千里,车轻也,以重载则不 能数里,任重也。” 诗经大雅生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背着挑 着这些东西,首先祭祀先祖) 说文:“任,符也,从人壬声。”徐锴系传作“任,保也 。”保举、担保。 4、惊(驚) 赤壁怀古(高中三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胡云翼宋词选注:“惊涛:惊人的巨浪。” 驚:马受惊而狂奔起来。

7、说文马部:“驚,马骇也。”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马惊车败。” 此外,常用“惊鸿“一词喻美女体态轻盈,或指仪表俊逸的 美人。 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陆游沈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中“惊”用的是引申义。、枥 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枥:辞海、辞源养马之所。新 华字典:马槽。 新辞源枥:槽。宋书乐志:“枥作历。”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 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上使人愁。” 历:枥,马厩。 汉书梅福传:“伏

8、历千驷,臣不贪也。” 历历:分明可数。 汉语大字典:“历:马厩,后作櫪。” 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颜师古 注:伏枥谓伏槽。枥而秣之也。“(秣:喂饲料。) 韩愈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曹枥之 间。”壮: 说文士部:“壮,大也。从士,丬声。 ”士,少男之称,推十合一为士。 壮心:辞源:“宏大的志向。” 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 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 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 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下曰耄。七 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 年曰期,颐。”二、从语境上来分析字词的疑义、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9、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 尔雅释诂:“落,始也。 诗经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 访:谋,商讨。率:遵循。时:是。昭考:武王 。开始执政时,与群臣商讨) 辞源:“初生的花。 楚辞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 之落英。” 说文:“落,凡草曰零,木曰落。”、垂天之云 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郭锡良注:象挂在天边的云。 王力注:好象天边的云。 朱东润解释:垂,同陲,边。垂天犹天边。翼若 垂天之云,形容鹏翼之大,象天边的一大块云。 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若云垂天边。 ”据此,对“垂”字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

10、同“陲” ,“边”的意思,这种说法最常见。另一种是作为动词,“ 垂挂、悬挂”的意思。这两种解释都能通,但结合原文, 都有欠妥之处。文中两处提到“垂天之云”,都是用来形容 “鹏翼”之大的,而“天边的云”和“挂在天空的云”不一定就 是大的云。释为“天边的一大块云”,其中凭添了“大”字, 也与原文不符。 汉语大词典中对“垂”的解释的一义项“覆盖、笼罩”, 且举例说明韩愈贺雨表:“中使才出于九门,阴云已垂于四野。 ” 此典中另一义项“犹蔽天,笼罩天空”。如扬雄羽猎赋 “荷垂天之毕,张竟野之罘。” 刘良注:言毕之在,如垂天之四边也。马飞龙释“垂天”为 “遮天。”“垂、竟”都用作意动用法,“以为陲”。3、

11、青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初中九册下) 课本释为“明媚的春光。应为”春天。“ 古人把春季属东方,其色为青,主春之帝 为青帝,所以春季为“青春。” 说文:“青,东方之色。”说文:“青,东方之色。”古人以青、赤、白、黑、黄五色与木、火、 金、水、土五行相配,又与东、南、西、北、 中五个方对应。许慎说文解字:“青,东 方色“;“赤,南方色“;“白,西方色“。在“黑“ 字下,段玉裁补注“北方色也“。论衡验符 说:“黄色为土色,位在中央。“明代杨慎说得 明白:“木色青,故青者东方也;木生火,其 色赤,故赤者南方也;火生土,其色黄,故黄 者中央也;土生金,其色白,故白

12、者西方也; 金生水,其色黑,故黑者北方也。“青:常表示三种颜色: ()春季树叶的绿色。刘禹锡陋室铭:“ 草色入帘青。” ()黑色: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 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蓝色:逍遥游:“绝云气,负青天。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聚: 高中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将袭郑。” 杜预注:“完城郭,聚人民。” 汉服虔:“聚禾黍。” 唐孔颖达疏:段欲轻行取郑,不作固守之资,故知“聚”为“ 聚人非聚粮也。完城者,谓聚人而完之,非欲守城也。” 王力、朱星、郭锡良都指“聚集百姓。” 杨伯俊春秋左氏传注为“聚粮食。”襄公三十年传“聚禾 黍”为证,“六月,郑

13、子产如陈涖盟,归,复命,告大夫曰 :”陈,亡国也,不可与也。聚禾黍,缮城郭,恃此二者 ,而不抚其民。”5、夺 人教版高中六册屈原列传:“怀王使屈 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 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注:夺,强取,不与:不给。 此解看似可通,揆情度理,颇蹊跷。其一,对屈原,“王甚任之”,上官大夫公然抢夺,无 胆;其二,上官与屈原同列,同朝为官,看见便抢,太 没有风度;其三,屈原属草稿未定,仅是草稿,尚需改 动,抢之无用。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伐其 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李密陈情表:“舅夺母志”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 夺:广雅释诂:“变、夺,易也。”玉篇隹部:“奪,易也。” 唐张文龄白羽扇赋:“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 吕氏春秋:“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 不可夺赤。” 不与:不赞成。 侍坐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高中寡人之于国也:五十 者,七十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 义,颁白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颁,通“斑”。说文赵歧注:头半白曰斑 ,斑斑然者也。、沉、呼不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初中八上):茅

15、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传沉塘坳。南 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 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沉:应为形容词“深”, 例:曹植吁嗟篇“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 江淹杂体诗袁太尉淑从驾“羽卫蔼流景,彩 吹震沉渊。”呼不得:教材注:喝不住。不恰当。“得”用于动词后 表示“可以”或“能够” 如 袁宏道满井游记:“局促一室之内 ,欲出不得。”后汉书隗嚣传:“田为王田,买卖 不得。”8、韩愈送孟东野序:“庄周以其荒 唐之辞鸣。”荒唐: 古文观止注:庄周,楚人,他所作庄子里面 说的都是荒唐假托的事体。注者这是以今律古。其实 ,这里的“荒唐”是“广大无边的样子”。庄子天下: “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 之辞,时恣纵而不倘” 成玄英疏:“荒唐,广大也。” 王先谦庄子集解:“荒,大也;唐,空也。” 经典释文庄子音义下:“荒唐,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