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预习能力方法的研究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41132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预习能力方法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预习能力方法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预习能力方法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预习能力方法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预习能力方法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预习能力方法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预习能力方法的研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教育理 论是我们的教育前辈伟大智慧的结晶,他们早就寻觅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精髓 之所在,灵魂之所依。小学时代是人生系统学习的起点,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一 种自学的良好习惯、选择适合每个个体的自学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就能够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这,恰好是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的提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的 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 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那么, 怎样才能学会学习、主动学 习呢?唯一的答案只

2、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 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教师应从高年级 开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 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要想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单靠教师教得好,教 得得法是不行的,学生自身还必须学得好,学得得法。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 反映为各种学习行为。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干预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 让学生的学习行为

3、更有效,便是我们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但对学生的课外学 习行为的研究,我们往往关注的比较少。比如,虽然有很多教师强调了学生的 预习,但往往不加以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课前预习经常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 到作用。因此,我们提出“小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课题内涵的理解二、课题内涵的理解所谓预习,是指对一节课或一个阶段课堂上将要学习内容的准备。新课程 理念下的预习是形式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 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制作学具等等。 预习既可以是学生个人的行为,又可以是学生集体(小组)的行为。每一 个学生都带着

4、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每一个学生在预习中都将有自己独特 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 教师让学生预习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 尝试做几道题目。这样做的根本缺陷在于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结论,忽 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应该提倡一种 探究型的预习。预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是怎样发现或获得这些结论的, 关注自己解决问题时产生的新想法,关注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 如果学生能长期在这样一种方法、方式下进行预习,相信他们在对教材获得更 深刻、更透彻理解的同时,也必然会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而这些感悟和

5、 体验又是教师在教学时所期待的多元化的生成性内容。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生教 育、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4、小学高年级学生,指小学六年级学生。由于预习需要有知识基础和有一 定的理解能力,所以研究对象定为小学六年级学生,这样也可以为即将到来的 中学学习做好铺垫。四、课题研究内容四、课题研究内容(一)、调查学生的预习现状,了解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 力、预习习惯,从中发现存在问

6、题,以便制定出可行的培养预案。 (二)、探究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预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预设策略为:1、教会方法,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2、发现进 步,及时表扬,体验成功,树立自信;3、引入竞争,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激 发兴趣。 (三)、探究培养预习习惯的策略。 预设策略:1、加强指导,掌握方法;2、及时检查,重视反馈;3、互相督 促,持之以恒;4、组织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四)、探究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灵活 地根据不同内容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学会记不同类型的预习笔记。五、课题确立的依据五、课题确立的依据(一)、理论依据 1、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

7、的发现学习法,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 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2、依据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 3、依据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理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过程。它强调要让 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样才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会他们学习。 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 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 唯物辩证法又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 过内因起作用,而自主发展,主要考虑学生的

8、内因作用。 (二)、现实依据1、从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 有一句意味深长的,颇具哲理的至理名言“人和其他动物的不同点就是由于他 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 赋予他的生存技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终身学习, 不断地发展、进步,不停地实现自己的潜能,不懈地努力寻找走向完人的理想 道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不断成熟的条件下,人类已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 21 世纪。从远古的钻木 取火到现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9、运用智慧提高劳动的科技含量和不断创新已成为决定一个人能否做出成绩,走向成功的关键。 时代呼唤具有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渴望成功并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 才。因为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渴望成功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而创 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主要要求。只有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不断的实践、探索、创新,才能促进整个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在复杂多变、机 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中,很好地适应环境、把握自己的命运,保持自己的追求, 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2、从学校发展的现状看:我校自 1985 年开始对邱学华

10、先生“尝试成功”理论及教学方法进行学习研 究,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发展、完善,成功地探索出了“尝试教学法在数学 学科的应用”这一数学学科教学模式,为其它学科尝试法教学模式研究奠定了 理论基础。成立分校后,我校将进一步扩大实验范围,推广研究成果,继续探 索“尝试法”在语文、英语等学科领域中进行教学实践应用,并积极构建各学 科尝试成功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探索精神,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完善、充实我校“尝试质疑,主动探究,研创成功”的预习自学 教学模式。3、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看: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根据社 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

11、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 育需求,在课堂上积极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 有规范地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尝试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尝试 探索,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帮助学生养成可望成功的心态,从而使他们 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知和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培养成为具有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这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 生自身发展的内存需要。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为人的生存、 发展不断的提供、创造条件,才能真正实现其社会创造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

12、,从六年级四个班级的学生中各抽取若干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 高年级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方法、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 从中发现存在问题,以便制定出可行的培养预案;其次,从六年级四个班中任 选一或两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 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 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 “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再调 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这两 个班学生再次实施调查,并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3、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镇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二)、研究原则 1、自主学习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我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对自己学习的负责,能自纵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并善于灵活运用预习方法,独立地、策略性地解决预习中的 问题,主动地探求知识,自我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2、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中充分调动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预习,并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培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不经过 学生自己

14、积极思维,是不能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 3、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这是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之一。教师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和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和探究合理的预习方法。这一 原则强调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强烈的学习责任感的前提下,注意学习过 程本身,了解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留心应当怎样进行 学习,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一原则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及时反馈原则。教学信息反馈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 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把强化反馈作为培养预 习能力的重要原则,做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调控,使预习更有 成效。 (

15、三)、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2009 年 10 月2010 年 11 月 2、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 年 10 月11 月)学习、查阅有关资料, 策划制定课题方案。 (2)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09 年 12 月2010 年 1 月)根据课题研 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 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预习能力的 培养方案。 (3)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0 年 2 月8 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 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 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再

16、调整”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 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4)第四阶段,整理阶段:(2010 年 911 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 一次调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 整理课题材料,申请结题。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 a、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 对性的预设研究方案,也有利于在研究中对症下药; b、在整理阶段,对学生实施第二次调查,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统计 处理,便于形成研究结论。 2、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询等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为研究活动提供理 论依据、参考经验。 3、行动研究法 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 实施再反思再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 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4、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撰写经验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积累材料。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