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述题20151230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54056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点评述题20151230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观点评述题20151230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点评述题201512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点评述题2015123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学案29 第 1 页共 2 页高二历史学科课堂学案编号:29 执笔人:杜本兰审核人:刘强 班级:姓名:日期: 2015-12-30 课题: 历史论证题题型探究历史材料分析论证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应用和分析论证的能力,虽高于教材, 但仍源于教材,它一般都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变换基础知识认识角度的方法来设计命题。【答题结构】论点+史实 +结论(立论、论证、结论)【解题方法】步骤一: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 正确、我认为 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步骤二: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

2、要注意 多角度分析。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思路二:内因、外因。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思路五: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史实论证。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步骤三:结论。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特别需注意的几点问题:观点、 认识尽量多角度、辩证、 全面。 观

3、点的提炼, 可以概括段落大意,可以找关键语句,但尽量不要照抄原文。观点要鲜明,中心要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论证过程要做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多角度、多层次,孤证不立。结论需针对材料的观点做深入分析,着重在历史观、阶级立场、时代局限等方面。防止画蛇添足。其他:要表述成文;文字组织要简明准确;用足材料。可以是部分的引用(必须用双引号),也可以是归纳或概括式的使用(即用自己的话来组织)。【题型示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

4、漱溟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他宣称人类的生活依赖其基本的精神,所以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这是自损其命。我们认为应该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督促国人:“到东方去!”相反,胡适和其它一些西化提倡者喊道:“到西方去! ”吴稚晖痛骂粱漱溟为“十七世纪的无用之物”。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评材料中关于中国思想界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题

5、型示例2】(2012 新课标全国卷,4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一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了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见下图 ) 。根据材料 并 结 合 所高二历史学案29 第 2 页共 2 页学知识,评析“冲击一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参考答案【题型示例1】观点一:认为应该保卫中国文明完整性,反对科学与民主。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民族资本主

6、义经济开始崛起;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一战爆发。政治:中央集权制度适合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西方民主政治不能有效制止战争。思想文化:中国儒家大一统、和为贵、求同存异等思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西方科学发展应用于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观点二:主张中国应全面学习西方。经济:中国自然经济为主体,阻碍经济近代化进程;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猛,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腐败战乱不断;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思想文化:中国封建纲常伦理、等级思想阻碍社会进步;西方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进步,领先于中国。观点三:中国既要保留自己的文化特色,又要学习西方的文化。【题型示

7、例2】观点一参考答案赞成“冲击反应”模式。材料认为中国社会内部自身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动力,西方的冲击促使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我赞同这个观点。首先是经济方面,鸦片战争之后,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冲击并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艰难发展。其次是政治方面:鸦片战争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都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中西

8、的不断接触,这种新政体的探索实践便不断在中国上演,甲午中日战争后,使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面对西方冲击,资产阶级维新派实施维新变法,试图通过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实现富国强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以来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先进思想在西方传教士影响下不断冲击中国的传统思想,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抵抗派开明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突破传统观念,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维新变

9、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观点二参考答案不赞同“冲击反应”模式,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是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割地赔款等切肤之痛仍无法让清政府改革进取,即使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但没有付诸实践。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了“剿发捻,勤远略”,在洋务派的推动下,洋务运动兴起。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但它终究是

10、保卫传统体制。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与之相应的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代表上层的维新派和其他主张变革的官员、士人在变法的旗帜下结合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存的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代表其中下层的革命派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为此展开武装暴动,传播革命思想,建立革命团体,最终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延续2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但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独裁,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近代思想的解放和民族的觉醒,与此同时,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空前壮大,这些促使五四运动爆发,知识分子着手文化与思想革命。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是中国近代社会内部经济结构、阶级结构变化的结果,是中国国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观点三参考答案“冲击反应”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缺陷。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促成的。 (结合观点一、二的进行史实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