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12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7525521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12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12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12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12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12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1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012 年“三农”金融服务报告2012目 录Contents卷 首 语回顾历程共享成果践行理念服务“三农”实践成果(一)打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 0 41. 通存通兑 “绿卡”行遍天下 0 42 . 助农取款 破解提现难题 0 43 . “新农保”、“新农合” 保障农村民生 0 54. 手机支付 泽被四方乡镇 0 75. 代发补贴 确保政策落地 0 86 . 特色服务 彰显人性关怀 0 97. 国际汇款 联通跨境支付 0 9(二) 破解农村融资服务瓶颈 101. 优先发展涉农贷款业务 102 . 积极发展农村消费贷款业务 113 . 产品创新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 114. 助力农

2、业产业化进程 125. 关注中西部地区融资业务发展 13010 3服务“三农”总体理念和政策措施服务“三农”历程回顾(一)邮政储蓄全面恢复开办 0 2(二)储蓄资金实现自主运用 0 2(三)商业银行谱写服务“三农”新篇章 0 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012 年“三农”金融服务报告展望未来结束语(三)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141. 送金融知识下乡 142 . 建设绿卡村镇 143 . 建设信用村镇 154. 开展“送贷下乡”活动 16 5. 建设小额贷款“三农”服务站 166 . 送理财知识下乡 16(四)积极争取涉农惠农业务资质 17(五)多方合作,形成服务“三农”合力 181. 与地方政府合作

3、 182 . 与中国银联合作 193 . 与相关部门合作 194. 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合作 19(六)忠实履行公共金融服务职能 2 01. 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 2 02 . 履行偏远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职能 2 03 . 投身农村地区扶贫公益事业 2 1立足自身优势、 强化能力建设, 夯实服务 “三 农”基础(一)发挥网络优势 2 2(二)完善运营流程 2 3(三)提升内控水平 2 3(四)严格风险管理 2 3(五)加强队伍建设 2 32 401“ 三农 “ 金融服务卷首语Preface“三农”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稳定大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以来,秉承“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理念,坚

4、持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积极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 不断增强 “造血”功能,反哺农村,努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蓄水池”和“灌溉渠”。截至报告期末,本行 3 . 9万个网点中,有 2 . 7 万多个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占全行网点总数的 71%,填补了2 12个乡镇的金融服务空白。全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 18 78 . 15亿元,比 2 0 11 年净增 52 4. 48亿元,增幅为 3 9 %;其中,小额贷款在全国县域机构范围内已经实现全覆盖。“新农保”发放量占全国总量的 15%,服务了全国约三分之一的试点县。我们积极改善基础民生,不断增进

5、农民福祉,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有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服务“三农”和商业可持续之间探索出了一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特色发展之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02 贰零壹贰服务“三农”历程回顾 19 8 6 年,邮政储蓄业务正式恢复开办。2 0多年来,根据不同时期职责功能定位、产品服务范围上的差异,本行服务“三农”历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邮政储蓄全面恢复开办(1986-2003 年)19 8 6年,为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筹集资金,邮政储蓄业务正式恢复开办。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邮政企业利用遍及城乡的营业网点,大量吸纳居民储蓄资金,从业务代

6、办顺利过渡到业务自办,为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19 9 5 年,邮政储蓄余额突破 10 0 0亿元;19 9 6年,全国邮政储蓄实现网点异地存取、通存通兑,邮储储蓄业务发展迈上新台阶;随后,邮政储蓄机构相继开办代理保险、代销国债业务,服务领域和产品种类进一步拓宽;2 0 0 2年,邮政储蓄实现了跨行交易,推动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二)储蓄资金实现自主运用(2003-2007 年)2 0 0 3 年 8 月,根据人民银行统一部署,邮政储蓄机构在原有储蓄、汇兑、代理等业务基础上实行新老划段,新增资金实现自主运用,通过“零售吸储、批发运用”的方式,先后开展了协议存款、债券投资等业务,大量邮

7、政储蓄资金以不同方式实现了向农村地区回流。2 0 0 6年 3月,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在全国试点推广,零售资产业务的开办,开启了邮政金融服务“三农”的新历程。(三)商业银行谱写服务“三农”新篇章(2007 年以来)2 0 0 7年 3 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掀开了邮储银行服务“三农”的历史新篇章。成立伊始,本行就被赋予了服务“三农”的重要责任。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在 2 0 0 7年、2 0 0 8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要“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邮储银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 充分发挥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 覆盖城乡的网络

8、优势、 规模雄厚的资金优势,主动承担起服务“三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崇高使命。积极向农村延伸网点,向农村回流资金,向农村拓展业务,把主要资源投向“三农”领域,先后推出了包括小额贷款、人民币理财等在内的多元化惠农、助农金融产品;在金融同业中率先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新型业务,不断优化农村地区金融支付环境。在加快产品、业务和服务创新的同时,注重信息科技、人员队伍、风险管理等各项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夯实服务“三农”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回顾历程Retrospect198620032007邮政储蓄全面恢复开办储蓄资金实现自主运用商业银行谱写服务“三农”新篇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012 年“三农

9、”金融服务报告03“ 三农 “ 金融服务服务“三农”总体理念和政策措施作为一家贴近民生、勇于担当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本行始终将包容性、普惠性视为金融服务的应有之义,始终将服务“三农”融汇于全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之中,形成了本行特有的“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普惠金融服务理念。为实现金融普惠、价值共享的目标,本行致力于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异,坚持积极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反哺农村经济。自成立以来,本行依托百年邮政的深厚积淀和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立足与农村、农民天然的紧密联系,切实遵循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着力延伸网络渠道,提升服务水平,从政策、资源和渠道等方面加大对“三农”领域的倾斜和支持

10、力度,积极实行差异化资源配置,有序推进产品创新,逐步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质量与效益,树立了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典范。本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改革指示精神,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自上而下牢固树立“躬身田野、服务三农”的意识。报告期内,为配合国家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本行针对多地区先后下发了多项指导性文件,并将“三农”金融服务指标纳入经营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引导、激励各级机构积极投身服务“三农”实践,举全行之力忠实履行服务“三农”的使命。本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把主要资源用在“农”字上。在总体信贷规模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压缩存量公司信贷规模等方式,将信贷资金重点向

11、“三农”领域倾斜,不断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 确保资金返还农村地区;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过程中, 加大 “支农支小” 力度, 在资金成本上对以服务 “三农”为核心的零售业务给予重点扶持,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在人力资源方面,优先保障农村地区业务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业务的用人需求,并通过大规模的培训,把过去从事储汇业务的人员转变成为合格的商业银行人员,切实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本行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农户居住分散、分布广泛的特点,坚持扎根农村,构建“延伸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机构。近年来,本行以二类支行改革为契机,不断优化自身网络布局,强化农村地区渠道建设,努力在农村地区新增网点和各类服务站,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展在县及县以下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网络覆盖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