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培养与语文学习阶段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1994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3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感培养与语文学习阶段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语感培养与语文学习阶段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语感培养与语文学习阶段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语感培养与语文学习阶段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语感培养与语文学习阶段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感培养与语文学习阶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感培养与语文学习阶段(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感培养与语文学习的阶 段性天津师大 付新营从孔乙己说起从孔乙己说起 回(囘) 囬 迴(廻)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和元认知知识安德森 、克拉斯沃等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 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2001先做几道语文题1.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 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

2、;丙送分店开幕者 D、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2.“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 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汉代流行的歌谣 ,下列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 (A)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B)入乡问禁,入境随俗 (C)风行草偃,变本加厉 (D)追求时髦,风尚互异 3.阅读下列改编自庄子让王的漫画,选出最适合 形容原宪品德修养的选项: (A)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 (D)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 尽力乎沟洫语言不能离开生活 整体性 综合性 直觉性 敏锐性 语感的总体特征一读就懂、一

3、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 语文学科的变化 私塾语文 综合(内容上的人文化倾向,关注于人生价值和社会政治。视域狭窄,思想 和关注比较集中,人才规格单一,强调文化而忽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知识类型:概念性、程序性 现代语文 分科 科学从语文中分离出去,英语新生,其他人文 学科也被分化剥离,语文集中于语言实践,这是一个 瘦身的过程,即此语文已经不是彼语文,我们从学科 功能上已经不能用现代语文和私塾语文作类比了,一 些带有时间消耗和精力高付出的做法也必然被抛弃, 现代语文学习关注于效率。 然而悖论在于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并 没有分化,于是这种学科专注的减弱和承载教育功能 的强化之间不可避

4、免存在矛盾现实的课堂 学生视线的集中点在讲台、在教师,学生阅读的集中 点在教材、在课文,所以有人定评我们的课堂教学是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教师的强势其实是社会所赋予的,学生和家长也乐于 接受教师的严厉教育和带有强制色彩的指导性教学。 现实的课堂中,教师还习惯于自己主导和驾驭,从学 习内容到学习形式,都是教师预设,学生享有很有限 的自主,甚至在某些展示课学生的一些自主行为是装 饰出来的,是给人看的。未来的课堂课堂演变为学堂,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因此课堂表现出“ 学习”特征。 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由听讲变为参与活动。因此课堂表现出“活动”特征。 综合性学习多用问题启动,学生围绕问题作探究,

5、因此课堂表现出“探究”的特征。 学生主体活动的成果需要群体验证和交流,因此课堂表现出“合 作”的特征。 教师因学施教,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课堂表现出“回馈”的特征。 综合性学习 课外活动(上世纪八十年代,应试压力还没有现在这样暴涨,学生的 课外文化活动还比较丰富,引导学生读书参与有益语文学习的活动蔚然 成风。我们称其为课外活动。这个形式中活动性特征非常突出,也由此 形成误解:以为课外活动就是玩一玩。) 语文实践活动(张孝纯、张志公等倡导大语文学习,其基本设计就是 在语文课堂之外,构建两翼,语文环境和语文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更加 突出了有益于语文学习的特点。) 语文实践课(1993年,

6、天津伊道恩先生进行双线自主探究实验,编写 了实践教材,把活动进行了系统设计,并进入课堂,保证了学习效益。 ) 研究性学习(稍后,上海进行研究型学习实践,有科学类学科开始, 强调有问题引路,学生增加探究性,这样学习中的思维品质被强调。) 综合性学习(在以上语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1年新课标颁布,提 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课堂是学堂,学习的表现未必好看,用现在的 听评课的方法和标准去衡量课堂会产生行为偏 差。 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这在一 些学校通过行政干预得到了部分实现。诸如杨 思、杜郎口等,都是规定教师的用时,以免教 师和学生抢占时间。 40分钟里要效率作为母语的语文学习 一

7、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增长其实要经历三个阶段 ,即词语积累,语言形态塑造和文章构造模型 积累,文化和思想增长。(语文是一个人本学科,要慢用 功,重视滋养和积累。这与当前学习趋于功利构成矛盾。) 一般到小学三年级,多数学生就可以接触一些 内容浅显和故事性很强的拼音读物了。这一现象被人称为“超前阅读”。(学生有初步的阅读能力,也 有广泛的兴趣,但是课堂阅读与这种时尚阅读、消遣阅读拉开了 距离,甚至排斥它,于是把语文学习孤立在一个封闭的语境里, 它一点也不可爱。) 汉语的模糊性、意象性,需要顿悟、直觉(刘若愚中国诗学 ) 叶圣陶:“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 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 感觉。”

8、吕叔湘:“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 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上世纪80年代时,语文学习时数占总学 时的40%,而现在呢?只占20%22% ;过去一周六天的学习日,现在是五天 ,每周又少了一天的学习。 学习课时减少,又要增加阅读量,再加 之应付考试,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加重 。 外语的设置问题(袁贵仁、教育部) 田本娜: 母语的学习和学习外语不同,学习母语的书面语是要具有口语基 础的。小学生开始学习母语的口语不是在学校,而是在家庭;不 是在学龄时期而在婴幼儿时期,在他牙牙学语时期开始。儿童语 言的发展完全出于需要,婴幼儿学说话,是因为要表达出心意, 随时随地学习,三四岁时,便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器

9、物名称,能 说简单的表情达意的话。 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系的,通过母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 的发展。脑科学证明,一般人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是通过母语的学 习。学龄时期正是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要好好利用这一黄金时期学好母语。主张语文课教学时数应达到30%35% 。 “00后”新生出现的问题: 第一,对“你讲我听”的教学形式不感兴趣; 第二,对老师布置的阅读、作文不感兴趣; 第三,敢于对老师的要求说:“不”。 怎么办?要了解“00后”学生的特点: 和“90后”比较:他们知识面更广,思维更 活跃,自我意识更强。 面对这个变化,教学就需要改变。 第一, 用“00后”可接受的形式,叩开他们的心扉

10、。提 高教师心理学的水平,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二,改变教学形式,适当采用“探究式教学”, 和学 生平等对话。 第三,依据学生的已有条件,改进语文教学。 第四,创造课外阅读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 既要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教师又要适当引导, 在 和学生互动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感训练与学段特点 低段:联想(春晓) 高段:反刍(一去二三里)比较第一学段 识字教学 认字与写字 谢锡金:字词网络 100多分 绘日志 写话教学 模仿就是创造 模仿的过程就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阅读技能的萌发 阅读技能的测评第二学段 阅读教学 期待视野 修正机制 运用机制 叶圣陶:国文课文可以有两类“理想的办法,国文

11、教本要有两种本子:一种是不分断落,不加 标点的,供学生预习用;一种是分段落,加标点的,待预习过后才拿出来对勘。现在的书籍报刊都分段落,加标点,从著者 方面说,在表达的明确性上很有帮助;从读者方面说,阅读起来 可以便捷不少。可是,练习精读,这样的本子反而把学生的注意 力减轻了。既已分了段落,加了标点,就随便看下去,不再问为 什么这样分,这样点,这是人之常情。在这种常情里,恰恰错过 了很重要的练习机会。若要不放过这个机会,唯有令学生用一种 只有文字的本子去,在怎样分段、怎样标点上用一番心思。 预习的成绩当然不免有错误,然而不足为病。除了错误以外,凡是不错误的地方都是细心咬嚼过来的,这将是终身的受用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叶圣陶教育文集) 启功先生当年初中毕业,因家贫无法继 续在校上学,后来师从戴姜福先生学习 文言文。戴先生只是定期给启功布置一 定量的文言文断句作业。启功交来作业 之后,戴先生标出断句错误之处,发还 启功,从不讲解,同时布置新作业。如 此几年,启功学业大进。 阅读材料的层级: 儿童作品 白话文 不加标点的白话文 文言文 不加标点的文言文 心理学依据 期待接收、比较、调节(经验、规 范)表达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 是枣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与背诵的关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巴金: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与练习题的关系元知识的增长 评研 分析能力(课标、年龄、考试)第三学段 作文教学 起稿的教学父与子 改稿的教学 字 词 标点 段落 情感 形象针对语感培养的教学设计 目标设计 切入点设计 问题设计(活动设计) 训练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