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19621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6.1 生产要素及其国际流动的有关概念l所谓生产要素(Factor of Production),是指商品生产 过程中必须的投入。l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某一商品的生产所必须的 投入有劳动、资本和土地,因此长期以来有“生产三 要素”之说。 l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 发现,生产要素不仅包括资本、劳动和土地,还应 包括技术、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等,也有人认为还 应包括知识、经营管理的经验。l所谓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系指生产要素跨越国境的流 动。 6.2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动因l6.2.1 跨国公司的特点l跨国公司在当今国际贸易与

2、国际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一般具有如下基本特点:l(1)它们都是一个或几个部门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或企业 联合体。它们是国际化的垄断实体。它们是全球技垄断企业, 其目标是垄断世界。l(2)它们实行全球战略,有全球性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跨国j经营的主要内容是商品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为实 现最大限度利润,要求公司把商品贸易,直接投资、技术转让 三者结合起来,相互利用,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以及未来发展着 眼,进行全面安排。l(3)公司内部实现“一体化”。在总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 公司之间相互配合协作,从而形成整体。l6.2.2 国际分工的“古典环境”l(1)国家特有优势(count

3、ry-specific advantage)与市场机制 l(2)要素价格均等化与资源配置效率l(3)要素流动与国际分工的利益来源l6.2.3国际产业分工理论l1)国际分工的类型l国际分工可分为垂直分工及水平分工两个类型:l(1)所谓国际产业垂直分工(Vertical Division of Labour)是指在产品技术差异的前提下,部分国家 供给原始原料,而另一部份的国家则供应制成品之 分工生产与贸易型态 。l(2)所谓国际产业水平分工(Horizontal Division of Labour)则指产品间技术相近,因成本差异所形 成的生产与贸易型态。 l水平分工又可分为产业间分工(Inter

4、-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ur)及产业内分工(Intra-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ur) l2)股权式并购和跨国战略联盟l(1)股权式并购。跨国企业并购和合并成为目前跨 国公司不断扩张的更为重要的形式,成为当今国际直 接投资的最主要形式。 l(2)非股权式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由两个或两 个以上有着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其他组织,为了达 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 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 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l6.2.4 “垄断竞争”论和“内部化”理论l“垄断竞争”论又称“垄断优势论”和“国际寡占

5、论”,由 美国学者海默(Stephon Hymer)、金德尔伯格 (C.P.Kindleberger)、凯夫斯(R.E.Caves)等人提出并 发展而形成的用以解释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动因 的理论。 l海默认为,企业之所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 为了在国外市场取得垄断权,从而排除那里的竞争 对手,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于跨国公司拥有各 种垄断优势。 l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早在30年代就由 科斯(R.H.Cause)提出其基本构想,1976年经英国经 济学家巴克利(Peter J. Beckley)和卡森(M. Casson) 加以系统阐述。l内部化理论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

6、之间 通过市场而发生的买卖关系不能保证企业获利,于 是就有必要把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变为企业内部的供 需关系,这在所有者不同的商品买卖中是办不到的 ,需要的是把市场交换变成一个“共同所有”的企业的 内部供求交换。 l6.2.5 区位理论l区位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其 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的区位优势。这些区位优 势包括:l廉价的投资。 l市场。 l避开贸易壁垒。 l经营的社会环境。 l6.2.6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和共同治理l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又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20世 纪70年代末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H.Dunning) 提出的。l综合理论用于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和跨国公 司的竞争

7、优势。它由三个核心因素构成:l(1)所有权特定优势。 l(2)内部化优势。 l(3)区位优势。 l1993年邓宁注意到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发展,提出共同治理经 济(Economies of Common Governance)的概念 。l共同治理经济指的是跨国公司对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协调而带来的各种额外收益。 l共同治理经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1)充分利用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益。 l(2)跨国公司可比较不同国家间生产方式,主动选择最优的 方案。l(3)实现跨国公司各分支机构的资源和信息共享,又可以保 护知识产权,防止信息扩散给竞争对手而贬值。l(4)跨国公司对一些

8、流动性较强的资源可在全球范围内调配 ,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l(5)跨国公司对各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和协调有助于公司在全 球建立统一的形象,有利于维持客户与公司的长期关系。l6.2.7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侵占权益理论l美国学者弗农(R Vernon)等人于1966年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 论”。l弗农认为,垄断性优势论加上时间因素,就能使产品生命周期 理论有助于解释美国的制造商为什么从出口商品转向了直接对 外投资。 l“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存在问题:l 这一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美国向西欧等国的投资过程的 考察而来的,但它无法解释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国的对外投 资。l 跨国公司在国外已经建立了从事生产

9、和销售业务的子公司, 它可以在子公司发展新产品,然后出口到本国。跨国公司也可 能在美国发展新产品,然后交由子公司生产,从而越过了出口 阶段。l 它无法解释那些非标准化产品部门的对外投资,对这些产品 划分生命周期未免有些牵强,如石油生产。l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梅基(S.P.Magee)用 侵占权益理论来解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原 因。l梅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的之一是 为了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的权益。 l根据侵占权益理论,跨国公司在内部各子公 司之间转让高级技术比经由市场转让技术更 为有利,因为只要技术转让置于同一公司的 控制之下,那么技术被外人摹仿和剽窃的可 能性就大为减少了。 l6.2

10、.8 交易成本l罗纳德 科斯(Ronald. Coase)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 (The Nature of the Firm)一文中指出,如果在组织内部进 行活动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上进行的交易成本,则企业组织即 会成立 。l他认为市场可透过价格机能运作调节交易(transaction)然而 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增加了价格机能运 作的成本。l另一方面,交易过程中 契约关系也会产生协议及谈判成本,而 影响市场机能的运用效率,厂商组织因此能替代市场而存在。 l交易成本的存在表明市场机制并不是资源配置过程中完美无缺 、唯一可用的协调机制。 l6.2.9 贸易导向投资理论l该

11、理论是由日本学者小岛清 (Kiyosm Kojima) 于 1977年提出的,被称作“小岛理论” 或“日本式对外直 接投资”理论 。l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 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可称为边际产业,也是对方国家具有显 在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行。 l依小岛清的分析,对外投资的动机可以分为三大类,天然资源 导向、劳动导向、市场导向;l(1)天然资源导向(Natural resiurcr ori-ented)为贸易导向 (Trade oriented)因为投资国需要进口天然资源;l(2)劳动导向(Labour oriened)亦为贸易导向,因其产品成 本较低,

12、具有竞争上的比较利益,l(3)市场导向可分为以下三类:l(i)贸易障碍(Trade barrier oriented),所形成的FDI为贸 易导向,从投资国进口零配件、中间原料、机械、设备、技术 等。l(ii)寡占型的FDI;美国的FDI多属此类,为逆贸易导向,因 为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l(iii)生产与营销内部化式的FDI,亦为逆贸易导向。l6.2.10 雁行发展理论l“雁行发展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针对日本经济如何在战 后振兴而提出的。 l赤松要的“雁行发展理论”认为,当进入到工业化时期,一些发 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技术的落后,不得不把某些产品的市场 向发达国家开放。l等到这种产品

13、的国内需求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也就为本国生 产这种产品准备了基本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 。l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的利用以及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上升,最终实现这种产品的出口 ,达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l在这个过程中产业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 、重新进口四个阶段。因为这四个阶段呈倒“”型,在图表上 酷似展飞的大雁故得此名。 6.3 要素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分析l6.3.1要素国际流动的一般效应分析l6.3.2 贸易与要素流动的关系分析l1)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转移成本分析l2)贸易与要素流动的替代关系l3)贸易与要素流动的互补关系6.4 跨

14、国公司的理论与实践l6.4.1 跨国公司理论研究的扩展lTing Gao(1999)将需求和成本相连,并将降低成本 的动机和生产区位的选择结合起来,分析了跨国公 司的区位选择问题,提出了垂直一体化的跨国公司 的一般模型 。lPeter Gourevitch 等人(2000)对计算机硬件产业 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全球化的形式与就业和工资之 间的关系,探明了公司区位决策的影响因素。文中 认为,现实世界里,大多数的产业即具有全球的多 样化经营的特征,也具有区域集中的特点。 l6.4.2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问题l6.4.3 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l(1)国际转移价格的定义l所谓国际转移价格(transfer

15、 price),亦称划拨价格、调拨价 格、转让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 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时所执行的内部贸易价格 。 l(2)国际转让价格的表现形式l实物价格 l劳务费用 l特许权使用费 l贷款利息 l租赁费 l(3)跨国企业实施转移定价策略的战略目标 l规避税收,使公司纳税最小化 。包括规避所得税和规避关税 。l调节子公司的利润水平 。l规避各种风险 。包括:规避外汇风险 ;规避东道国的价格 控制 ;规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回收投资和收益,调拨资金 ;争夺与控制市场 。l(4)国际转让价格的影响 l从内部讲,国际转让价格能够提供数据,激励附属公司的管理 人员

16、,用来评估附属公司和其管理人员的业绩;l从外部讲,国际转让价格可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关税、利润的 转移及其全球范围内的所得税的大小,等等。 l6.4.4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l1)战略联盟形成与发展的动因l(1) 降低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和开发成本的需要 l(2)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需要l(3)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需要 l(4)企业组织战略性革新的需要 l2)国际战略联盟的特点 l(1)主要是规模巨大的垄断企业间的相互兼并。 l(2)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业和以金融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 l(3)企业合并通过股票市场进行。 6.5 国际资本流动和跨期贸易l6.5.1跨时生产的可能性和贸易l所谓跨时贸易是指用现在生产的商品去换将来的商 品。 l如图,可以判断本国偏好当前消费,而外国则偏好 未来消费。l若不存在国际借贷(贸易),那么本国未来消费的 相对价格比外国高,即QF1/ QP1 QF2/ QP2l因此,如果有可能进行跨时贸易的话,可以预期本 国将出口当前消费而进口未来消费,外国将出口未 来消费,而进口当前消费。 l6.5.2跨时贸易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