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乐安县第一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创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2759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乐安县第一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乐安县第一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乐安县第一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乐安县第一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乐安县第一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乐安县第一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乐安县第一中学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创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5-2016 乐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说明:(1)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2)考生请按照题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此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文艺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回顾一年多来众多文艺作品创作,无论是影视剧、 歌曲, 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都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如大圣归来 、 三体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影视剧如琅琊榜、 老炮儿等,在社会各界也都引起热烈反响,深受人

2、民群众的喜爱,老百姓常常对此津津乐道,感觉这是为人民群众奉上了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这些好的文艺作品为何能受到人民群众如此喜爱?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这些文艺作品来源于人民群众,它接地气,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祛除了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了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亲身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影像,看到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淳朴民风、热情态度、勤劳创造和真实情感,看到了那些有血有肉、精神高大的大众群体,寻到了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因而有一种真切的“获得感”。这些真切的“获得感” ,首先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事

3、实上,人民群众不是没有艺术鉴赏能力,而是喜欢真正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度、有高度,能够号准时代脉搏、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是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虽然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在上个世纪,但是这部作品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忘怀。我们喜欢作品中的人物,崇尚作品人物的精神品格,因为这部作品的的确确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这些真切的“获得感” ,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而且

4、也向社会不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润物无声地起到了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作用。老炮儿之所以一炮打响,就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而老炮儿的走红,无疑为构建什么样的诚信社会,树立了可亲、可敬、可学、可做的榜样,而且将人人具有的向善天性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在欣赏的同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故而可以说,这种“获得感”的效应和作用,的确难以估量。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喜欢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文艺作品,喜欢的是文艺作品对现实的真切关怀和真实再现,希望从文艺作品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精神文明之翼也和物质文明翅膀一样硬起来,如此,才是

5、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因此,作为每一位文艺创作者,都应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为人民而作。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选自中国文明网有删改)2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们从平凡的世界中可以切身感受到来自对再现现实生活的真切呼唤,感受到普通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B.读平凡的世界曾让我们热泪盈眶,当这部作品被搬上荧屏后,我们更向往回到那个年代去生活。C.老炮儿一炮打响,是因为它呼唤的是对“规矩”的回归,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构建诚信社会的共同心声。D.老炮儿为构建诚信社会树立了榜样,让人民群众在欣赏的同时,知道应

6、该怎样去做,这种“获得感”的效应和作用,是难以估量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无论是影视剧、歌曲,还是小说及其它作品,它们都能为人民群众奉上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B.来源于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生活中最真实、最真切、最真挚的一面充分挖掘和表达出来,是好的文艺作品受群众喜爱的重要原因。C.文艺要让群众有“获得感”,就应该祛除作品的空洞泛化,杜绝作品的虚构简化,让人民群众从这些作品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D.真切的“获得感” ,不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还让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7、分)A.最近一个时期被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展现人间正道的文艺作品,不仅为人民群众送来了精神食粮,而且传递着 满满的正能量。B.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就要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之翼也和物质文明翅膀一样硬起来。C.每一位文艺创作者,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D.事实上,人民群众具有和文艺创作者一样的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喜欢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悲苦和欢乐的作品。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

8、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 ”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

9、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3 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櫜鞬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节选自明史翟銮传)【注】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

10、主提出建议。4.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人称自己亲属的敬称, 有令、尊、贤等。如称自己的父亲为令尊、自己的母亲为令堂。B “小子”在古代为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孔雀东南飞: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C在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因此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华山之阳”为华山的南面。D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 “季”是最小的。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銮曰 / 按律籍没止 / 三条 / 谋反 / 叛逆及奸党耳 / 不合三尺法 /

11、何以信天下 / B銮曰 / 按律籍没止 / 三条 / 谋反叛逆及奸党耳/ 不合 / 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 / 按律 /籍没止三条 / 谋反叛逆及奸党耳/ 不合 / 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 / 按律 /籍没止三条 / 谋反叛逆及奸党耳/ 不合三尺法 / 何以信天下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翟銮受人赞誉,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C翟銮地位虽高,仍

12、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1)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5 分)(2)诘之,则顿首谢曰: “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登余干古县城刘长卿孤城上 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4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13、。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注】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诗人从岭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时。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诗中强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造成陵谷灾变。8 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 分)9 诗的尾联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列举两种并结合诗句进行简要的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登高一诗通过“,”这两句话写出了杜甫漂泊在外,疾病缠身的生活处境。(2) 李商隐锦瑟中“,”两句,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营造迷离、凄怨意境。(3) 琵琶行中,白居易用“,”

14、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 、第四( 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洗澡王安忆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大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推退了半步,然后说:“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 “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

15、钱。”他说:“十块钱。”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5 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恩。”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问。他说:“有是有,不过, ”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路两

16、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心,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 “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 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