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068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区别与优劣势的分析,在各个层 次进行研究, 重点突出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些优势,以及与国外银行中间业 务的差距,通过调查得出中国银行中间行业的特点,了解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收 入方式,发展过程,规模,结构,品种等方面,详细的说明应如何利用比较的方 式来提高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并提高利用价值, 在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的基 础上,提高自身的业务收入。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或负债,并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 务活动。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具有高盈利、 低风险和收入稳 定等诸多优点, 是衡量银行经营水平和竞

2、争能力的主要标志。我国商业银行与国 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相比, 在数量、质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本文拟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之间的发展差距并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 间业务的对策。 同时文章以比较的角度上, 重点介绍了两者之间互相需要提高的不分,了解 的同时分析其中的厉害关系。1 银行中间业务简要介绍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 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 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 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

3、户委托、 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 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 代收代付款业 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担保类中间业务, 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 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 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 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交易类中间业务, 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 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

4、类金融衍生业务。 基金托管业务, 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 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 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 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 咨询顾问类业务, 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 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 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2 银行中间业务国内外现状比较2.1 中间业务创新品种比较分析从时间上观察,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创新时间是从上世纪60 年代开始的

5、, 而我国则是在 1979 年之后,两者相隔时间近 20 年。当然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 关,在改革开放以前, 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金融比较脆弱, 不具备大规 模金融创新的实力, 而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政府首先提出对我国金融体制的改 革,加快了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发展步伐。 从整体上看,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品种及技术含量明显优于我国,尤其80 年代后,西方国家创新出大量的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 而我国目前的金融 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 只有少数的几种衍生产品。 这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 有关,虽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就尝试过金融衍生业务,但由于各种原因 发展较为缓慢

6、。直到我国加入WTO ,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后,决策部门为了进一步 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不断的探索与开发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美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在50% 以上,其中花旗集团中间业务收入平 均占比为61.85%,属于同行业最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据了它们总收入的半壁江 山。而我国中间业务开展得比较早、业务较大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 的平均水平也才 13.99%,与国外水平相差近三四倍,此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平均水平达不到10% 。 2.2 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国外的原因 我国开展中间业务的起步时间晚,整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20 年,在经营策 略上没有引起

7、足够的重视, 仍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甚至还有一些银行在 提供中间业务时不收费或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我国中间业务创新品种匮乏, 尤其是金融衍生业务方面。 而我国银行衍生中 间业务量极少,从 2007 年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量统计数据中显示,2006 年全 年该行交易类业务金额才5627 亿元,主要是因为在最近几年,我国才陆续推出 一些金融衍生工具。 2.3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比较分析 在美国前 20 家大银行非利息收入构成要素中,托管业务收入,传统的银行 手续费收入,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 证券交易收入, 保险收入, 信用卡业务收入等 所占比重较大, 构成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

8、在 1996-1998 三年 中间业务收入中,传统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5.55%,托管业务手续费收 入占比年均为 14.69%,保险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67%,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比 年均为12.75%,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资本市场收入,年均占比达到 22.39%,其中投资银行收入,证券交易收入所占资本市场收益的70% 以上。三年 间各类中间业务基本呈稳定发展态势,但衍生交易量收入1997年、1998 年下降 明显, 1996年占资本市场收入的比例为54.34%,19 97 年下降到 49.76%,1998 年则下降到 31.62%,当然这与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关。 而在

9、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排在前面的是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代理业务 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外汇中间业务收入和担保承诺类业务收入的占比极少。 综合以上分析, 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结算业务收入,而美国 则为资本市场收入。 这与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导至国际结 算业务成为银行的一大亮点。而美国银行之所以能在资本市场方面取得巨额收 益,主要是因为美国对银行实行的是一种混业经营的模式,银行可以参与证券、 保险行业, 同时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发育相对完善,金融产品丰富, 因此为银行发 展衍生业务提供良好的基础。 银行卡业务收入与西方国家大体相当,这与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有

10、重要联系。但是我国发行的银行卡多为借记卡,约占95% 以上,贷记卡 只有 1% 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中80% 以上是存取款交易, 真正的刷卡消费金 额只有 2% 左右。 而国外银行卡交易主要是刷卡消费,逐步实现货币电子化。因 此两者的收入来源性质是不同的。3 银行中间业务国内外发展比较3.1 经营范围和品种比较。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 营的限制, 实行混业经营以来, 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 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 月异、层出不穷。如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美国银行业,其中间业务的范 围涵括:传统的银行业务、 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 共同基金业

11、务和保险业务。 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中得到反映,以美洲银行为例, 美洲 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主要有以下11 项内容:存款帐户服务费、 银行卡服务费、 信托服务费、其它服务费、交易收入、私有权益投资服务费、贷款销售服务费、 证券销售服务费、其它收入、分支机构及业务销售收入、投资银行费。 相较之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以及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 分业管理等因素, 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事的业务范围很窄, 金 融创新能力差, 金融产品单一, 缺乏吸引力。 从上述现状分析中可以发现, 目前,

12、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 结算类、代理类业务, 而层次较高、 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 的业务很少,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盈利能力低且缺乏专业经验。 3.2 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比较。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 年发表的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 , 1983年至 1986 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120 亿美元增长到 1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所有 资产的 78上升到 1429,其中 7 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 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1988 年的中间业务 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

13、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 的资产总和为 7800 亿美元,资本总和近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 年来平均增速 为 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 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1980年至 1990年的 10 年间,非利 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如美国银行业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 比重从 1980 年的 22上升到了 1996 年 39。1997年美洲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总 收入的比重为 44,花旗银行的比重为518,大通银行的比重高达527。 与之相比, 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低、效益差,非 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

14、1994 年至 1998 年一直在 6796之间徘徊, 到 1998 年收入比重又回落到725,仅占美国银行业1990 年年均水平的 2266。就单个银行比较,与国际商业银行的差距更大。目前,就中间业务收 益占全部收益比重而言, 中国银行约 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 约 5,中国农业银行则低于4。 3.3 服务手段比较。 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高,以美洲银行和大通银行为 例,美洲银行支付网络发达, 有 45 万个间接自动转帐帐户, 具有多种帐户服务, 其设置的超级帐户既方便、灵活,又便于管理,1998 年存款帐户服务费和其它服务费收入达 32 亿美元。大通银行凭借其

15、强大的支付系统和市场推销能力在银 行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 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表现在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健 全、科学的核算体系, 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 计算机应用软件配 套能力差。 因此尽管也建立了电子联行、 电子清算中心等收付和清算系统,但这一系统 覆盖面有限, 速度也有待提高; 支付系统尚未联网, 各家银行又各自为政, 例如 信用卡,只局限于某一家银行的通存通兑, 特约商户支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 卡通”;客户服务系统滞后,网上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业务难以开展。参考文献1 邹玲.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M .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 王兆星 .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监管M .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3 郭道晖 . 道德的权力和以道德约束权力M. 东方出版中心, 1998. 4 张康之,李传军 . 行政伦理学教程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