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2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7437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2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2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2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2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2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单项选择练习题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第四章 教育目的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 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3、()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

2、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6、“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 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 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培尔9、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 、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3、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 两个全面 ” ,即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2 - 12、18 世纪法人的思想家、 教育家卢梭认为 “ 什么是教育目标 这就是自然的目标 ” ,这是“() ” 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

4、C、儿童社会D、社会影响13、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等教育D、终身教育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 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15、培养劳动者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16、素质教育是面向()的教育。A、全体教师B、全体学生C、全社会成员D、全部个性1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为重点的教育A、实践能力B、健康的体魄C、高尚的道德D、创新精神18、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A、个性发

5、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19、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2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21、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22、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作用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23、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它具有强制性。A、创新教育 B、素

6、质教育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24、培养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 25、()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为根本宗旨的教育。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义务教育D、全民教育附选择题答案: 1C 2B 3A 4C 5A 6B 7A 8A 9C 10D IIC 12B 13B 14C 15A 16B 17D 18A 19C 20C 21C 22A 23C 24D25B 第五章 课程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7、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1、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4、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 程是()A 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5、最早提出 “ 隐性课程 ” 的学者是()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6、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

8、理论是()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有学者说 “ 无论我们选教何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 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 三基” 为中心的 基础教养。 “ 三基” 指的是()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10、课程改革就其

9、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4 -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1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1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10、)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1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16、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1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19、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A、课程计

11、划(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C、教育目的D、教育政策20、课程 实施计划 的展开过程是()A、安排课程表B、分析教学任务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D、组织教学活动21、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A、整体性原则B、迁移性原则C、生理适宜原则D、课程是活动22、 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 2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D、以上都不对附选择题答案 1D2C3B4D5C6A7A8D9D10A11D12C13C14A15B16B17B18A19B20D21D22A 第六章 教学练习题

12、- 5 -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1、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B、教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3、“ 最近发展区 ” 的含义是()。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 、明天要达到的水平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A、将教材

13、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6、主张 “ 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 的教育家是()A、赫尔纽斯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 经验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

14、固知识D、运用知识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巩固知识D、理解教材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12、“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6 - 1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科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1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C )A、发展智力B、培养思想品德C、传授知识D、发展个性1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15、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16、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斯宾塞17、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18、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19、学记中提出 “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16、 ,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直观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20、孔子提出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指出了()教学原则A、直观性B、启发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21、“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体现了()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22、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2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 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24、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 洛扎洛夫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 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A、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