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bnp质量浓度及qtc间期关系及共同对chf预后影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464431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3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浆bnp质量浓度及qtc间期关系及共同对chf预后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血浆bnp质量浓度及qtc间期关系及共同对chf预后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血浆bnp质量浓度及qtc间期关系及共同对chf预后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血浆bnp质量浓度及qtc间期关系及共同对chf预后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血浆bnp质量浓度及qtc间期关系及共同对chf预后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浆bnp质量浓度及qtc间期关系及共同对chf预后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浆bnp质量浓度及qtc间期关系及共同对chf预后影响(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 e yw o r d sc o n g e s t i v eh e a r tf a i l u r e ,B r a i nn a t r i u r e t i cp e p t i d e ,Q T ci n t e r v a l ,Q Ti n t e r v a ld i s p e r s i o n3英文缩略语4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我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2、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论文作者签名:曼巫2 塾日期:22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医科大学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中国医科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为中国医科大学,且导师为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单位亦署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内容除外)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3、其他手段保存论文。论文作者签名:避指导教师签名:擎壁霞日期:论文血浆B N P 质量浓度与Q T c 间期关系及共同对C H F 预后的影响刖舌约5 0 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c o n g e s t i v eh e a r tf a i l u r e ,C H F ) 患者死于心律失常而不是泵功能的恶化n 1 ,这些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或脑钠肽前体( B r a i nn a t r i u r e t i cp e p t i d eB N P ) 水平均增高,对心脏猝死有很高的预测价值盥圳,提示脑钠肽水平与C H F 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均有关。Q T c 间期延长可引起室性

4、心律失常及心脏猝死,但C t t F 患者B N P 与Q T c 间期关系的研究国内报道甚少n 1 ,为此本文在老年C H F 患者B N P 质量浓度研究的基础上,对B N P 与Q T a 间期的关系、以及二者对C H F 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了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对象:选择2 0 0 8 年5 月至2 0 0 8 年1 2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 4 名,已排除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患者,植入起搏器和除颤器患者,肾衰及肝衰患者,低钾血症,及无法测定Q T 间期的患者。男患3 5 名,女患3 9 名,年龄4 卜8 8 岁,平均年龄( 6 8 1

5、1 ) 。( 二) 方法: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心脏彩超及心功能等检查,按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法( N Y H A ) 。患者住院第二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 L ,由本院检验科测定B N P 。选取患者心率为6 0 - 7 0 次分的1 2 导联| 一步心电图,纸速2 5 m m s 。由计算机自动测算Q T c 间期。Q T d 的测量是测定每个导联连续测量3 个Q T 间期,取其平均值,用最大的Q T 间期减去最小的Q T 间期为Q T d ,即Q T d = Q T m a x Q T m i n 。T 波终点的判定有以下几个方法乜川:T 波回到等电位线或与( T - P ) 段的交点

6、;T 波下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有U 波存在时,取T 波与U 波交界的最低点。当T 波双向时,以T 波最后回到等电位线为终点。当某一导联T 波判断不清时可以省略该导联,s T段压低时取P R 段作为基线水平。心脏彩超由我院超声室完成。主要观察指标:不同B N P 质量浓度患者的Q T c 平 I Q T 间期离散度。B N P 质量浓度与O W c ,O W d 以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 三) 统计方法:应用S P S S l 3 o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 p e a r m a n 秩相关分析

7、,p 3 0 0 0 p g m l 组。4组间Q T c 间期的比较见表l ,表2 ,图1 及图2表1 ,B N P 不同质量浓度患者Q T c 间期的比较P :各组患者的Q T c 与B N P 3 0 0 0 广1 一貔榔糌7W : 貉;。t 一_辫- - - 一参7j ,。:z、廿魏j谚墓:器二:。荔:羲r :,、,磐:,豁露,。誊i 黔:礓餮磐;:t 够:蝣? 糍缓辩形:;嚣嘎雾镌级国醇嗲黟臀囊= 锈12341 = 10 0 0 。2 = 。 10 0 0 2 0 0 0 3 0 0 0 1 4 = 3 0 0 0 。E n o rb B :艏C I图2 ,2 、临床各指标与O T

8、o 间期和Q T 间期离散度的关系S p e a r m a n 秩相关分析示,7,。口沿,|。潞妒寤B N P 质量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与Q T C 间期呈直线正相关( p 5 0 0 p g m 1 ) 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意义及对预后的估计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但对于C t t F 患者的Q T c 问期的研究及B N P 结合Q T a 间期提高对预后的估计的研究还很少口1 。罗晓颖n 3 等人将3 0 0 例心功能I I I ,I V 患者测量B N P 和Q T c 问期离散度,将死亡作为终点,随访6 个月后,得出Q T c 间期延长与血浆B N P 水平升高是中

9、重度C H F 患者不良预后的两项独立预测指标。V r t o v e c 等报道Q T c 间期延长与心肌梗死后C H F 患者的6 年死亡率显著相关,Q T c 间期与脑钠肽水平测定相结合可提高C H F 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血浆脑钠肽水平对C H F 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情的恶化、预后的判断和心脏猝死的预测等均有重要的价值嘀_ 81 。提示C H F 患者的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衰竭的程度及心肌电的不稳定可能有关。V r t o v e c 等曾对一组C H F 患者的Q T c 问期及脑钠肽进行过研究,发现因泵衰竭而死亡的患者以及心脏猝死者的平均Q T c 问期显著高于生存者( P 1

10、 0 0 0n g L 者的H R 分别为1 9 9 、1 7 6 和3 7 8 ,均显著高于Q T c 正常和 1 0 0m s ,病死率为1 0 0 。与B a r “1 2 1 的报道一致。本文结果显示随着B N P 质量浓度的升高患者的Q T c 间期也随着升高,与其呈正比。而Q T c 间期的延长对于泵衰竭死亡和猝死是一个强的预测因素,Q T c 间期延长的预测价值是独立的不受伴随的Q R S 变化的影响n3 1 。而另一项研究表明n 钔在进展性心衰患者中,Q T c 间期延长的预测能力明显依赖伴随心内压力升高,而心内压力升高其标志是血浆B N P 升高。故两者联合可能作为C H F

11、 患者预后预测的指标。其中B N P质量浓度既可反映C H F 的程度,又可反应电生理的改变。在C H F 时,心脏内压力增高,室壁应力增加,引起脑钠肽或B N P 的质量浓度的增高,同时引起心肌的牵拉n 7 1 ,从而产生一系列电生理的异常,这些改变可引起心室动作电位延长和心室复极的不稳定,从而产生Q T c 间期延长和心律失常璐1 。另外,Q T c 间期易受交感张力的影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渡激活,可使Q T c 间期延长n 羽。正是这种电与机械功能的改变导致了患者的不良预后。但并不是所有脑钠肽升高者均伴有QT c 间期延长,V r t o v e c 等畸3 研究

12、腩钠肽升高伴有Q T a 间期延长者只占C H F 患者的半数,作者研究示只有当B N P 质量浓度高到一定程度时,Q T c 问期才逐渐延长,按脑钠肽水平与Q T e 问期分类时,患者的预后也有明显的不同,这提示二者所反映的病理生理背景不同。因C H F 患者Q T c 间期的延长是C H F 进展的一个标记n 7 1 州,如两者结合将进一步提高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本文结果示B N P 质量浓度与Q T d 的相关性明显低于Q T e 间期。心室肌缺血、各种器质性损害、以及自主神经不稳定可使动作电位产生不均一性改变,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 T 间期离散度,而复极的不均一性还与心室肌的三维结构变异有

13、关。C H F 患者心脏常有扩大,心室的构型发生变化,故心室肌可产生复极离散,此时如给予9早搏刺激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n 9 1 。还可能与于Q T 间期测定受诸多因素干扰,T 波终末的定位困难。且Q T 间期离散度测定重复性差及本文研究病例尚少等有关。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质量浓度与Q T c 间期有很好的相关性。并随着B N P 的升高Q T c 间期也随之延长,两者联合能提高对C H F 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Q T c 间期与脑钠肽质量浓度,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呈直线相关( p 1 0 0m s ,病死率为1 0 0 ,与B a r r n 明的报道一致。提示Q

14、T d 可以用来预测心功能不全猝死发生。R i c a r d o 等2 0 0 3 年也证明服用6 月卡维地洛后,充血性心衰患者各组Q T d 比基线值明显减小。因此,Q T d 作为心律失常的一项指标可能具有预后指导意义,但也有阴性结果。B e n t e 等在2 0 0 3 年发表的D i a m o n d研究,平均随访1 8 月的E C G 发现Q T d 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和心律失常性死亡没有预后价值。F e i 等n 们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O T d 和心功能无关,不能预测死亡发生。D a v e y 等啪1 报道心功能与Q T

15、d 无明确关系。目前Q T d 对心衰预后的预测存在争议,主要原因是Q T 间期测定受诸多因素干扰,其准确测定Q T 间期十分困难,故有必要制定统一测定手段以及准确的正常值;再有,由于部分O W d 的临床应用价值尚不能定论。需要进一步对不同临床情况的Q T d 做横向和纵向分析比较,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3 、B N P 联合Q T 间期离散度预测心衰预后机$ , J S n 进展心力衰竭时,血浆中B N P 升高已被广泛认可,其联合Q T 间期离散度共同预测心衰预后的机制可能有如下几点:( 1 ) B N P 在更大程度上是反映心腔压力的增加,而不仅仅是一种特定的病理改变。心腔压

16、力的增加使心肌细胞兴奋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触发后除极和室性异位节律,从而导致C H F 患者心室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和心室复极异常阻卜嚣1 。( 2 ) Q T c 间期易受交感张力的影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渡激活,可使Q T c 问期延长瞳引。( 3 ) 心力衰竭时,心肌组织的纤维化和灶性坏死导致病灶部分心肌心肌复极延迟,而健康心肌首先复极,从而导致各个方向的心肌复极不一致性增加,易使心室肌细胞的电活动产生折返,导致Q T c 间期延长,易发生恶性心率失常乜钔。罗晓颖口阳等人将3 0 0 例心功能I I I ,患者测量B N P 和Q T c 间期离散度,将死亡作为终点,随访6 个月后,得出Q T c 间期延长与血浆B N P 水平升高是中重度C H F 患者不良预后的两项独立预测指标。Vr t o v e c 等研究脑钠肽升高伴有Q T c 问期延长者只占C H F 患者的半数,作者研究表示只有当p r o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