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可行性研究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4720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可行性研究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可行性研究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可行性研究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可行性研究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可行性研究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可行性研究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可行性研究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可行性研究以重庆市为例1 绪论1.1 研究背景居民点,又称聚落, 一般是指居民按照生活或生产的需求形成的聚集点,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种类型的居民点都是居民衣、食、住、行的活 动场所1。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人地关系的表现核心,是农村人口生产和生活等 综合功能的承载体,是农村土地利用重要组成部分2。近年来,农村居民点土地 利用出现如下特点: 第一,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偏大, 人均占地超出国家规定的 标准。第二,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不合理,村庄用地规模小,利用效益低下,集 约化程度低。根据有关调查,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宅基地面积较大, “一户一院” 现象大量存在,居民点功

2、能混乱,不能较好地实现人口、经济和产业集聚,土地 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第三,“一户多处居住用地”、“空心村”等现象 相当普遍。 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大多以外延式扩展为主,建新不拆旧, 致使旧房 废弃,形成“空心村”现象, 再加上农民普遍存在多占、 早占宅基地建房的心理, “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存在,闲置土地比例高,浪费现象严重。第四,基础设施 落后,建筑质量差,结构老化,生活配套设施缺乏,人居环境恶劣。我国大多数 农村居民点中,环卫、交通、绿化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位,“垃圾靠风刮、污水靠 蒸发”现象普遍。猪牛羊圈及老式厕所就近分布,苍蝇蚊子多,卫生条件差。1.2 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工业

3、化、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我国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 出,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耕地资源的利用形势更加严峻。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 查数据,我国耕地面积一直呈减少趋势,耕地质量总体逐渐下降, 据有关资料显 示: 我国人口以每年13001400 万人的速度在增长,而耕地却在以3040 平 方公里的速度减少。浪费土地、粗放利用土地的情况大量存在3。因此,节约集 约用地,是缓解中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很多学者和专家做了很多城市用 地的节约集约研究, 农村居民点涉及却很少, 而农村居民点的无序扩张却侵占了 大量的良田, 大量的空置房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所以从农村居民点的角度来 谈保护耕地, 节约集约利用土

4、地资源, 不论是从土地的数量上还是从土地的可持 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上,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这个方面来讲, 对农村居 民点的集约利用变得刻不容缓。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内研究进展对土地的节约集约研究, 国内外的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并 在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 用地模式及实际应对措施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从研究 历史上看,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李嘉图(David Ricardo)等古典经济 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业用地的研究,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 集中投入较多 的生产资料和劳动、 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取 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

5、经营方式。 ”马克思认为:“在经济学上, 所谓耕地集约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片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随着城市 和农村的发展和一系列农村居民点问题的出现,人们意识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 能简单地局限于经济投入和产出效益的提高,还应综合体现社会、 环境效益, 要 在现期条件下满足城市和农村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在获得最大规 模效益和集约效益的基础上, 以城市和农村合理布局、 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 展为前提, 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 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 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和 村镇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 取得最佳的土地利用的经济、 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 效益。 随着工业化和

6、城市化的日益深入, 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土地保护的重要性。 国外直接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并不多,近些年国外学者对于农 村居民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规划管理方面。Jerry Johnson 等人采用 了土地利用预测模型预测了在有和没有CRP 计划支持的情况下,研究区域Three Forks 在不同时期乡村面积及环境等状况, 最后得出结论 CRP 计划能在乡村人口增 加的同时,有效地延缓甚至阻止乡村的扩张和保护乡村环境4。Fred Lerise以 坦桑尼亚为研究对象, 在回顾其土地管理手段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了如果村庄规划 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没有及时的指导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开

7、发活动,那么 就会导致政府通过规划改善村民生活的计划落空,从而强调了土地利用规划在农 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和开发活动中的指导作用5。 此外,MarlowVesterby,Kenneth SKruPa分析了美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的 特点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6;Mirko Pak and Valentina Brecko分析了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变化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产生的影响7;ThomasA Gihring 提 出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增长管理, 通过模拟对粗放利用施以重税, 集约利用的土地 施以轻税后的效应, 揭示出业主将在经济杠杆的引导下,更加集约利用土地的原 理。美国国会制定了农地保护政策法

8、等多部有关土地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 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来保护农地等8 11。1.3.2 国内研究进展我国研究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的历史不长,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力、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问题和中心村建设问 题12这四个问题上。张红梅,王佳丽等着重讨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战略地位, 强调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性13。刘喜广,刘朝晖14分析了 1990年以来,我 国农村居民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布局散漫、扩张无序、 利用率低等, 指出农村 居民点整理具有现势性, 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要从组织机构、资金来源和 技术上入手,因地制宣进行整理。欧志强1

9、5提出农村土地节约集约管理必须要 着力要从四个方面解决 g规范公路沿线用地管理,解决公路沿线用地无序难题; 完善农村临时用地的管理, 解决此类用地管理缺位难题; 制订农民异地建房办法, 解决农民跨村越乡建房难题: 制订集体土地交易政策, 解决宅基地黑市交易难题。 朱蕾16在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农居点用地整理 的主要步骤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居点用地的整理措施。姚辰,李佳17等 着重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的难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 有针对性 的提出了适合西部山区自身条件的整理对策。肖敏18认为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 分为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农村建设用地整

10、理又包括农村居民点土地和乡 镇企业用地整理。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 矛盾日益突出。 在村镇规划的指导下, 开展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 动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西南大学土地整理专家杨庆媛、 田永中在分析了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特点,探讨 了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为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了实例19。刘筱非等研究了西南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20,通过人 均建设用地标准计算法、 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 城镇体系规划法, 分别计算出 渝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方案权

11、数,综合3种潜力 测算法得出渝北区规划目标年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值。刘志玲21等采用定性 分析和统计分析, 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研究了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 的驱动力,得出结论,要控制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应该努力发展第二、 三产业,降低第一产业占GDP 比重: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大力推进城镇化。廖赤 眉等22认为我国目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分为四种模式:迁村并点型、缩村腾 地型、迁村上山型、 重建家园型, 并分析了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各种农村居民点整 理模式的应用。陈丽23认为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功能的变化,传统的村 落布局和内部结构都呈分散化的趋势,既造成土地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阻

12、碍了 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乡村地区普遍面临着重构的问 题,中心建设便是乡村重构和乡村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田永中、田光 进利用 GIS系统平台,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中国居民点的分布特征、景观结构 进行了研究24。2. 综合分类2.1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2.1.1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地域分布来看, 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 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 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 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

13、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 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2.1.2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 平方米的高 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2.1.3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 的 70% 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 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2.1.4 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2.1.5 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

14、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 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 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 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 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2.1.6 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 平方米的高 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 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2.1.7 农民住房安置的问题。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种住房安置措施。一是把农民统一 安置到建好的居民区, 根据城

15、镇用地标准以及原先宅基地房屋情况,给予每户面 积不等的住房一套。 二是对原先农民宅基地房屋进行评估,发放补偿费用, 由农 民自己在政府划定的区域建房。给予农民补偿款的方法可能导致农民建不到房。 原因有二:一是农民获得的补偿款不足以到市场上买房或者自己建房;二是由于 农民储蓄较少, 而用钱的地方较多, 所以容易导致农民把补偿款挪做它用,最终 则无钱建房。2.1.8 责任田再分配的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后, 农民迁移到中心村或城镇, 这就涉及责任田的再分配的 问题。对于居所到田地距离较远的农民则面临交通成本的问题,这些费用由谁承 担则是问题之一。有些地方把整理出的田地由政府统一经营,成立农业生态园区

16、。 园区管委会每年向农民交纳租金或一次性付给农民集体补偿费用,在这种情况 下,如何保证农民的利益则是问题之二。2.1.9 耕地复垦数量、质量的问题。在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 除了要注重整理的数量以外, 还需特别注重 整理为耕地后,耕地质量的高低。过去, ,在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过程中, 就因为只注重耕地的数量而没有过多强调复垦后耕地的质量,而造成了“占好地、 补劣地”现象时有发生,给我国耕地的总体质量带来了一些影响。所以,现阶段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 应进一步加强对整理出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做好 与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的工作。2.2 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内涵2.2.1 农村居民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土地利 用,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条件必须实现农村 可持续发展。2.2.2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包括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