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2965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专题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专题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专题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江苏徐卫东【热点聚焦】材料一: 2015 年 1 月 14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 2014 年 10 月 1 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这意味着养老金“双轨制”在制度上被终结。2015 年 1 月 15 日,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2015 年我国首次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同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迎来“11 连调”。材料二: 2015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

2、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材料三: 2015 年 3 月 1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我们推动“双创”,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这有助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也会让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材料四:“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养老金”“精准扶贫”“新增就业1000 万人” ,2015 年的全国上,一个个承载着全体人民“中国梦”的民生热词,展示出中国改革与发展诸多努力的方向,并将在下一步贯彻落实中惠及广大

3、百姓。【知识链接】八年级(下)教材1.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2. 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有利于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3. 公正的对待,必须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

4、,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制定的,而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既从制度和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又要受到制度和规则的约束。九年级教材1.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3.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

5、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4.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考命题预测】本专题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焦点,又与教材中多个核心考点紧密相连,因而必将成为2015 年中考命题者重点关注的热点之一。中考时,可能联系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考查对正义制度、社会需要公平的认识;可能会联系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社会建设的表述,考查对共同富裕、分配制度、改革的作用与意义、全面小康目标的认识;可能会联系城乡差距、东西部

6、地区差距、精准扶分等现象,考查对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谐社会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的理解;可能会联系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考查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创业以实现人生价值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设问角度提示】1. 养老金“双轨制”在制度上被终结说明了什么?(至少列出三点)答: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我国加强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2. 请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加快发展

7、社会事业有何必要性?(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说明)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其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实现现阶段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必然要求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只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才能把这一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8、原则。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才能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3. 请你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列出三点)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党关于社会事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深化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建立和健全发展社会事业的法律法规;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保障万众想创业、能创业、创

9、成业。4. “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养老金”“精准扶贫”“新增就业1000 万人”。这些民生热词共同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答: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热点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 漫画中的做法违背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A.B.C.D.2.

10、 农村环境保洁、城市道路出行、留守儿童成长, 出席2015 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从细微处入手,提出了许多广接地气、惠及民生的“小”建议。这些代表们的做法()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他们在认真履行监督的义务体现了“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理念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3.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4 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高达70% 以上。 2015 年,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由55 元提高到70 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 元提高到40 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医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民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A.B.C.D.4. 右边漫画中的做法()A.正确,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B.正确,因为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C.错误,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是为少数人制定的D.错误,人人都应平等地受到正义制度的约束二、非选择题5. 从教育到医疗, 从就业到住房, 2015 年上, 代表委员们积极为破解民生难题建言献策。人们普遍认为,今年的预算报告体现出明显的“增民生投入、节政府开支”导向,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在今后发展中,改善民生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就会让群众获得更多看得

12、见、摸得着的实惠。 这正是: 寻常百姓小日子,党和政府大民生。执政多谋百姓事,万家忧乐最关情。(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请你从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四个方面入手,为破解这些民生难题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6.2015 年 3 月 19 日羊城晚报报道,广州社情民意中心近日发布了最新的调研报告民生安全与社会公平广东城镇居民评价。数据一:民生安全包括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消费安全、生态环境4 个评价事项,广东居民对四个方面的满意度较去年有所上升,但所占比例还是不到一半。数据二:与2013 年相比,受访的广东居民对社会公平的满意度虽略有上升,但仍然只有为25% ,也就是说 10 个人中只有两个人对

13、于社会公平是满意的。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对于社会公平的看法呈现出相反的趋势,高收入者约四成持满意态度,不到两成持不满意态度,而低收入者约四成持不满意态度,只有两成左右满意,也就是说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相比,更多人对社会公平不满。同时,散工、临时工、钟点工及失业者等非稳定就业者对社会公平多表示不满。(1)上述数据共同说明了什么?(2)上述数据中的满意度如果长期得不到提高,会有哪些不良影响?(3) 请联系数据二中的有关信息,谈谈如何才能科学地缩小高收入与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热点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 1.A 2.B 3.C 4.D 二、 5. ( 1)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破解

14、民生难题,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我国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确保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成果。(2)教育: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医疗: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困难群众大病报销比例。就业: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帮助困难群体拓宽就业渠道。住房:加快建设保障房,让困难群众居有所住。6. (1)该省民生安全与社会公平满意度较过去有所上升,但仍然偏低。(2)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降低社会信任感,影响社会合作的效率;影响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的关系;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等等。(3)深化改革,通过税收等政策调节收入差距;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鼓励创业,让更多的人发家致富;鼓励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施扶贫帮困工程,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