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邓维强教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359012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界的水循环邓维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邓维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邓维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邓维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然界的水循环邓维强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界的水循环邓维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界的水循环邓维强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试讲教案课 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专 业 地 理 科 学 指导教师 邹 红 班 级 地 资 08.1 姓 名 邓 维 强 学 号 20081541051 二0一0年九月三十日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2、准确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3、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准确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并结合生

2、活实际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会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并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图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问导入 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在前面第一章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

3、颗具有生命的行星,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大气、水、阳光等等),地球上正是存在这些其他行星上没有的条件而产生了生命,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意义,那么接下来这一章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上的水,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础,在整个地理环境中它是最活跃的因素,地球上正是因为有了水而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既然水的作用如此重大,那么地球上到底包含有哪些水体,这些水体又是如何运动变化循环更新的,对人类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

4、的水循环,请同学们预习课本54页,思考水圈的概念以及水圈的构成。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 (板书) 【新课学习】讲解 什么是水圈呢?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气态、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也就是水圈(水圈的两个特点:连续性、不规则性)提问同学们刚刚看书可知道水圈是由哪些水体构成的呢?(学生回答: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讲解 从图3.1可知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约占了96.53%。陆地淡水只占2.53%,而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由于冰川分布在两极地区和高

5、山地区,在开发和利用上难度比较大,所以目前把冰川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利用的还不多,由此可见,我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过渡 从以上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的在数量上市有限的,而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但是这些水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这些水体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这就是接下来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54页图3.2完成这两个思考题讲解 第一题: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 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

6、接来源,特别是在我国的东部季风气候区,大多数河流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是一致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冰川融水是内陆地区河流补给的一种形式(西北地区),由于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因此河流的主要是靠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来补给,因此河流的流量就与气温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题: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请大家想一下,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 湖泊,当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 河流,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河流与湖泊之间是相互补给的关系。 过渡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

7、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运动中),地球上的水都在不断的循环运动、更新变化中,有更换变化快,像河流平均每16天多就可更换一次,有的则更新变化很慢,如冰川、深层地下水,需要“千年等一回”。那么各种水体是如何循环运动更新变化的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水循环。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5页找到水循环的含义。讲解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在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同学们需要注意几点:1.主 体:是自然界的水,不是人体内水的循环运动2.活动场所:自然界的水广泛分布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在这四大圈层中的迁移和转

8、化,也是不同水体类型的转化场所3.连续性:水循环时时处处不间断的进行着,是永不停息的一个过程,是一个连续运动的过程提问 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之后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55页图3.3,思考水循环过程的主要环节?请同学填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并标明含义。讲解 必须经过四个环节才能完成一个水循环,即:水分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和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因为发生的领域广、范围大;所以成为海陆间大循环。而在陆地上课海洋上,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成为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因为他们发生的领域较小、所以称为小循环。自然界水循环的内因是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三态”发生变化,这使水

9、循环过程的转移、交换成为可能。其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作用。太阳辐射为水的“三态”转化提供了条件,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匀和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空气的运动,为水汽的移动创造了条件。地球重力作用促使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从而实现了水循环。 过渡 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的运动、转化,那么水循环又是如何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6页然后归纳出水循环的意义。讲解 第一、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正是海陆间大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气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因此第一点我们归纳为:

10、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为不断更新,在陆地上各种水体中更替周期长的如湖泊为17年,深层地下水为1400年,取用后难以恢复,一般不宜作为长期稳定的供水水源;而更替周期短的水体,如河水为16天就可更新一次,每年可与大气降水交替更换22次,浅层地下水约为一年,取用后容易恢复,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第二、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高低纬间的能量传输过程,主要由大气环流(占67%)和洋流(占33%)来完成,以热量的形式输送。其结果使得低纬度区域不至于过于炎热,大致使赤道附近温度降低13;高纬度区域不

11、至于过于寒冷,大体升高了1923。第三、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一方面通过水循环,海洋向陆地不断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另一方面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营养盐类。第四、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河谷、阶地;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海滩、海蚀崖;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峰林、峰丛、石笋、石柱、钟乳石,等等形态。例如我国的黄土高原质疏松,植被稀疏,再加上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表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可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它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总结练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圈的构成和特点,各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关系的水体1、 水圈的概念2、 水圈构成 海洋水 水圈 大气水 地表水 陆地水 地下水二、水循环1、 概念:2、 过程与环节:3、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 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2)更新陆地淡水资源(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4)塑造地表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