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下的最后一瞥——《麦琪的礼物》的结尾艺术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344708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9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闪光下的最后一瞥——《麦琪的礼物》的结尾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闪光下的最后一瞥——《麦琪的礼物》的结尾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闪光下的最后一瞥——《麦琪的礼物》的结尾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闪光下的最后一瞥——《麦琪的礼物》的结尾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闪光下的最后一瞥——《麦琪的礼物》的结尾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闪光下的最后一瞥——《麦琪的礼物》的结尾艺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闪光下的最后一誉麦琪的礼物的结尾艺术薛迪之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欧亨利特别擅长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他总是使自己的作品在结尾处突然发出闪光,让读者在这闪光下作最后一瞥。他自豪地 把这种独特的结尾方法称之为“欧亨利法”。他的著名的短篇小说麦琪 的礼物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在资本主义世界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虽然生活拮据,入不敷出,但却相濡以沫,恩爱非常。他们有两样引以为豪的宝物:一样是妻子德拉的美丽 的头发,一样是丈夫杰姆祖传三代的 金表。但是由于贫穷,头发既缺少与之相称的发饰,金表也没有与之相配的表链。圣诞节到了,按照西方的风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赠节日礼品。德拉早就想给心爱的丈夫买一挂称心如意的表链儿,

2、但是,尽管她平日寸积分累,却仍然凑不起足够的钱。她不得不在自己的头发上面打主意,狠了狠心,含着眼 泪卖了垂膝的美发,终于 买下一条白金表链。她怀着喜悦而又不安的心情等待 着丈夫下班回来故事写到这里,读者肯定巳在企足翘望它的结局 了。就在这个时候,作者举起了他早已准备好的镁光灯丈夫回来了,但是他已经卖掉了自己的 金表,为妻子 买下一套她现在已经不再需要的价格昂贵的发梳1这个闪光般的结尾,给作品带来的艺术效果是十分奇妙的。首先,它照亮了作品 的主题 思 想。在闪光出现之前,作者所讲述的一切都是不足为奇的。德拉卖头发的故事,虽然被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但是同悲惨世界中芳汀卖头发的故事相 比,不过是茶

3、杯里的 风暴而已。仅仅从这个没 有结局的故事中,我们还无法看出作者所要揭示的东西究竟有多少价值。但是,当闪光出现 的 时候,这个平常的故事一下子便放射出异样的光采。需要发梳的却丧失了美发,需要 表链 的却丧失了金 表,小夫妻的情义深长的节日礼物,也都丧失了存在的必要。留给人物的,是啼笑皆非的失望心理,留给读者 的,是含泪的苦笑。资本主义 世界的冷酷现实一下子便跃然纸上了。其次,它照亮了人物的性格。德拉是一个美丽的少妇,是一个贤良的妻子,是一个爱别人胜于爱自己 的人。作者紧紧地围绕着一件圣诞节的礼物来进行描写,把在冷峻现实中顽强地开放着的、普通劳动者的心 灵的花朵展示出来。但是,如果没有这么一个

4、悲剧性的结尾,作者所要展示的人 的精神美,是很难得到凸现的。我们不妨设 想,假如换上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平庸的作者肯定会这样做的),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主人公的精神美必定会由于凡庸目的的轻易得到报偿而被冲淡,必定会由于失去冷峻现实的强烈映衬而减弱其崇高的色采。读者的同情心也就吝于支付了。欧亨利的高明 之处就在于,当他从从容容地雕塑自己的人物时,他宁可在通常的光线下,甚而至于在幽暗处进行这个工作,而一旦雕塑成功,他便用强光照烟他们,使之豪芒维显。他的人物常常以鲜明 的性格赢得读者,无 不得力于此。最后,它照亮了读者的心。如果认为一篇作品的 结尾单单是为着交代前因之 果,揭晓事件和人物的归宿,那

5、便错了。结尾的最终目的,是 要拨亮读者的思想,唤起读者的感情,不但使读者清晰地认识到一些现实的客观规律,而且还使他们不能 自已地去思索和探求更为深邃的生活逻辑。本篇悲剧性的结尾就 达到了以上的目的。悲剧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当读者看到美好的男女主人公的美好的愿望双双成为泡影时,他们一定会去追索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这美好愿望的破灭。到头来,他们就会看到那张吞噬劳动人民的不合理 的社会制度的血盆大口指出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艺术给他的作品所带来的奇妙的艺术效果,引起我们 研究和借鉴的兴趣,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此,而不去探讨它 的美学依据和操作关键,那么,就不免要望洋兴叹了。欧亨利法在美学上

6、 的依 据是作为审美趣味之一种的惊奇感。文学作品是写给人看的,因此,一部作品 的 主题思想是否突出,人物性格是否鲜明,都要靠读者来鉴定。如果一部作品不能唤起读者的兴趣,不能引起他们在思想感情上 的共鸣,那么,这部作品 就 很难说主 题 思想 是突出的,人物性格是鲜明的。而要唤起读者的兴趣,要引起读者的共鸣,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诉诸人们的惊奇感。通常的富有戏剧性的表现方法,如巧合、悬念、发现、突转乃至误会,目的都在于 引起人们 的惊奇感。如果麦琪的礼物的作者对于诉诸惊奇感的价值缺乏清醒的认识,那 么他完全可以将这篇作品 写成另外的样式:或者让这对恩爱夫妻费尽心 血终于 互相为对方买到称心的礼物,结

7、果两情相悦,欢度佳节,或者让他们几经张罗仍然买不起礼物,只落得双双在严冬的寒风中抱头饮泣。这两种样式不能不说也有一定的惊奇感,但是,由于不能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惊奇感毕竟是太微弱 了。这样,便无从唤起读者 的浓重 的 兴趣,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J从而产生奇妙的效果。现在,作者作了不同凡响的处理,让希望得而复失,让失望突如其来,完全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把惊奇感推到悬空 的位置。这样处理,就使读者不能不去 回望前面所描述的一切,重新看待主人公的人品,不能不使读者的情感为之牵动,分享主人公的欢乐和忧愁,不得不去思索、追寻更隐秘的东西。所谓欧亨利法,说透了,无 非是在满足读者的惊奇感上做文章。为了满足惊

8、奇感,作者的拿手好戏,他在写作手法 上的奥妙之处,是在结尾 的地方加大情节变化的幅度。麦琪的礼物的结尾,情节上就发生了 两次大幅度的突转。白晰的手指敏捷地撕开了绳索和 包皮纸。接 肴是一声狂喜的呼喊,紧接着,哎呀I突然变成女 性神经质的眼泪和号哭因为摆在眼前的是那套擂在头发上的梳子全套的发梳,两鬓用的,后面用的,应有尽有,那是百老汇路一个橱窗里的、德拉渴望了好久的东西。 她知道这套发梳是很责重的,她心向神往了好久,但从来没有存在占有它的希望。现在居然 为她 所有了,可是用来装饰那一 向向往的装饰品 的头发却没有了。这是第一次突转,变化的幅度可以说是九十度。发梳的突然出现改变了情节的 既定的发展

9、歹卿,使它向侧面来一次回荡。本来,为女主人 公所渴望的,同时又 是为读者所关注的,是女主 人 公精心安排的a奇迹”将会给丈夫带来何等的喜悦。可是,当“奇迹”还没有来得及 展现在丈夫面前的 时候,却出现了意外的情况。这套发梳象一堵礁石一样,使女主人公的感情的激流撞出了排空 的巨浪。如果她没有卖掉自己的美发,发梳所引起的那一声“狂喜的呼喊”将是十分惬意的。然而,她不能不从“狂喜的 呼喊”的峰巅立即跌向“神经质的号哭”的深渊,因为她毕竟已失去享有发饰的前提。这套发梳又象磁石一样,将读者的注意力吸 引过去,使他们不但听到了女主人公的痛哭,而且看到了男主人公 的苦笑。不过,这次突转无论是对女主人公或对读

10、者来说都还 没有达到绝望 的程 度,因为那副饱含柔情的表 链毕竟还在给人以慰籍。然而,第二个突转接着出现了一-杰姆还没有看到他 的美丽的礼物 呢。她 热切地伸出摊开的手掌递给他。那无知无觉的贵金属仿佛闪闪反映着她的快活和热诚的神情。“漂亮吗,杰姆?我走遮了全市才找到的。现在你每天要把表看上百遍了。把 你的表给 我,我要看看它配在表上 的样子。”杰姆并没有照着她的话做,却倒在榻上,双手枕着头,笑了起 来。“德儿,”他 说,t .我是卖掉了金表,换了钱去买你的发梳的。”这次突转的幅度是一百八十度。希望转为失望,喜悦转为痛苦,奇迹化为泡影,珍宝变成废物。大幅度的变化唤起了读者的强烈的惊奇感,引出了他

11、们的审美兴趣,使他们的理智和感情倾注 于对人物命运的思索和关怀之中。为了增加读者的关于变化的幅度感,作者在具体的描写和叙述中,将文学创作惯用的 悬念和巧合的手法融为一炉。悬念是从德拉等待丈夫下班回来开始的。她煮好咖啡,热上炸肉排的煎锅,就在他进来必经的门口的桌子边坐下来。她把表链对折 了握在手中,谛听着楼下的 动静,祈祷着上帝,期待着即将出现的奇迹。就这样,作者把读者引进了一个急于知道结果如何的心 理境界。悬念就是带着情绪的期待。把读者置于期待之中,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令他们全神贯注。而只有当他们心向神往时,意外情况所引起的变化的幅度感才可能有足够的分量,读者的惊奇感才可能得到极大的满足。设

12、 置一个悬念,把读者置于 期待之 中,虽然也颇费点笔墨(例 如本篇的前半部分,可以说都是为了女主 人公手棋表链等待丈夫归来这个悬念所作的准备),但 是更 重要 的,难度更大的,还是 如何 落实悬念,如何满足 期待。悬念无非是提出一个 读者急于 知道答案的问题。一旦问题提出来之后,无论作者如何延宕,读者的兴 趣始终是在追索着问 题的答案。如果到头来作者所给予的答案是非常平淡无奇的,那 么在读者那里所唤起的就不 是惊奇感,而是 上当的感觉 了。读者马 上就会由于被抛入索然无味的境地而迁怒于作者。因此,一个作 者,若是没有准备下合情合理而又不同凡响 的答案,而轻易地去设 置悬念,那就无 异于自找没趣

13、。欧亨利的高明 之处乃在于,他每当设置一个悬念,总是有足以震聋发绩的结果尾随其后。在麦琪 的礼物中,作者为了使悬念落下得铿锵有力,特别借重于巧 合。这不是一般的巧合,而是双重的巧合。在圣诞节前夜,妻子 私下为丈夫准备了他最心爱的礼物;与此同时,丈夫也私下为妻子准备了她最心爱的礼物。这是第一层巧 合。妻子卖了自己最 心爱 的东西,从而使丈夫的礼物失去它 的价值;与此 同时,丈夫也卖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下转第5页)7见说 蚕丛路,崎呕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钱,春流绕萄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群峭碧摩天,边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遗,侍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 高白鹤 眠。语来江色

14、暮护独自下寒烟。“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蚕丛路”是够崎岖的 了。诗人把这种奇险的景色写得很自然,语调轻快,态度从容,没有可惊、可愕、可布的气氛,象行云流水一般,悠然自在。“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崎岖的“秦栈”、艰险的“蜀城”,景色都是 那 么诱人,入 蜀直 如游春,可以赏心悦目了。结 尾的达观语,是对友人的宽慰。诗中虽则写 了道路的崎岖,却丝毫没有令人望而生畏之感。寻雍尊师隐居 写 山中幽深秀美的景色,十分成功。“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确是难得的妙句,它把烟云缭绕道路曲折的山中幽美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上述两个特点,浑然一体的表现在李白五言律诗的创作中。诗人追求 自然、清新的艺术

15、风格,就必然 冲破繁琐的格律的 限制;也只有不斤斤计较格律,方能充分表现诗中所要表 达的思想内容,发挥诗人的艺术天才。李白当时似乎朦胧的意识到要摆正诗歌形式 与内容的关系。他在创作实践 上,基本上遵循了形式 服从内容的 规律。这一点在当时采说,确是 难能可贵的。注:漫堂说诗,引自李太白全集.附录。卢世滩紫房余论 ,引自李太白全集附录。转引自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六。李白诗选 ,人 民文学 出版社196 3年版“见诗歌欣赏。此诗又见崔颜集,王琦认为是崔额所作。从诗人的行踪和诗歌的艺术风格看,当系李厂1诗无 疑。王国维人 间词话 卷下。圃妙唐诗别 裁卷十。L弓1自詹供李白诗文系年。李诗纬,引自李太白全集

16、附录。英译李太白诗,引自李白研究论文集。L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L王士祯分甘余话,引自李太白全集附录。L升庵诗话卷二,引自沧浪诗话校释。L唐宋诗醇评语。(上接第7 8页 )从而使妻子的礼物失去了它 的价值。这是第二层巧 合。由于第二巧合是 对第一层巧合的 否定,而否定的结果,使喜转化为悲,因此,有人 又把这双重巧 合称作反巧合。用双重巧合或者反巧合来结束设 置 的悬念,真可谓奇上加奇。这样写,对 于 读者来说,就造成了惊而又惊,目不 暇接的艺术效果。加大情节转折变化的幅度,让结尾发出强烈的 闪光,使读者作惊奇的最后一瞥,在具体的表现手段上是多种多样的。把 悬念 和 巧合联接起来,只是 其 中的一种手段。作者在其它 的作品中还使用过许多手段,如警察和赞美诗中的倒 转,最后 一片叶子中的埋伏,我们选择的道路中的复现,等等。可见,“欧亨利法”留给作家的发挥创造性的余地,是非常广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