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pdf 1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322429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88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pdf 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重庆市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pdf 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重庆市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pdf 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重庆市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pdf 1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重庆市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pdf 1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pdf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pdf 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Page 1 of 26 第一编第一编 政治政治 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主义哲学的定义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马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 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 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 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 物质的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与静止 运动:无条件的、

2、绝对的、永恒的 唯物主义辩证法 静止: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3.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4.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变革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发展(偶然性可能出现+必然性肯定出现) 旧事物 新事物 更新事物 肯定 否定(新的肯定) 新的否定(否定之否定) 矛盾(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间对立统一关系)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新实践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1.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 社会发展三因素:地理环境、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作

3、用) 经济结构 3. 人类社会结构 政治结、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相互影响、对社会反作用 量变 质变 新量变 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系统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相对独立性 Page 2 of 26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第二节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和货币 1. 商品:劳动二重性 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4、,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二、资本和剩余价值 1. 商品流通规律:商品货币商品(W G W) 2. 资本的流通规律:货币商品货币(G W G, G=G+G) 劳动力成为商品 剩剩 余余 价价 值值 价值 使用价值 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 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 | | 必要劳动时间 | | | 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 | | | 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 3. 资本的分类 三、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循环 1. 资本的积累 (1)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2)扩大再生产: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

5、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 具体劳动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抽象劳动价值(表现形式:交换价值)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货币 前提条件 劳动者工作时间 延长劳动时间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图 1 图 2 图 3 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 c: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可变资本 v: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Page 3 of 26 (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 2. 资本的循环 生产阶段 GW PWG 四、垄断资本的经济实质和

6、特征 1. 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垄断,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 的经济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 2. 垄断资本主义特征 3. 当代资本主义特征 第三节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客观物质条件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 2. 科学社创立的政治条件19C30-40s,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3. 科社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C 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 科社实 1. 代表人物列宁 2. 标志:1917 年 10 月,俄国的十月革命 三、社会主义

7、在当代的新发展 1. 1949 年底,南斯拉夫“自治的社会主义”道路 2. 20C50s,东欧国家相继开始改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 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国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总资本家” 资本本身已高度社会化 资本已全面地国际化 国家对国际经济生活进行共同的干预产生了国经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国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剥削 购买阶段 销售阶段 Page 4 of 26 2. 中共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第

8、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0 日开始长征,至 1936 年 10 结束。期间 1935 年 1 月在遵义召开会议,选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战争。1941 年-1943 年间,提出十大政策,中心环节是整风运动和 大生产运动 7. 1945 年 4 月 23举产 生以毛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8. 1946 年 7 军强度黄河,解开了人民解放军战 略进攻的序幕。 9. 1948 年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0. 1949 制度的斗争及其对社建设道路的探索 1. 1952 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 2. 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

9、国成立,到社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1956 年 4 月,毛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 若干新方针 4. 1956 年 9 月,中共第八次会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风运动 6. 1958 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 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7. 1961 年 1 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 始转入调整的

10、轨道 8. 1977 年 8 月,中命”已经结束 9. 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三、中共探索中国特色社道路的努力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1.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1981 年 6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 1984 年 10 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 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 1987 年 10 月,中共十三大,比较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 6. 1992 年 10 月,中共十四大,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Page 5 of 26 7. 1997 年 9 月,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2 月,江泽民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