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莺莺传》创作心态揭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7315183 上传时间:2018-07-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7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稹《莺莺传》创作心态揭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元稹《莺莺传》创作心态揭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元稹《莺莺传》创作心态揭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元稹《莺莺传》创作心态揭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元稹《莺莺传》创作心态揭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稹《莺莺传》创作心态揭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稹《莺莺传》创作心态揭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 卷! 第 # 期厦门教育学院学报$%(,A #)*“E F+()*+)*# *)+ *+唐人传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成熟的第一批小说。其中,莺莺传与李娃传 、霍小玉传一起,享有“唐代三大传奇”的美誉。特别是莺莺传 ,其影响之大,在唐传奇中首屈一指。学者对它的研究热情之高,实在令人难以想象,但也留下了不少争论不休的问题。#! ! 问题一:张生是不是元稹自寓?近些年,吴伟斌先生发表一系列文章,意欲推翻人们长期接受的莺莺传自寓说。他认为莺莺传是文学创作,张生不能和作者划等号。在元稹的笔下,张生是“一个令人生厌的丑角”), “张生是作者着意鞭挞的艺术形象”,。张生是不是作者鞭挞的丑角,已有

2、人撰文加以辩驳。+根据鲁迅、陈寅恪、卞孝萱、孙望等人的考述看,自寓说不是捕风捉影,而是凿凿有据的。如果没有作者的第一手材料,我们当然不敢说张生就是元稹。幸好元稹有时对自己的艳遇毫不掩饰,闪烁其辞然而又是明确地坦白了真相。元稹以诗出名,宫中“呼为才子”A。他的诗集里有不少春词,透露了他的情场经历。如梦游春七十韵 、 赠双文 、 莺莺诗 、 会真诗三十韵 、 古决绝词三首、 春晓等等,首首都无疑向世人招供了他当年恋爱时的真实心迹。把这些诗作与小说中的情境对照一下,我们就难以否认小说是夫子自道。再看与元稹过从甚密的“时人”包括他的朋友李绅、杨巨源的记载,我们更坚信张生、莺莺决不仅仅是纸上的“艺术形象

3、” 。人们之所以有时不好将张生与元稹划等号,是因为元稹第一次用笔向世人讲述他的恋爱时,由于难以直接袒露真实的心迹,故意把自己打扮为崔张故事的局外人。他没有像张鷟的游仙窟那样,大胆讲“余”的艳遇,使人毫不怀疑“余”就是作者张鷟。他设计了一个叙述者(() ,通过他的第三人称口吻来讲述 ( 了解的崔张故事。他把自己作为第三者放到作品里,充当听张生(G#)讲故事时在场的一个人物(G)) 。他告诉读者,由于李绅的怂恿,他最后变成了莺莺传的作者(D) 。按照法国学者热奈特有关虚构叙事与纪实叙事的论述,表面上看,因为 D H G) 但 D%G#,并且 D H ((现在给读者讲故事的叙述者) ,(%G#,所以

4、这篇小说属于“史记类叙事(包括传记) ” ,与自传有一定的距离。“(G#+))然而事实上,张生就是文中元稹的另一个化身(G# H G)) ,文中元稹又是后来莺莺传故事的叙述者(G) H () ,还是小说的作者即元稹本人(( H D) ,于是 D H ( H G(G# * G)) H D, 莺莺传就成了典型的“自传” ,属于纪实叙事。元稹之所以绕这么一个大弯,把自己重重包裹后再介绍给读者,不肯像初唐时的张鷟那样张扬地直接坦承故事的主角就是“余”(当时文人风流自赏的社会风气不是中唐那些力图以儒学重振天下的文人所能颉颃的) ,恐怕是出于谨慎,极可能是担心自己难以像张生那般幸运(其实这也不过是元稹的虚

5、构、想象) ,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不会都同小说中的“时人”那样,称许他为“善补过者”吧。由于元稹在小说中闪烁其辞地迂回表现自己,有意不让人联想到他身上,所以我们在承认自寓说的同时,又不能不有所保留。不要草率地以为他所写的(特别是与莺莺相关的描写)全是真的。这里还存在着真伪参半的问题! ! 问题二:元稹为什么会抛弃莺莺?元稹(张生)为什么会抛弃莺莺?前人(如陈寅恪、刘开荣、孙望)常从分析唐代社会“仕”与“婚”的矛盾入! 第 “ 期苏建新:元稹莺莺传创作心态揭密手,指出莺莺必出自寒门,所以“极热中巧宦” 、 “欲以直声升朝之际”的元稹才作出了抛弃莺莺的决择。现代学者在这种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更异想天

6、开地提出莺莺妓女身份的大胆猜想。台湾古添洪先生在唐传奇的结构分析一文中采用契约定位的结构定义分析法,得出莺莺是娼妓的结论,认为如此则一系列不合情节之处、漏洞百出的作者处理等诸多疑难就迎刃而解,云开雾散了。#日本妹尾达彦教授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里重申此说,她通过比较发现, 莺莺传与游仙窟 “重复着同一故事结构。大概都是作者根据自身在妓馆(花街柳巷)与歌妓的交往经历而写成的” 。$(%#从艺术风格上说,唐传奇一改六朝小说粗略的风格,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更重要的是,从创作机制上说,从唐传奇开始,作家在进行小 说创作的时候有了明确独立的文体意识,是一种有意而为的艺术创造.本文拟从在对的文本

7、解读中,对唐传奇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2.期刊论文 郭自虎 日常生活的诗意再现论莺莺传对唐传奇的创新 -江淮论坛2009,“(5)元稹的为中唐爱情传奇中创作较早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篇,它将诗文作深度融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示范性,对后世文言小说产生一定 的影响;此外,本篇不同于一般唐传奇追求题材的怪奇与情节的离奇,以其鲜明的现实色彩在唐传奇中最具典型性,它是中唐乃至此后科举制度下风流士子 们爱情生活方式的缩影,所以备受后世戏曲家青睐.我们不应作简单的道德评价而忽略其创新价值.3.期刊论文 王冉冉 “诗文小说“溯源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5)明代出现的一些羼入大量韵文的文言小说被孙楷第先

8、生命名为“诗文小说“.“诗文小说“这种形式的出现与文言小说的内部发展有关,也与一定的审美 接受心理有关.小说中夹杂作为“第二语言“的韵文来抒情、言志而不是写景状物的传统,可追溯到史传文学和唐前小说中,才子佳人题咏、唱酬的模式受 以至、的影响甚大.这些小说中的韵文的水平虽然低下,但它们仍是迎合了这样一种心理:既辑录了才子佳人的诗词与其本事 ,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雅的心理需求;又因写风月之事,具有相当的传奇性,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俗“的心理需求.4.学位论文 唐建强 唐传奇的叙事艺术 2008唐传奇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它的叙事艺术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唐传奇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

9、方面:第一,唐传奇的叙事视角丰富多样,灵活多变,主要有全知视角、次知视角、旁知视角和自知视角四种形式。全知视角是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 位,这在唐传奇作品中运用得最广最多,如古镜记、莺莺传、柳毅传等;次知视角是以书中主要人物为特定观察者的角度来进行叙述,如 南柯太守传、枕中记、秦梦记等:旁知视角是以作品中次要人物为特定观察角度来进行叙述,如李公佐的古岳渎经;自知视角是叙述 者为主人公自己,采用的又是第一人称,这类作品在唐传奇中常用“余”、“仆”等作为称谓用语,如牛僧孺的周秦行纪等。当然,一部作品中还 可能有多种视角相互交叉结合使用的,如沈既济的任氏传便是全知视角与次知视角交互使用的显例。第二,

10、唐传奇的叙事结构具有类型性和模式性的特征。唐传奇结构的叙事类型主要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叉式结构三种。纵式结构在唐传 奇作品中运用得最多,其具体又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纵式结构,二是以故事情节内在变化为序的纵式结构。前者如古镜记,后 者如柳毅传。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分布或按事物组成部分或按问题性质安排故事情节的一种结构模式,如自行简的三梦记。纵横交叉式结构,即一篇作品中既有纵的结构又有横的结构,两者相互交织而成,但纵与横的交叉并不显得混乱,因为纵与横之间又有一个主次:或以纵为主,以横 为辅,如自行简的李娃传,或以横为主,以纵为辅。唐传奇叙事结构的模式性主要表现在:以小说中主人

11、公之名为题的标题模式;以人名发端,从而介绍其活动的时间、地点、品行等的开篇模式;结 尾则有三种叙事模式:一是对所记人和事进行评论,发表作者的看法,表明其态度;二是交待作者写作该传奇的缘由、经过,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 度;三是承接主干,将故事情节交待完整,不作议论。第三,唐传奇的叙事手法丰富多彩,精当妥切。唐传奇主要运用了虚实法、张弛法、疏密法、抑扬法、聚离法等多种叙事手法,并且在叙事过程中 还运用了引用、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虚实法如沈既济的任氏传;张弛法如皇甫枚的飞烟传;疏密手法如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 传等;抑扬法,如李娃传、虬髯客传的“欲扬先抑”和飞烟传、长恨传的“欲抑先扬”:聚离法

12、如柳毅传、李娃传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多种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唐传奇叙事手法丰富多彩的又一深刻诠释。顺叙是唐传奇作品中最基本、使用频率最高的 叙述方式,如王度的古镜记;倒叙的如白行简的三梦记:插叙的如沈既济的任氏传;补叙的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当然还有多种叙事手 法交叉结合使用的。多种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为唐传奇的叙事增添了不少亮色。如李章武传中的引用手法,李公佐古岳渎经中的夸张手法等都十分出 色。第四,唐传奇的叙事语言韵散结合,凝练含蓄,对话描写突出。唐传奇中插入了大量的诗、词、赋、骈文等韵文,使之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和浓郁的抒情特征,如莺莺传、长恨歌传、王涣之等。唐 传奇的叙事语言凝练含蓄,寓意丰富,如霍小玉传、马待封等作品。唐传奇还善于运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 ,如元稹的莺莺传、自行简的李娃传等作品。唐传奇高超的叙事艺术奠定了它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无愧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的美誉。引证文献(1条)引证文献(1条)1.徐维 中国传统士子-张生形象的演变及其社会文化意义期刊论文-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7(3)本文链接:http:/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