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有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25216 上传时间:2017-08-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练习有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 -高二政治第三单元强化训练(一)一单项选择题1.(2011 高考海南卷 15)北京的“四合院” 、上海的“石库门” 、广东的“围村” 、陕西的“窑洞” 、福建 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2.(2011 高考广东卷 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中华文化源远流

2、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A. B. C. D. 3.(2011 高考福建卷 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4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汉字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A B

3、C D5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但汉字中的沙发、巧克力等词汇就来自英文;指导我们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更是由国外传入的。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B.文化发展必须植根于外来文化C.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D.文化和经济、政治上紧密相连的6.“扁担宽板凳长,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C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交流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手段7.“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歌曲中国话

4、中的这句歌词从一个侧面说明( )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8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A文化具有继承性 B孔子的“仁政”思想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C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多 D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并被本土化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 “嫦娥二号 ”发射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0有位教授用三首诗词来

5、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共此时”三字就体现了珠江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上述材料表明 ( )A.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C.文化有地域之别,无先进与落后之分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11清代魏源写过一首诗来形容珠江文化的二重奏:“濠镜羊城水气氲,华夷估舶(注:估舶意为商船)自成群。门前潮汐家家海,檐际榕棉寺寺云。 ”这说明珠江文化 ( )A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B带着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与其它区域文化完全不同C是

6、珠江人在珠江地区创造的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D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征12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 B C D 13.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连续上演 16 场,场场爆满,赢得了观众的广泛称赞,被誉为继东方红之后又一部成功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复兴之路展现了中华民族自 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近 170

7、年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艺术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奋进、在拼搏中崛起的光辉历程。 复兴之路体现了中华民族 团结统一的精神 崇德尚武的精神 勤劳勇敢的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A. B. C. D.14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B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C千年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D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152010 年 7 月 30 日,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巨匠钱伟长教授在上海逝世。 “我到校刚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我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可是国家的危亡

8、, 民族的灾难,深深教育了我,我感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不受别国的欺负,就必须有强大的科技,用科学来救国。于是,我毅然决定改学理科。 ”从钱伟长选科可以看出 ( ) 只有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A B C D16、上 海 世 博 会 中 国 国 家 馆 以 “东 方 之 冠 ”为 构 思 主 题 , 取 自 中 国 古 代 木 结 构 建 筑 中 的 元 素 斗拱 。 16 字 设 计 理 念 体 现 了 中 华 文 化 的 深 厚 积 淀 : “东 方 之 冠

9、 , 鼎 盛 中 华 , 天 下 粮 仓 , 富 庶 百 姓 。”主 色 调 运 用 传 统 、 沉 稳 的 “故 宫 红 ”, 表 达 了 中 华 文 化 的 精 神 与 气 质 。 上 述 材 料 说 明 (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国国家馆的设计是对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A B C D17海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公正廉明、崇尚

10、平等的民主精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A B C D18.“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酿造出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这首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诗体现了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青年是最有生命力的群体 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A B C D19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A B C D20在刚刚结束的第

11、16 届广东亚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怀,奋力争光、勇于胜利的拼搏精神,团结合作、同心协力的集体意识,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国体育健儿在亚运会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精神 ( )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精神,不具有普遍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A B C D15 CAADC 610 CBBDB 1115 ACCBB 1620 ACBCA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

12、经沧桑至今仍存 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 B C D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3、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涝涝。洪水图腾蚊龙,烈火架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 ,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4、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 合发挥了分水、 导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它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一工程说明了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