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219313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 目 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 力转移问题研究力转移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 张琳 学号 1109014069 所在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数应 1101 班 指导教师 田京京 完成地点 陕西理工学院 2015 年 6 月 4 日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基于主因子分析长武县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作者:张琳 (陕西理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类专业 11 级 1 班,陕西 汉中 723000) 指导老师:田京京【摘要摘要】长武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小县城,第一产业(主指农业)对于农民的吸引力逐渐变弱,导致农村剩

2、余劳动力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基于长武县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发展特点,利用 20042013 年最新的统计数据,分析本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快城市化建设提供建议。【关键字关键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经济发展;主成分分析法;第一产业;长武县1 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农村劳动力就开始了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形成了一股劳动力 流动的大潮。如今在我国,已知有将近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 就约有1亿多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 部分

3、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 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还 很大,剩余数量高达1.7亿之众。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本文着重就 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做系列相关分析,并总结出相关的合理建议,以供参考。1.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背景根据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可知,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占 50.32%,剩余劳 动力达到 1.7 亿多,而且每年增加 100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比重大,是农民增收的潜力。农村劳

4、 动力是指农村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及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主要从劳动力户口 所在地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指农村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为零时,农村劳动力中大于必 需的那部分劳动力,将他们从农村中转移出去,并不会减少现有的产量。当前,中国的“三农”问 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大量剩 余劳动力的富余和闲置,既制约了农民增加收入,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减缓了农村城镇化的 步伐,又造成了城乡劳动力资源的不优化配置,因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投入工业化建设和 城镇化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劳动力资源浪费。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

5、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就是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增加农民收 入。因此,必须加快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使其成为带动解决“三农”问 题的推进器,又好又快地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2013 年末,长武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2.5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6.8%。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13.935 亿元,同比增长 4.8%;第二产业增加值 30.73 亿元,同比增长 22.4%;第三产业增加值 7.9 亿元,同比增长 9.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16.88%、72.48%和 10.64

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1066 元,增长 17.4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8.3:55.8:15.9 调整 为 26.5:58.4:15.1,可见第二产业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2 选题的研究意义选题的研究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从 1978 年的 18%提高到 37.3%, 但与工业化水平相比,仍然落后了 10 多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低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遏制了 城市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规模,最终将制约 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当前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增加农民 收入,用

7、农村的消费需求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长武县作为一个西部大省陕西省的小县城,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因此,长武县农村劳动 力问题转移的研究,对于提高咸阳市乃至陕西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城乡统筹发展以及陕西省的 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就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务工, 即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从而更明显地显示当前农村劳 动力转移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的建议,为推动城乡结合发展提供良好的建议。(注: 1、外出农村劳动力是指离开本乡到外地从业的所有农村劳动力,其时间定义为一个月以上。

8、2、农村转移劳动力包括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所有劳动力,同时还包括离开本乡到外地仍然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并且时间严格定义为半年以上者。转移与就业不是一个概念,就业包括从事农业劳动 )2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基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基本分析2.1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基础及理论借鉴(1)推力一拉力学说这种学说是英国经济学家拉文斯坦等人提出来的。主要理论观点是:在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过程中,其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农村内部的推力。决定农村内部推力的因素有三个,分 别是农村偏低的收人水平、农产品交易的不利条件和农民较低的物质条件。另一个是来自城市的拉 力

9、。决定城市拉力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较高的收入水平、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2)舒尔茨的人口迁移学说舒尔茨认为,人口迁移由劳动力转移来带动。只有当劳动力转移的预期收入大于转移成本时, 劳动力在产业间或地区间的转移才会发生。劳动力转移在经济上表现为一种投资。(3)刘易斯模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由两类不同性质的部门构成,一个是用落后的、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 农业部门;另一个是采用现代的、先进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工业部门。刘易斯把这种社会经济结 构称为“二元经济”,我们习惯上叫做“城乡二元经济”。(4)刘易斯一费一拉尼斯模型这是对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的修正和扩展而产

10、生的一种理论。刘易斯只是把农业对于经 济发展的贡献理解为被动地输送劳动力,而忽视了农业部门自身发展对于整个经济的基础作用。发 展经济学家费景汉和拉尼斯指出这一不足,强调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中的作用,农业劳动生产率提 高而出现剩余产品是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先决条件。他们在二元结构论的演变中强调,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中,农业部门逐渐出现生产剩余,可以满足非农业生产部门的消费需要。(5)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托达罗对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的理论提出了批评意见,创建了自己的人口流动模型。托达 罗认为,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城乡间预期收入水平的差异是劳动力 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经济原因。

11、所谓预期收人,是预期收入水平与就业概率的乘积。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将主要通过以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以及推力拉力学说为基础, 进行分析。2.22.2 农村劳动力转移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农村劳动力转移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指标选取根据研究分析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指标:经济方面,用“农村居民家庭实际收入”“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城镇非私营企业就业人数” 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四个指标,第一个指标主要指如果从事农业生产所得报酬高于或等于从事 非农业生产活动报仇水平,农村劳动力就没有转移的必要,“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反映了工业化 发展程度,比重越大,城市对

12、劳动力需求越多,越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后面两个指标反映城 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值越大,说明城镇对农村劳动力越有需求,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需求上,有两个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非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城镇 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反映的是这个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和水平,比重越大说明其城市化率越高,能 接受的农村转移人口也多。“城镇非私营企业就业人数”该指标是说城镇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就业 人数越多,说明工作岗位的需求就越多,就越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即越能吸纳农村劳动力流入。在劳动力供求方面,主要针对农村劳动力,选取“年末常用耕地面积”这个指标。“年末常用 耕地面积”反映可耕土地利用

13、率的情况。最后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为了体现城市建设的完整 性,这对农村居民转移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所以,根据对我们所研究问题的相关文献和论文等进行的指标统计及理论分析,运用频度统计 分析方法、数据的可得性原则以及分析的有效性原则,对农村劳动力和经济发展及其相关性方面的 研究选取了 8 个指标,如下所示:x1-农村居民家庭实际人均收入(元),x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顷),x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 比重(%),x4-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x5-城镇非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人),x6-年末常用耕 地面积(公顷),x7-城镇非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x8-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 数

14、据来源 所有指标数据资料均来源于 2013 年长武县统计年鉴、长武县经济发展报告(2013)、 2013 年年度统计公报等,整理数据数据见附录:表一、表二。3 3 基本分析基本分析长武县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长武县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根据表一(见附录)做出趋势图如下图所示。可知,从 1978 年开始,陕西省生产总值和第一产 业产值均呈增长趋势(见图 1)。图 1 长武县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以不变价格计算)生产总值从 2004 年的 3.28 亿元增长至 2013 年的 52.58 亿元(以不变价格考虑,下同),增 长了 49.3 亿元,达到 2004 年的

15、15.03 倍,尤其在 2000 年后,实现快速增长。第一产业产值虽然 也在增长,但不及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由 2004 年的 0.7 亿元增长到 2013 年 5.1 亿元,增长了 4.4 亿元,达到 2004 年 7.29 倍。同时,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由 2004 年 21.34%下降到 2013 年的 9.70%。从上面的数据分析来看,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与总的生产总值都有向上的趋势。农村劳动力的主 要劳动对象就是第一产业,但是我们从图中可以看的出来,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趋势变化区域平缓, 而总的生产总值却快速增长,这说明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了,因此,我们可以从 中看出,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很大,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大 因素来源于经济因素,这为后面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基础。4 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4.14.1 因子分析模型构建因子分析模型构建(1)主成分分析是将多个指标化为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 研 究多指标(变量)问题是经常遇到的,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不同指标之间是有一定相关性的。(2)主成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