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210555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 -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线索梳理】 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经济的发展 状况、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经济活动及 其影响等基本内容。1古代的农业经济 农业的发展,一般表现在农具改进与农作 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 步、 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 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发展的 原因主要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 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等。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 春秋以前,农业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春 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我 国社会生产力的显着提高。战国时期铁农 具使用范围扩大,牛耕得到推广。牛耕的 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

2、一 次革命。唐朝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 车。从秦汉到隋唐,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 不断发展与完善。水利工程的兴修。西周时期已有人工灌溉。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都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使 成都中平原成为沃野。秦朝修灵渠,沟通 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得以贯通 ;元朝的运河。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母系氏族公社繁 荣时期,原始农业出现,农作物种植是南稻北粟 。习称的“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经种植,桑麻种植 普遍。西汉西域的物种传入中原、两宋时期从越 南引入优良品种占城稻。明代引进了玉米和甘薯 。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唐朝

3、时期由于饮茶之风风靡全国,茶叶生产成为江南 农业的重要部门,茶叶成为商品。从两宋时期开 始,棉花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清代前期经 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 域。农产品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古代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注意重要的 手工业部门,主要包括纺织业、冶金业、 陶瓷业、造船业、造纸业等。每一部门的 发展包括产地、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数 量与质量、产品销路等方面。金属冶炼技术。 商朝时有了青铜冶铸技术,商周是青铜 时代的繁盛时期;春秋时期已经发明生铁 冶炼技术;战国时期冶炼规模扩大。西汉 时,煤成为冶铁燃料;东汉时发明了水排 ,用水力鼓风冶铁。魏晋

4、南北朝时期,荆 州、扬州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冶铁作坊;隋 唐时期,金属器具铸造工艺相当高,扬州 铜镜是代表。明代冶炼金属用焦炭作燃料 ,提高炉温,冶铁中心河北遵化、广东佛 山。清代矿冶业也迅速发展。纺织技术。 半坡人会织麻布;西周已有纺织业;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 有显着进步;丝绸之路的开通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处于世界 前列;三国时期的蜀锦行销吴、魏;东晋南朝时期,荆州 、扬州是江南生产丝织品最多的地区,刘宋的锦署推进了 江南织锦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唐代丝织技术高超,丝织品 花色种类;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明清时期,丝 织业空前发展,苏州、杭州、南京、广州是著名的丝织业 中心。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兴起;

5、元代棉纺织业发达,棉 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元朝的黄道婆推广了黎族先 进的棉纺织技术;松江是元、明两代的棉纺织业中心;明 朝棉布产量多,质地优良,人们的衣料以棉布为主。制瓷技术。 唐朝时候陶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品种 多,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 著名的唐三彩是艺术的珍品;宋瓷誉满中 外,瓷窑遍布各地。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 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明朝制瓷工艺更 加高超,进入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清代 景德镇制瓷业规模扩大。 造船技术: 三国时期,吴国造船业水平较高;宋代造 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朝郑和的船 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3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 (1) 隋唐:长安是一座国

6、际性的大都市,也 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2) 宋元: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 早的纸币交子;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 城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 (3)明清: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缓慢发 展 资本主义的萌芽 (1)原因(条件):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 迅速发展。 (2)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出现。 (3)实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 家,机工就是早期的

7、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 的关系。 (4)缓慢发展:清朝,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部 门增多了,规模也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 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5古代对外贸易兴盛 秦汉时期我国同朝鲜、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汉 朝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开辟了中西贸易的 新纪元,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 欧洲。唐朝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都得到发展,唐朝和亚 洲各国都有直接贸易往来,同朝鲜、日本、印度等国海 上贸易相当频繁,中西贸易继续发展,中国的丝绸、瓷 器、纸张等

8、远销中亚、非洲和欧洲国家。宋元时期海外 贸易兴盛,贸易范围扩大。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 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 侵,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到清朝时期,只开放广州 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 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6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影响因素: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 术、生产工具。 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2)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 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唐朝

9、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 移,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7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思想) (1)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我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农本”和“以 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从战国时期的商鞅 变法到清朝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它的实行,在封建 社会初期,对国家安定、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 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作用,应该给予肯定;但该政策把工商业 和农业对立起来,进行压制,其结果必然是阻碍商品经济的发 展,使农业长期停止在自然经济的低水平上。其弊端在

10、明清时 期更加严重,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落后于世 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2)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轻徭薄赋。一般说来,经过长期战 争之后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多实行这项政策,其根本目的 是维护封建统治。比较典型的有汉初、唐朝和明朝。这项政策 的实施,一般都能起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统治秩 序的积极作用。 闭关政策。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唐宋以来已 有很大的发展。明朝初期,朝廷仍欢迎海外各国来华 进行贸易。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自海外贸易 ,开始实行海禁政策,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限制。 清朝前期,更是严厉限制对外贸易,只留广州一处海 港通商,关闭了其它海港

11、,实行闭关政策。明清时期 封建统治者,实行限制海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 出于政治原因。这种政策虽然有防范西方殖民主义入 侵的自卫作用,但更主要的是要防范人民反抗,巩固 封建统治秩序。闭关锁国,丢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导致了对外贸易的逆转,丧失了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和手工业技术进步的外部动力。同时,由于长期与世 隔绝,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同外国进 行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交流,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这是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历史转折点。8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政策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因而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 定,不仅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也为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生产技术 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经济的 发展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和中外之间 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有 利于经济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