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1教学备课参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156234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1教学备课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1教学备课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1教学备课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1教学备课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1教学备课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1教学备课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化学必1教学备课参考(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1 教学备课参考教学备课参考目目 录录专题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备课参考物质的分类与转化备课参考专题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备课参考物质的量备课参考专题一专题一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备课参考物质的聚集状态备课参考专题一专题一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备课参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备课参考专题一专题一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备课参考常见物质的检验备课参考专题一专题一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溶

2、液的配制及分析备课参考溶液的配制及分析备课参考专题一专题一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备课参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备课参考专题二专题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氯气的生产原理备课参考氯气的生产原理备课参考专题二专题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氯气的性质备课参考氯气的性质备课参考专题二专题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备课参考氧化还原反应备课参考专题二专题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溴、碘的提取备课参考溴、碘的提取备课参考专题二专题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备课参考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备课参考专题

3、二专题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备课参考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备课参考专题二专题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离子反应备课参考离子反应备课参考专题二专题二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镁的提取及应用备课参考镁的提取及应用备课参考专题三专题三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铝及铝合金备课参考铝及铝合金备课参考专题三专题三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铝的氧化铝的氧化 物与氢氧化物备课参考物与氢氧化物备课参考专题三专题三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备课参考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备课参考专题三专题三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

4、一课时第一课时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备课参考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备课参考2专题三专题三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备课参考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备课参考专题三专题三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备课参考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备课参考专题三专题三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备课参考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备课参考专题四专题四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备课参考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备课参考专题四专题四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备课参考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备课参考专题

5、四专题四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硫和含硫化合硫和含硫化合 物的相互转化备课参物的相互转化备课参考考专题四专题四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备课参考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备课参考专题四专题四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备课参考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备课参考专题四专题四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硝酸的性质备课参考硝酸的性质备课参考专题专题 1 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一、教学研究 1 1.教学建议。 在

6、教学中,可通过“交流讨论” “问题解决”栏目的设置,引导学生对初中所学物质按 组成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并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 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 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通过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 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能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突破初中 从得氧失氧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局限性。在此,对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学会判 断,不要对其他概念(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

7、还原剂等)进行拓展,也不对复杂氧化 还原反应进行配平,相关内容将在专题 2 中进一步讨论。 2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培养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 学习方式。 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学习和应用,感受和体验化学家研究和认识物质的科学方 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资源参考 教学设计片断 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初中 化学课上曾学习了哪些物质类别的概念? 请学生讨论,讲出

8、有关物质类别的名称。学生讨论、发言:在初中学习了多种关于物质类别的 概念。如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单质 和非金属单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金属氧化 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等。教师引导:这些概念中外延最大的是哪个? 请试着分析一下这些概念的从属关系,并 用图表示出来。(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 况加以鼓励和评价)学生画图(可能有学生画出一些与教材第 3 页的图 1 2 相差较大的关系图)。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前面同学们已经发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 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学生尝试分析所给各种物质的组成,如弄 清铜、碘、氢气属于单质;甲烷和乙醇是教师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作业投影出

9、来,请大家评价。 给出一些物质请同学们进行分类练习。有机物;硫酸铵是无机化合物;空气和食盐 水是混合物等。 试着对照已总结出来的图进行分类。教师利用教材中第 4 页的“交流与讨论”中的问题,让 学生再根据物质组成分类图进行思考。学生讨论,解决新的问题。教师引导提出新问题:教材中第 3页图 1 2 只是根据物 质组成的一种分类方法,你能否根据物质的组成提出其 他的分类方法?不同类型的物质之间能否通过化学反应 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学生 提出化合物也可分成酸、碱、盐、氧化物 等。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教学研究 1 1.教学建议。 (1)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质

10、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 方法之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科学、乐于探索的作风,树立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2 2.备课参考。 物质的 量(n)摩尔(mol)阿伏加德 罗常数(NA)摩尔 质量(M)N、n、M的换算关系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意义: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表示分子数目或原子 数目,也可以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反应方程式:2H2+O22H2O,可以读作 2 个氢气分子 和 1 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 2 个水分子

11、,也可以读作 2 mol 氢气和 1 mol 氧气反应生成 2 mol 水。因此可以将物质的量应用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中,这样会使计算过程简单化。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片断 教师提出问题: 1 1.当物质的量相等时,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即 1 mol Fe、1 mo l H2O、1 mol H2的体积是否相同? 2 2.如果物质的量相等,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不同,从微观上看,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有哪些? 学生作出假设: 影响不同物质的体积的因素可能有: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粒子间的距离;粒子 本身的体积大小。 (教师提醒: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状态时

12、会有不同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学生查 阅资料进行研究比较三种不同状态物质中分子间距离的特征。 固体和液体物质: (1)内部紧密堆积,体积主要由粒子大小决定。 (2)内部紧密堆积,改变温度、压强对体积影响不大。 (3)1 mol 不同固体、液体的体积不相等。 气体物质: (1)分子间距离比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得多,体积主要由分子间距离决定。 (2)体积受温度、压强影响大。 (3)同温、同压下,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基本相等。 学生得出结论: 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不同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基本相同。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在 相同的条件(T、p)下具有相同的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13、。 特例:在标准状况(0 、101 kPa)下,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 22.4 L,气体 摩尔体积约为 22.4 Lmol-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分离、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物质的分离、提纯仅仅靠物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常常要利用物质之间的化学性质的 差异,用化学方法来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目前主要有:酸、碱处理法,沉淀法,氧化还原 法,热分解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这些方法因现阶段的化学知识不足,需在后面的学习中 不断地积累和加深理解。现简单介绍如下: (1)生成沉淀法:例如 NaCl 溶液里混

14、有少量的 MgCl2杂质,可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使 Mg2+转化为 Mg(OH)2沉淀(但引入了新的杂质 OH-),过滤除去 Mg(OH)2,然后加入适量盐酸,调 节 pH 至中性。 (2)生成气体法:例如 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 Na2CO3,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并增加 S,可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将 C 转化为 CO2气体而除去。 (3)氧化还原法:例如在 FeCl3溶液里含有少量 FeCl2杂质,可通入适量的 Cl2将 FeCl2 氧化为 FeCl3。若在 FeCl2溶液里含有少量 FeCl3杂质,可加入适量的铁粉将FeCl3还原为 FeCl2。 (4)正盐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例

15、如在 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 NaHCO3杂质,可将固体加 热,使 NaHCO3分解生成 Na2CO3而除去杂质。若在 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 Na2CO3杂质,可向 溶液里通入足量 CO2,使 Na2CO3转化为 NaHCO3。 分离提纯中一般先考虑物理方法后考虑化学方法。当分离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时,往往物 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要同时使用。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 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 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常见物质的检验常见物质的检验有特 殊要求的物质检验 常见的要求有:(1)不限

16、制任何试剂;(2)只用一种试剂;(3)不 用任何试剂。 (1)在解物质鉴别题时,要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被鉴别的一组物质的阴离子不同,一般用强酸溶液鉴别。如 NaCl、Na2CO3两种溶液 可用盐酸鉴别。 被鉴别的一组物质的阳离子不同,一般用强碱溶液鉴别。如 NaCl 溶液、MgCl2溶液、 NH4Cl 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 5 种溶液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鉴别。 分析所给物质组中有特征反应现象的物质或离子,从而找出试剂。如 Ba(OH)2溶液与 (NH4)2SO4、(NH4)2CO3等溶液共热,同时产生沉淀和气体,则用 Ba(OH)2溶液可鉴别 Na2SO4、NH4Cl、(NH4)2SO4、NaCl 等一组溶液。 (2)不用任何试剂,方法也有多种。 若可以用物理方法,观察颜色可确定某些物质,再利用这些物质鉴别其他未知物。 将溶液两两混合,分析产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