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155325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 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

2、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

3、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 ?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中国

4、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 2 - 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法国作家雨果

5、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中国古建筑。B 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中国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普遍,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材料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既有优良的石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

6、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C据礼记 ?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久保存,而只考虑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

7、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后的传统建筑现在也所剩无几。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建造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二、古诗文阅读(4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 题。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

8、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

9、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求之靡途靡:无,

10、没有 B 彭泽去家百里去:距离C眄庭柯以怡颜怡:使 , 愉快D审容膝之易安审:详细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复驾言兮焉求犹且从师而问焉B云无心以出岫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将有事于西畴得复见将军于此D或执杖而耘耔纤歌凝而白云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陶渊明曾经苦于谋生没有门路。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他家境贫困,仅靠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亲戚朋友多劝他出去做个小官,他自己却无这种想法。B陶渊明居官不久弃职归隐。他本性坦率,不愿忍受因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痛苦,于是放弃了自己只担任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职务,毅然归隐田园。C陶渊明始终不

11、肯降志辱心。“质性自然” “违己交病” “深愧平生之志”是陶渊明辞官的原因,而逃脱羁绊、弃职归田则成为他人生选择。- 4 - D陶渊明顺应己心乐天知命。解脱后的陶渊明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一切行止都应顺应自己心意,不要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7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8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前两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着。B第三四两句也写近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C前两联写景,紧扣题目中“旅夜”二字,既展示了诗人的境况,又写出了诗人的情怀,是寓情于景。D前两句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 正是为了渲染诗人孤苦的凄怆心情。9本诗的后两联是怎样抒情的?(4 分)(四)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春风桃李花开日,。 (白居易长恨歌 )(3)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4)吴丝

13、蜀桐张秋高,。 (李贺李凭箜篌引 )(5)我欲因之梦吴越,。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7)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 (庄子 逍遥游)(8)钉头磷磷,;,多于周身之帛缕。 (杜牧 阿房宫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 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题。 ( 21 分)林冲得李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银。迅速光阴,却早冬来。林冲的绵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身整治缝补。- 5 -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

14、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拨两个来说话。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 ”李小二应承了,来到牢城里,先请了差拨;同到管营家里,请了管营,都到酒店里。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个讲了礼。管营道:“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那人道:“有书在此,少刻便知。且取酒来。”李小二连忙开了酒,独自一个穿梭也似伏侍不暇。只见那人说道: “我自有伴当荡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 “大姐,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正说之间,阁子里叫:“将汤来。”李小二急去里面换了汤,添些下饭。又吃了

15、半个时辰,算还了酒钱。管营、差拨先去了。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转背没多时, 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 “小二哥, 连日好买卖。 ”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人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林冲问道: “什么要紧的事?”小二哥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 “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讷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人心下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都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什么样人。小人心下疑惑,只怕恩人身上有些妨碍。 ”林冲道:“那人生得什么模

16、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什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 “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林冲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 小街夹巷, 团团寻了一日。 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 “今日又无事。 ”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面皮不曾抬举的你。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原是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