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 【【全册教案全册教案】】目 录改造我们的学习..........................................................................................2林黛玉进贾府............................................................................................19游褒禅山记................................................................................................39阿 Q 正传...................................................................................................50哨遍·高祖还乡........................................................................................84明湖居听书................................................................................................92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100意大利蟋蟀..............................................................................................105雨霖铃......................................................................................................110念奴娇·赤壁怀古..................................................................................122黄鹂..........................................................................................................127我的母亲..................................................................................................137说明书......................................................................................................152演讲词......................................................................................................156广告词......................................................................................................160谈谈记忆..................................................................................................164项链..........................................................................................................168义理、考据和辞章........................................................................................................................1832/193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目的1.理解词语及关键语句2.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结构。
3.理解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4.提高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风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及关键语句2.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结构3.理解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1.理清论证思路,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论证结构2.理解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 讲解法教学时数 3 教时 第一课时像本文这样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议论文,在学习前仔细阅读“预习提示”和 文题后的注释,对我们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还可以 采用“跳读法” ,迅速把握全3/193文要点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 话,找出课文中能显示全文结构脉络和内容要点的最重要的几个句子如能抓 住“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 ;“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 ;第一、二、三部分开头的第一句话和全文的最后一句话, 就能大体上理清本文的逻辑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地钻研课文,从内容上逐一分析引论部分提出的 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主张” ,本论部分阐明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 ,结论部分提出的关于改造学风的几项“建议” 。
从文章的逻辑思路来看它采用了哪一种论证结构,看各部分采用的论证方法至于语言方面,本文可学习的地方很多,应有所侧重,可将“用词准确”作为重点突破目标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文章的内容看,题目《改造我们的学习》包含了哪些内容?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结构的?文章的第一句话“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就是中心观点关于题目包含的内容可抓住“改造”和“学习”二词去理解改造”强调在学风上来一次根本的改变;“学习”是指学风,本文是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来行4/193文的开头第一句话就提出问题,说明基本观点下面分四个部分来写前三个部分分析问题,反复论述为什么要改造学习;第四部分论述怎样改造我们的学习,明确提出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的建议,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从全文看,文章采用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2.第三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并行论证有什么好处?第三部分主要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作者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作了具体对比,把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表现得十分强烈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可以使人获得强烈的印象,从而明辨是非,决定取舍,既有助于“破” ,也有助于“立” 。
3.课文是怎样运用辩证分析的观点来分析学风问题的?对问题进行辩证的分析,通常要使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用知识短文的知识对课文具体分析,就不难发现全文充满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例如课文第一部分正面论证改造学风的重要性,就是从 20 年来马列主义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日益结合的历史发展过程加以分析的对于主观主义学风不注重5/193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列主义的应用三个方面的情形,作者也不是作孤立的分析,而是准确深刻地揭示了三方面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它们共同的要害所在:违背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基本原则对学风问题的分析,则既指出一些“很好的现象” ,又指出“还有很大的缺点” ,避免了片面性,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第二课时一.预习检查1.课后练习二总结:注意辨析语素在成语中的意义,不要望文生义2.这篇文章是针对什么情况而写的?理解议论文的针对性3. “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们指谁?改造的是怎样的学习?二.快速阅读(一)要求:理清作者基本的观点与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拟出内容结构提纲二)快速阅读检测1.全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点列出作者认为要改造的理由3.如果不改造会怎样?6/1934.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5.你认为本文在论证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三.精读训练一1.第二段共七句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中心句是?2.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这一中心句的,用什么材料,请概括3.文段中有哪些表示材料安排顺序的标志性的词语4.文中“深刻”与“丰富”两词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5.概括这一段的大意四.精读二1. “我们还是有缺点的”缺点指什么?有哪些表现?2.第七自然段的作用是?3. “我们队伍中确有许多同志被这种作风带坏了”坏成怎样?有几种类型?五.精读三1.列表比较主观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不同,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这两种作风进行了比较?2.试分析“在这种态度下. . . . . .而是无的放矢”的句群的结构3.文中引用对联的作用是?态度 主观主义 马列主义 7/193表现 对现状 对历史 对马列 对现状 对历史 对马列 若明若暗 漆黑一片 无的放矢 调查研究 不要割断 学以致用 特点 凭主观 有的放矢 实事求是 性质 大敌 党性不纯 马列学风 党性表现 第三课时1.语言的准确性是议论文语言的突出特点,本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语言的准确性一是表现在用词的恰当上如第一部分在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时,分别称之为“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和“深刻得多” 、 “丰富得多” 。
“肤浅”和“深刻”是用以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贫乏”与“丰富”是用以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作者不但用这两组反义词相对举,说明两者的差距,而且在“肤浅” 、 “贫乏”之前都加上了“何等”二字说明其严重的程度;在“深刻” 、 “丰富”之前却未加“何等” ,而是在后面用了“得多”二字,更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的实际情况二是表现在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文中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 ” “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了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的任务2.本文语言的生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书后练习六)8/193参考角度:A.善于使用口语和富于表现力的成语闭塞眼睛捉麻雀 瞎子摸鱼--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言必称希腊 对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粗枝大叶 夸夸其谈 生吞活剥 一知半解---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B.灵活运用文言词语,古为今用无实事求是之心 有哗众取宠之意 等闲视之C.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论证效果留声机--一切照搬外国钦差大臣---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等3.释疑解难1.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结构来构思全文的?全文采用的是层进式论证结构。
先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具体分析存在的缺点,说明为什么要“改造”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2.课文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文中谈了哪几类“极坏的典型”?作者是怎样安排使用这些典型材料的?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在这部分中,作者谈了三类典型:9/193一类是对现状不作周密调查,根据“想当然”发号施令;一类是不懂自己的历史,只能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一类是学习马列主义时理论和实际分离作者在列举主观主义态度的三方面表现之后,又举出这三类“极坏的典型”迸一步说明其危害,充分证实了党内确实存在着主观主义的学风, “不可等闲视之” 3.本文本论部分的一、二、三部分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这三部分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一、二部分之间是正反对照关系(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在写法上有繁简、详略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