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106865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OURNAL OF NAN JING UN IVERSITY(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SocialSciences) l 6 , 2009# 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 #总部经济、 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析刘志彪1张少军2( 1南京大学 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 210093 ;2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摘 要: 东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 既使该区域经济面临低端锁定的困境, 又给我国的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破解这种双重困境, 可以引导东部地区实施在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上平行地构建国内价值链的战略, 即

2、东部地区要攀登价值链高端发展总部经济, 以价值链的治理机制来协调产业升级、 产业转移和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从总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来看, 利用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环节所形成的在位优势, 将总部经济的交易成本优势与制造基地的要素成本优势相结合, 可能是发挥我国大国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关键词: 总部经济; 全球价值链; 国内价值链; 产业升级; 地区差距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08CJY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70972063)一、 引 言中国东部地区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 (GlobalValue Chain , GVC)承担了加工组装环节, 成为全球最具

3、竞争力的代工基地。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各种要素成本的上升, 中国东部地区的加工产业逐渐出现了外移现象。中国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缩小地区差距, 客观上面临着双重任务:第一,如何提高东部地区在全球产品内分工的水平, 不断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 实现产业升级;第二,在实现第一个任务的同时,如何利用自己的在位优势,提高国内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 延伸和拓展产业的价值链, 通过价值链在区域间的传递和带动, 拉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竞争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有文献对此问题的研究分别是从两条路径独立地展开: 第一, 通过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 2006)的研究表明, 中国

4、现有的增长方式属于/干中学0引起的/模仿) 套利型0的低成本竞争模式, 应该通过供给政策和深化市场改革来转变发展方式。第二, 通过区域战略缩小发展差距。国内学界对此有两种争论: 一是梯度与反梯度理论 (夏禹龙、 冯之浚, 1982 ; 郭凡生, 1986)。二是/ 就劳动转移资本0与/ 就资本转移劳动0之争 (魏后凯, 2007)。这两种独立的研究思路都没有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即没有把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全球价值链作为当今全球产业的组织方式, 与总部经济形态一起, 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竞争的范式。总部经济形态作为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中的高附加值环节

5、, 不仅实现了与制造基地的相对分离, 而且通过其对供应商网络的治理来整合全球资源, 实现全球研发、 全球制造和全球营销。目前中国东部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职能和竞争优势, 主要被限于单一的劳动密集型环54r 刘 志 彪张 少 军总 部 经 济 产 业 升 级 和 区 域 协 调中 国 经 济 转 型 与 发 展 研 究节。这种建立在低端要素环节上的制造中心地位, 无法积累和嵌入高级要素, 只能使总部经济的生产服务功能游离于中国之外的发达国家, 尤其是积聚于这些国家的大型城市。但是基于中国制造基地的现有地位以及实现制造基地与总部经济协调的考虑, 我们认为中国沿海地区大城市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协调制造

6、业发展的总部经济的现实条件、 基础和可能。未来中国区域产业配置的基本格局是东部地区演化为以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则成为由国内价值链 ( NationalValue Chain , NVC)主导的制造业基地。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本文将着力论证在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条件下发展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总部经济, 这可能是协调我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关系的一条新的路径和机制。新经济地理学通过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假设,较好地解释了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从而为通过推进产业集聚实现区域发展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 新经济地理学并没有回答产业集群之间是如何协调的问题, 也没有解

7、决产业集群在全球化条件下是如何组织和运作的问题。对于中国产业升级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协调来说, 基于产业集聚的整合和协调问题可能比集聚和区位问题更加重要。以产业集群形态嵌入全球价值链, 是中国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也是解决现实中产业发展和转型问题的出发点。为此我们需要把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综合起来进行考虑。第一, 全球价值链是如何影响产业的区位选择的? Lovely等人 ( 2005)的研究表明, 由于出口企业需要国外市场的特定信息, 而企业总部的空间集聚将有利于信息交流, 因此, 出口企业的总部集聚程度比一般企业更高。第二, 产业集群的功能和特性是如何影响经济主体在全球价

8、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竞争优势的? 中国目前的产业集群在配置方式上功能单一、 缺少高级要素嵌入, 因此在全球价值链中仅仅以规模和成本为竞争优势。这种低成本竞争的模式, 会在很大程度上诱发这些产业集群的整体性衰退 (刘志彪, 2008)。第三, 反过来,全球价值链是如何对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前景产生制约作用的? Messner( 2004)指出, 那种依附型 ( quas- i hierarchical)的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和其中的非对称性力量, 会导致地方产业集群在升级过程中被锁定。可见,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 产业升级和地区差距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借助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来分析。本文安排如下: 第

9、二部分阐述全球价值链对总部经济的影响, 第三部分论证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总部经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 第四部分对中国发展总部经济的几个问题进行澄清, 第五部分基于总部经济提出协调我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关系的对策和建议。二、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总部经济: 形成机制和主要特征总部经济, 顾名思义就是众多企业将其总部活动 (主要是设计、 研发、 营销、 品牌、 物流、 金融等 )在特定城市的核心地区集中配置, 通过自我强化效应而形成的集聚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集聚形态, 是在经济全球化力量的驱使下, 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根据产业战略配置的要求和不同地区的综合成本优势,将自身的生产服务活动与制造活

10、动在相应的空间上进行选择和布局的结果。Fried man( 2005)从经济全球化对城市结构和功能影响的角度, 提出了 /世界城市0假说并间接地论证了总部经济的形成机制。他指出, 经济全球化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网络社会形成, 也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城市的产业布局出现了/节点经济0的现象, 即在空间上出现了不连续但又具有相互连接关系的网络发展形态。各个地区之间的网络连接能力各具差异, 由此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连接能力较强的地区形成所谓的全球或世界城市体系, 由此成为全球要素流动的主要节点和指挥控制中心。世界城市就成为全球经济的组织节点, 组织并连接区域经济、 国家经济形成全球经

11、济。这样的组织节点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金融中心、 跨55南 京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 人 文 科 学 # 社 会 科 学 a二 o o 九 年 第 六 期当 代 研 究 系 列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国际机构所在地、 迅速增长的商务服务部门、 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主要的交通节点等等。Fried man的世界城市假说已经被实践发展所证实。一个世界城市的经济结构由该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内部的功能所决定, 即世界城市内部的产业发展与结构变迁, 取决于它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所扮演的功能或角色的变化。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现象就是以生产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总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它已经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

12、导产业部门。其实, 全球化趋势下城市总部经济的形成机制, 还可以用全球价值链理论进行描述和分析。过去几十年中, 全球化的主导者跨国公司, 将附加值低的产品生产工序、 环节外包给他国, 自己只保留产品的研发、 设计和营销等附加值高的工序, 并且专注于价值链的治理协调, 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 进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价值链分工, 使得全球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使总部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 空间布局上的二元结构和贸易结构变化。发达国家通过国际生产分享计划、 贸易配额和垂直型 FDI等推进产品内分工的行为, 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制造基地在发展中国家、 总部基地在发达国家的二元结构。这

13、种二元结构给国际贸易的结构带来两个显著性变化。首先, 南北贸易重新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依据 UNCTAD的数据, 去除掉原油贸易后, 发展中国家出口占发达国家进口比例从 70年代中期的 12 %, 上升到 21世纪初的 25 % 的水平; 其次, 生产环节在全球的分散协调,使得由此引致的中间品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大幅增加。对此 Hummels等人( 2001)基于 14个国家数据的研究结论是, 垂直专业化可以解释这些国家出口增长的 30 %。第二, 经济活动的虚拟化。发达国家主导性企业在总部从事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 经济活动呈现虚拟化和软化特征。位于发展中国家制造基地的代工企业, 则

14、通过消耗大量的劳动和自然资源等初级要素, 从事增值率低的加工组装活动。主导性企业通过全球价值链的方式协调和治理各国表面上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 发展中国家很容易陷入俘获型的国际分工网络。总部经济因此成为 /中心) 外围0式的依附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下的表现形式。第三, 产业活动的集聚化和竞争方式的变化。不同生产经营的环节在空间上的协同定位和协同集聚, 形成不同功能的产业集群。这些不同产业集群之间和内部的分工和耦合, 使得经济活动从一个环节的集聚发展到不同环节的协作, 进而延伸为价值链的整体运行; 不同价值链之间的交互性, 又极大地丰富了产业生态, 通过生产要素之间重新组合和配置, 提升了产品的多样性

15、和质量等技术参数标准。这种由点(某一环节 )到线(某一链条 ), 由线 (某一链条 )到面 (多个链条 )的发展, 改变了传统的市场交易方式和竞争方式, 其产生的生产贸易网络更长期、 更稳定, 竞争方式也由 /点对点0方式演变为 /网络对网络 0 、 /链条对链条0、 /集群对集群 0的竞争, 隐性知识的传递更加方便, 知识的逆向溢出也成为可能 (Ambos et a.l, 2006), 进而提高了整个网络的竞争力。第四, 利得、 福利的全球化和不平等。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总部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增加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利得中的份额和社会福利水平。首先, 在本国劳动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

16、下, 发达国家通过外包低附加值的环节, 就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优势, 获得本应该是属于发展中国家的 /禀赋租金0。其次, 总部基地专注于高附加值的环节和治理价值链。这些增值率高的总部经济活动由于发达国家的市场势力, 在双方的生产贸易网络中形成高附加值活动与低附加值活动的价格/剪刀差 0 , 从而使全球利得份额的大部分都被发达国家所享有。最后,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总部经济使生产贸易网络的效率得以提高。作为全球的主要市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得到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网络所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 从而增加了发达国家的实际收入水平和福利效应。发展中国家则消耗了不可再生资源和污染了环境, 最终削56r 刘 志 彪张 少 军总 部 经 济 产 业 升 级 和 区 域 协 调中 国 经 济 转 型 与 发 展 研 究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降低了社会的福利水平。可见, 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全球价值链对总部经济运行产生了质的影响。总部经济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关于空间分布的经济形态, 而演变为全球产业组织运行的方式。一国或地区总部经济是否发达已成为全球竞争优势大小的标志, 成为全球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