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_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7106480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3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_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_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_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_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_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_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_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 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桑 兵自梁启超倡导 / 新史学0 以来, 西方社会科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逐渐加强, 其中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而这方面引起的主要变动, 便是民史概念的提出以及努力使民众成为历史表现的中心和主体。经过民国学人的探索, 史学的 / 眼光向下0 和社会学人类学的重心下移合流, 民史的重建渐具雏形。但要避免中国历史研究的初民化, 充分发挥社会学人类学影响史学的潜力, 如何回到历史现场,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关键词 历史现场 社会学 人类学 民史作者桑兵, 1956 年生,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广州 510275)。晚清以来,中国的知

2、识系统大体按照西学模式重新组装,而条理的形式各异,或是完全新增,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或是保留形式而改变内容,如史学,或是基本替换, 如经学。其中史学是为数不多的中西均有的学科分类。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史学,在进化论观念的笼罩下,国家的强弱与学术文化的优劣似成正比, 各种学科都被视为造成列强强势的基因, 因此西方的整体优势还是令趋新的学人将目光转向外部,寻求借助先进的外力来改变落后的固有。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如何能够摆脱文化与学科差异所导致的扭曲或偏向, 真正借鉴外来别科的方法深入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对于中国学人而言无疑是相当严峻的考验。从眼光向下到走向历史现

3、场, 社会学人类学影响中国史学的历程,提供了一个相当有意思的案例,可以借此了解过往的利弊得失并进而探测发展的潜力和趋向。一、创新史学讲到近代中国史学的变化,大都会以梁启超的 5新史学6 为开端。虽然不能说西方的各种学术分科至此才开始影响中国的史学,梁启超的确用进化论框架树立起一个与传统史学完全不同的 / 新史学0 的概念模式。除了学界前贤已经讨论过的各种问题外,/ 新史学0 明显是用学术分科的眼光来看待中西史学的差别以及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梁启超开篇就指出:/ 于今日泰#191#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前半期, 欧洲大陆和英美的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等学科, 由于 渊源流派的

4、关系, 彼此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与纠葛, 或名同而实异, 或名异而实同, 或看似相同而争议分别甚大。详情参见 5杨堃民族研究文集6 (民族出版社, 1991 年) 和 5社会学与民俗学6 ( 四川民族 出版社, 1997 年) 所收录的有关各文。而考古学的归属, 同样因地而异。西通行诸学科中, 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 0 在批评从前史家之弊时, 又强调其中之一,是 / 徒知有史学而不知史学与他学之关系也。夫地理学也,地质学也,人种学也,人类学也,言语学也,群学也, 政治学也,宗教学也, 法律学也,平准学也 ( 即日本所谓经济学) ,皆与史学有直接之关系, 其他如哲学范围所属之伦理学、心理学、论理学

5、、文章学及天然科学范围所属之天文学、物质学、化学、生理学, 其理论亦常与史学有间接之关系0。因为历史是要通过 / 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0, 各种相关学科均为主观所当凭借,/ 取诸学之公理公例而参伍钩距之,虽未尽适用,而所得又必多矣。 05新史学6 发表于 1902 年, 而梁启超关注泰西的分科治学早在前一世纪末。戊戌政变流亡日本后,梁启超集中阅读了大批日文书籍, 尤其是日本翻译的各种西书,/ 畴昔所未见之籍, 纷触于目, 畴昔所未穷之理, 腾跃于脑 ,日本自维新三十年来, 广求智识于寰宇,其所译所著有用之书, 不下数千种,而尤详于政治学、资生学 ( 即理财学,日本谓之经济学)

6、 、智学 ( 日本谓之哲学) 、群学 ( 日本谓之社会学) 等0。所得 / 于最新最精之学, 虽不无欠缺,然其大端固已粗具矣。中国人而得此, 则其智慧固可以骤增,而人才固可以骤出0,所以大声疾呼有志新学者学习日本文。梁启超的上述表述,很可能是为了强调学习日文的好处,却容易造成其到日本之后才知道西学分科的错觉。实际上, 他在国内时已经接触到西学的分类。1897 年康有为编辑 5日本书目志6,付梓前梁启超曾经阅读, 并撰文为之鼓吹。他认为:/ 泰西于各学以数百年考之,以数十国学士讲之, 以功牌科第激励之,其室户堂门,条秩精详,而冥冥入微矣。吾中国今乃始舍而自讲之,非数百年不能至其域也。 0 为了追

7、赶泰西,梁启超主张以日本为媒介,因为 / 泰西诸学之书,其精者日人已略译之矣, 吾因其成功而用之,是吾以泰西为牛,日本为农夫,而吾坐而食之, 费不千万金,而要书毕集矣。 0与后来的 5论学习日本文之益6 相比,只有通过翻译与直接学习语言的差别, 而借道日本, 则如出一辙。梁启超虽然提出要 / 创新史学0,关注的重心其实并不在学术本身,而是史学的社会政治功能。其时梁启超改信国家主义,认为 /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无兹学耳,苟其有之, 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0梁启超

8、重视泰西的各种学科, 目的首先也在于改造社会。所以他批评此前治西学偏重于兵学艺学,而忽略更具本原性的政学, 并希望农夫学农学书, 工人读美术书,商贾读商业学, 士人读生理、心理、伦理、物理、哲学、社会、神教诸书, 公卿读政治、宪法、行政学之书,君后读明治维新书, 以强国保种。不过, 梁启超重视史学,仍有其学术上的考虑。在他看来,/ 历史者,普通学中之最要者也。无论欲治何学,苟不通历史,则触处窒碍, 怅怅然不解其云何。故有志学问者, 当发箧之始,必须择一佳本历史而熟读之,务通彻数千年来列国重要之事实,文明之进步,知其原因及#192#中国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1 期 梁启超: 5新史学6, 5

9、饮冰室合集# 文集6 之九, 中华书局, 1989 年, 第 1) 11 页。 梁启超: 5论学日本文之益6, 5饮冰室合集# 文集6 之四, 第 80) 81 页。5读日本书目志书后6, 5饮冰室合集# 文集6 之二, 第 52) 54 页。 梁启超: 5新史学6, 5饮冰室合集# 文集6 之九, 第 1 页。关于 5新史学6 与晚清政治思想界的关系,参见王汎森 5晚清的政治概念与 / 新史学06, 5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6,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年, 第 165) 196 页。其结果,然后讨论诸学,乃有所凭借。不然者,是犹无基址而欲起楼台,虽劳而无功矣。 0而历史虽然与各种社会

10、人文乃至自然科学关系密切,还是有轻重之别和缓急之分。梁启超主张创新史学,原因是他对旧史学极为不满, 批评旧史学有四大病源, 即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而最为关键的,还在历史究竟以少数人为中心, 还是以多数人为关照。 / 盖从来作史者, 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 0 历史固然是英雄的舞台,但 / 善为史者,以人物为历史之材料,不闻以历史为人物之画像;以人物为时代之代表,不闻以时代为人物之附属。 0 而中国历代史书,不过是合无数之墓志铭而成。/ 夫所贵乎史者, 贵其能叙一群人相交涉相竞争相团结之道,能述一

11、群人所以休养生息同体进化之状, 使后之读者, 爱其群善其群之心, 油然生焉。 0梁启超重视群体, 是从进化论的观念出发,/ 欲求进化之迹,必于人群,使人人析而独立,则进化终不可期, 而历史终不可起。盖人类进化云者,一群之进也,非一人之进也 ,然则历史所最当注意者, 惟人群之事,苟其事不关系人群者,虽奇言异行,而必不足以入历史之范围也。 0 中国作史者, / 不知史之界说限于群0,人物传记于人群大势毫无关联。在 1901年发表的5中国史叙论6 中,梁启超详细论述了 / 史之界说0。他说:/ 史也者,记述人间过去之事实者也。虽然, 自世界学术日进,故近世史家之本分,与前者史家有异。前者史家, 不过

12、记载事实,近世史家, 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 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 0 以此为据,梁启超甚至断言 / 中国前者未尝有史0,从而引发了一场中国有史无史的争论。按照梁启超的标准,中国不仅没有史学, 甚至连史料也相当缺乏。/ 今者欲著中国史,非惟无成书之可沿袭,即搜求材料于古籍之中,亦复片鳞残甲,大不易易。 0如何改变上述状况? 梁启超已经有所注意,在 5东籍月旦6 评介市村瓒次郎等人的 5支那史6 时,他特意指出该书 / 稍注意于民间文明之进步,亦中国旧著中所

13、无也0。不过,梁启超更主要的还是寻求其他学科的援助。从新史学后来的发展看,其中值得注意的一是考古学, 二是社会学。5中国史叙论6 第七节 / 有史以前之时代0 论及黄帝以前的远古历史,因为没有文献记载,必须依靠其他学科的发展所提供的人类共例。梁启超了解到, 1847 年以来,欧洲考古学会专派人发掘地下遗物, 于是史前古物学遂成为一学派,订定而公认史前分为三期,即石刀期、铜刀期和铁刀期。而石刀期又分为新旧二期。/ 此进化之一定阶级也,虽其各期之长短久暂,诸地不同,然其次第则一定也,中国虽学术未盛,在下之层石,未经发见, 然物质上之公例, 无论何地, 皆不可逃者也。故以此学说为比例,以考中国有史前

14、之史,决不为过。 0除了借助于考古学,梁启超还从社会学所总结出来的人群公例,推断中国远古社会的发展状况。当时社会学的一般原理认为,/ 凡各人群,必须经过三种之一定时期,然后能成一庞大固结之团体。第一为各人独立, 有事则举酋长之时期;第二为豪族执政,上则选置君主,下则指#193#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 5东籍月旦6, 5饮冰室合集# 文集6 之四, 第 90 页。梁启超: 5新史学6, 5饮冰室合集# 文集6 之九, 第 3 页。 梁启超: 5新史学6, 5饮冰室合集# 文集6 之九, 第 9) 10 页。5中国史叙论6, 5饮冰室合集# 文集6 之六, 第 1) 2 页。 5东籍月旦6, 5饮

15、冰室合集# 文集6 之四, 第 99 页。挥人民之时期;第三为中央集权,渐渐巩固,君主一人专裁庶政之时期。 0一群之中,自然划分三类,一为最多数之附属团体,将来变成人民之胚胎;二为少数之领袖团体,将来变成豪族之胚胎;三则最少数之执行事务委员, 将来变成君主之胚胎。三类人逐渐分离,权力也由民主而封建,最后进到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梁启超着重介绍考古学和社会学,只是针对史前社会,而且主要是借助浮田和民翻译的5史学通论6、5西洋上古史6 等书, 也许他并没有预见到这些学科后来对于中国史学的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巨大冲击。不过,这些学科在欧洲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许多方面还在形成的过程之中, 学科之间的分界受历

16、史渊源的制约,相互纠葛,错综复杂,对于研究人类历史的影响力正在逐渐释放的过程之中。梁启超显然和当时新进的中国知识人共同感觉到这些学科的不同凡响。此外, 梁启超还以进化论的观念将这些学科依据其他人群的研究所揭示的若干规则视为人类社会的通则,断言 / 此历代万国之公例0 必然适合于中国,而研究缺乏甚至完全没有文献记录的上古社会,与研究同样缺乏文献记录的下层群体历史有着某种共性, 这种共性预示着可以将研究远古社会的方法移植到对社会民众历史的研究方面。梁启超创新史学的呼吁激起了不同的反响。尽管对于他 / 中国无史0 的过激之论颇有争议,但是关于重视历史的中国历来缺少群体性民史的看法,却引起普遍的共鸣。5新世界学报6、5政艺通报6 以至后来的 5国粹学报6、5东方杂志6,陆续刊发了不少文章,讨论中国有史还是无史的问题,无论是主张无史还是坚持有史,都 / 同意 -历史.应该是国史, 是民史,是一大群人的历史,是社会的历史,同时历史叙述应该从宫廷政治史解放出来,而以宗教史、艺术史、民俗史、学术史作为它的主体0。清季知识人的当务之急是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