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104617 上传时间:2018-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高 20162016 级高二下期级高二下期 4 4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历历 史史一 选择题。 (共二十四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得分,共 48 分)1.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 ;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

2、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2.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通判 B.御史大夫 C.刺史 D.监察御史3.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 、 “家长制” 、 “官僚政治” 、 “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

3、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4.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 15 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 “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 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5.史料记载,清乾隆以后在外来商船的刺激下,四川省在稻米等传统粮食优势作物之外,形成了棉、桑、蔗、茶、果等专业种植区,甚至一些府县多种植烟草, “邑人业

4、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屡见不鲜。这一现象表明A.清朝已经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2C.经济作物获利大于粮食作物 D.商品生产结构变化受市场影响6.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7.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 “近代的前夜” ,从经济角度分析,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D.“工匠各有

5、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8.宋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选项中属于宋代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茶馆酒楼等常常营业到三更9.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 “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 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活跃及繁荣10.张传玺主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中提到:“春秋时期,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6、之滨,莫非王臣”这一原则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新的原则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这说明春秋时期A.西周以来的土地国有制全面崩溃 B.出现了土地私有和卿大夫专权C.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D.土地由周王控制变为诸侯控制11.乾隆五十七年,作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英国使节马戛尔尼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与清政府发生了矛盾,但乾隆帝还是接见了他。嘉庆二十一年,同样是英国使节的阿默斯特前来试探通商问题,因拒行三叩九拜之礼,被勒令当天离境,也没有见到嘉庆皇帝。造成这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因素是A.中国人天朝上国的心态B.闭关锁国政策C.当时皇帝的个人气度 D.传统的朝贡贸易政策12.

7、“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以上言论应该出自3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13.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 (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 ”材料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A.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打击地方割据势力14.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的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

8、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 。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1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6.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

9、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7.在儒家观念中破坏先人遗体就等于对先人不敬。虽然宋朝政府严禁火葬,却屡禁不止。当时火葬率最高的地区是两浙路(今浙江一带) 。宋代火葬流行的原因是A.受到墨家思想影响 B.儒家伦理观念弱化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防止瘟疫广泛传播18.“阳明学派对理学学派是一个正面的打击,至少儒家阵营中已并行有两支主流。但使理学家痛恨的是,阳明学派显然在指责理学家都是假仁假义、只说不做的骗子。 ”符合材料中观点的思想是A.“致良知B.“心即理也”C.“知行合一”D.“存天理,灭人欲”19.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

10、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4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20.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21.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

11、,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 ”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22.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C.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D.将全国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23.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有利于民族融合都加速封建化进程都有利封建统治的巩固A.B.C.D.24.商鞅改革和梭伦改革都发生在人类的“轴心时代” ,两次改革的目标和内容都有着本质区别,这

12、就决定了其在制度法理、公民资格、政治参与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这两次改革A.确立了东西方政治传统的基调B.对于贵族特权的态度截然相反C.都缩小了政治参与群体的规模D.差异源于两人思想意识的差别评卷人评卷人得分得分二、非选择题(共五十二分,二、非选择题(共五十二分,2525 题题 2525 分,分,2626 题题 1212 分,分,2727 题题或或 2828 题任选一题做,若两个题都答,只认题任选一题做,若两个题都答,只认 2727 题为有效题)题为有效题)25.材料一材料一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一董仲

13、舒春秋繁露5材料二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材料三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一李贽焚书材料四材料四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8 分)(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4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8 分)(4)

1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5 分)26.(12 分)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耕社会不知不觉中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摘自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材料三材料三 生之有时,

15、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贾谊论积贮疏材料四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 有何特点?( 4 分)(2)材料二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3)据材料三、四,指出两者对待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有何不同?(4 分)以下为选做题,以下为选做题,2727 题或题或 2828 题任选一题做,若两

16、个题都答,只认题任选一题做,若两个题都答,只认 2727 题为有效题题为有效题627、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材料:材料:唐初在军事上实行与均田制相适应的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三时农耕,一时教战” 。 “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武则天时期,随着均田制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远,难以自备资粮, “浸以贫弱,逃亡略尽” ,府兵制濒于瓦解。唐玄宗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